初中生阅读理解学习技巧_中考复习-查字典中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网 > 重庆市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正文

初中生阅读理解学习技巧

发布时间:2014-01-08 10:14:47来源:查字典-中考网

重庆查字典中考网:不管是小升初还是小升初之后的中学生涯,阅读都是语文科目学习的重点之一,下面是一篇有关阅读理解的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 阅读理解的答题宗旨:

1.尽量用原文。

2.将题目带到原文中,寻找答题区域,结合上下文思考,不可脱离原文凭空想象。

3.做完以后再读读自己的答案,多从为什么、什么和怎么的角度来加以思考。

二. 写人记事文章的段意的基本格式:

1.什么人这么样干什么事(,结果怎样)。

2.写了谁的什么方面(事)。

三. 写景文章的段意的基本格式:

1、景+特点;

2、景物+某方面的内容。

四.说明文的段意的基本格式

1、说明了什么(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2、说明了什么(说明对象)的某方面内容。

五. 概括段意的基本思路:

1.找中心句和概括性语句。

2.挑词组合而成。

3.将相同的内容,用概括性的词语来表示。

六. 概括主要内容:

1.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时候,人,在地方,做了事

2.小说:人物、事件、环境。人,做了事,怎样做的。

七. 中心思想:

通过记叙,抒发了感情赞美了精神揭示了道理。

八. 分析人物精神的基本思路

1.议论抒情句。

2.根据具体事例思考挖掘精神品质。

九. 回答人物心情:原因+心情。

十. 提炼寓意:从不同人物和成败双方分别思考原因,可出看法。

十一. 标题的作用和含义:

(一)作用 1.文章的线索 ①以人或人的某种感情为线索 ②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③以活动为线索。④以实物为线索。

2.点明(暗示)中心。

3.吸引读者。

(二)含义:结合文章中心分析人物精神、词语含义

十二. 解释词语的语境义:1.描绘情景。

2.词语替换。

3.写出比喻义。

十三. 形容词、副词的表达作用:

1.判断词性。

2.从什么方面修饰了什么。

3.生动形象(准确)的写出了什么的什么特点。

4.表现了什么

十四. 记叙文中词语的表达作用:

1.解释词语这次词语的意思是

2.这一词语所描述出来的情形生动形象(准确)的写出了.(场景、心情、环境)

3.这一情形所体现出来的人物(动物)的情感、精神品质表现(表达)了(情感)

十五.说明文中词语能不能去掉

1.解释词语。

2.结合句子,思考该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3.增强了语言的准确性 (表现了作者严谨的写作态度)。

4.如果去掉就会(结合句子分析不准确的原因);与实际情况不符。

十六.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思考角度:

1.解释词语。

2.结合句子思考该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3.增加了语言的准确性(表现了作者严谨的写作态度)。

十七、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的方法:

(一)品味词语 1.解释词语。

2.结合句子思考该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3.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二)分析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十八、句子的表达作用:

1.是什么修辞手法。

2.把什么比喻成什么把什么赋予了人的动作、心理。

3.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场面。

4.表达了作者对这个形象的情感。

十九、排比的表达作用:

将这些排列在一起,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场面,表现谁的什么感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二十、分析句子含义、作用的基本答题思路:

1.从内容上看:①分析原因

②靠中心

③分析修辞的表达作用

④抓重点动词和形容词分析其作用

⑤思考它象征了什么

2.从结构上看:①过渡

②呼应

③铺垫

二十一、环境描写的作用:

1.表现了什么精神、性格、特点。

2.烘托了人物的什么心情。

3.渲染了什么气氛。

4、为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

二十二、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

1.打比方:把什么比做什么,生动想象的说明了原因或目的/说明对象的特点。

2.列数字:通过列举准确的数字,准确具体的说明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全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