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始人的生产劳动历程
①石器,是人类制作的最初工具,在原始社会很长一段时间有决定意义。②火的使用,特别是摩擦生火的发明,对远古人类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③畜牧业和农耕业的产生和发展,在人类生产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2、生产力的含义和原始社会生产力的特点
(1)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生产力。(2)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表现在:①生产工具极其简陋;②劳动对象范围狭窄(最初仅限于植物的果实、根茎、小动物,后来才扩展到土地、种子等);③原始人生产经验很少,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很低。
3、生产关系的含义
(1)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叫生产关系。
4、原始社会其它相关知识
①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和最低级阶段;②氏族是原始社会人们共同生活和劳动的基本单位,原始人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③原始社会后期以金属工具的出现为标志,社会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个体劳动、私有制先后出现。
5、阶级和国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的过程
①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战俘就成为剥削奴役的对象,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氏族制度的瓦解,战俘成为最初的奴隶,氏族首领成为最初的奴隶主;②随着氏族成员之间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穷人遇到天灾人祸向富人借债,无法还清债务时,就被迫把子女和自己卖为奴隶,成为债务奴隶;③随着奴隶劳动日益普遍,整个社会逐渐形成两大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④阶级的出现,使原来为整个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氏族机构逐渐瓦解,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奴隶制国家出现了。⑤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的本质)
6、奴隶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的表现:
①金属工具的使用;②农业和畜牧业的显著发展;③手工业的兴起;④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7、文字出现的意义
①有利于生产经验和社会知识的继承、积累和传播;②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因此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8、奴隶制是最野蛮的剥削制度
奴隶主不仅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还占有生产劳动者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从事最繁重的劳动。
9、奴隶社会其它相关知识
①在奴隶社会,文字的出现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②几种现象出现先后顺序:生产力提高个体劳动私有制奴隶和奴隶主阶级国家
10、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具有明显进步性的表现
①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进行劳动;②农民可以有自己的劳动工具,部分农民还有少量的土地;③农民的劳动成果,除大部分作为土租缴纳给地主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11、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①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地主阶级掌握了绝大部分土地的所有权,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却没有土地,或者只有少量的土地。②农民为了进行生产,维持生活,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③这样,农民就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得不到真正的自由,并把大部分劳动产品作为地租,交给地主,受地主的剥削。
12、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方式
主要方式:榨取地租。其它方式:①放高利贷②苛捐杂税③服徭役。
13、封建的统治罗网包括
①建立自上而下的等级从属关系,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秩序。②不仅依靠暴力统治,还利用封建迷信、封建道德,宣扬君权神授,扶植教会势力,以禁锢劳动人民的思想。
14、封建制度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①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日益扩大的市场要求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但残酷的封建剥削,使农民极端贫困,无法提高购买力;②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把农民紧紧地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使生产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市场、劳动力都得不到解决。
15、封建社会其它相关知识
①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是农民反抗地主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②西欧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比中国晚得多③中国封建社会的科技文化成就,代表了全人类在封建时代所达到的水平,是世界科技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能够列举中国封建社会的科技文化成就)。
16、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时间、标志和影响
(1)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①含义: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在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生的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②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③影响: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力的巨大进步,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狂飙式的发展,不仅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创造出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巨大社会财富,还使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
(2)第二次科技革命:①时间:19世纪最后几十年②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③影响:人类从此跨入电气时代。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并导致生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①时间:20世纪40年代开始。②标志: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空间科学技术的发明和运用。③影响:使生产劳动从电气化发展到自动化、智能化,使劳动对象发生重大变革,极大地扩展了劳动对象的范围,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的调整,以进一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新的科技革的兴起及影响表明,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
17、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①资本家通过订立契约或合同,以工资的形式购买了工人的劳动力。在资本主义企业里,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自己所得到的工资。②除去工资,由工人劳动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叫剩余价值。资本家就是靠无偿占有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发财致富的。③资本主义剥削带有隐蔽性。
18、资产阶级的本性
①惟利是图是资产阶级的本性。②最大限度的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生产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动机。
19、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关系没有改变
①在当代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但这是以资本家更多地榨取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为前提的。②资本家给工人支付高工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高额利润,这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也不可能改变工人阶级被雇佣、受剥削的地位。
20、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性质没有改变
①资本主义国家始终是资产阶级统治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②第一,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一直掌握在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手里,始终代表着资产阶级,特别是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第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始终是少数人的民主,是为巩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
21、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①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已经社会化了。生产的社会化客观上要求全社会对生产实行统一管理。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却属于资本家私人所有。生产当然难以完全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②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③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虽然可以得到一时的缓解,但不能根除。只有消灭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进一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④所以,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①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成长。②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
23、十月革命意义
①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②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③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4、如何看待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艰难与曲折
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虽然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但都经历了相当长时期反复斗争的曲折过程。②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是从根本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剥削阶级,其斗争的复杂性、曲折性和长期性是不可避免的。
25、当今国际社会的基本事实
①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共存和斗争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基本事实;②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和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建立各种关系,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出来的先进生产力和文明成果,发展自己。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要对资本主义世界敌视社会主义的势力保护高度警惕,严防他们的一切颠覆活动。
26、资本主义社会其它相关知识
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②主要矛盾: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基本矛盾反映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
27、近代中国人为了救中国进行的探索和失败的原因
①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②戊戌变法脱离广大的劳动人民;③辛亥革命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胁迫。
28、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①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谋求强盛;②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极力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③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
2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区分新旧民主革命的标志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②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30、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①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相对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而言,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而社会主义革命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革命。可见,二者的性质不同。②联系:两者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无产阶级独立自主的领导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因素。
31、三个代表的含义和意义
①含义:指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32、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客观条件
(1)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2)条件:①工人阶级掌握国家政权;②人民政权有能力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③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
33、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完成时间及重大意义
①对象: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②完成时间:1956年底③意义: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束了几千年的剥削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4、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特点
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③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35、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6、半个世纪以来,新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要求能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①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②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③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经过50多年的建设,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
37、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曲折的探索历程
①1956到1966年是探索中曲折前进的十年;②1966到1976是空难深重的十年;③1978年开始进入建设的新时期。
38、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
①主要内容: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②重大意义:改革开放由此开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由此开辟;表明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39、一国两制的含义和重大意义
(1)含义:①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简称一国两制。②一个国家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③两种制度,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重大意义:是完成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40、其它知识点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1、原始人的生产劳动历程
①石器,是人类制作的最初工具,在原始社会很长一段时间有决定意义。②火的使用,特别是摩擦生火的发明,对远古人类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③畜牧业和农耕业的产生和发展,在人类生产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2、生产力的含义和原始社会生产力的特点
(1)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生产力。(2)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表现在:①生产工具极其简陋;②劳动对象范围狭窄(最初仅限于植物的果实、根茎、小动物,后来才扩展到土地、种子等);③原始人生产经验很少,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很低。
3、生产关系的含义
(1)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叫生产关系。
4、原始社会其它相关知识
①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和最低级阶段;②氏族是原始社会人们共同生活和劳动的基本单位,原始人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③原始社会后期以金属工具的出现为标志,社会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个体劳动、私有制先后出现。
5、阶级和国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的过程
①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战俘就成为剥削奴役的对象,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氏族制度的瓦解,战俘成为最初的奴隶,氏族首领成为最初的奴隶主;②随着氏族成员之间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穷人遇到天灾人祸向富人借债,无法还清债务时,就被迫把子女和自己卖为奴隶,成为债务奴隶;③随着奴隶劳动日益普遍,整个社会逐渐形成两大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④阶级的出现,使原来为整个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氏族机构逐渐瓦解,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奴隶制国家出现了。⑤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的本质)
6、奴隶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的表现:
①金属工具的使用;②农业和畜牧业的显著发展;③手工业的兴起;④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7、文字出现的意义
①有利于生产经验和社会知识的继承、积累和传播;②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因此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8、奴隶制是最野蛮的剥削制度
奴隶主不仅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还占有生产劳动者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从事最繁重的劳动。
9、奴隶社会其它相关知识
①在奴隶社会,文字的出现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②几种现象出现先后顺序:生产力提高个体劳动私有制奴隶和奴隶主阶级国家
10、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具有明显进步性的表现
①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进行劳动;②农民可以有自己的劳动工具,部分农民还有少量的土地;③农民的劳动成果,除大部分作为土租缴纳给地主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11、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①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地主阶级掌握了绝大部分土地的所有权,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却没有土地,或者只有少量的土地。②农民为了进行生产,维持生活,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③这样,农民就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得不到真正的自由,并把大部分劳动产品作为地租,交给地主,受地主的剥削。
12、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方式
主要方式:榨取地租。其它方式:①放高利贷②苛捐杂税③服徭役。
13、封建的统治罗网包括
①建立自上而下的等级从属关系,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秩序。②不仅依靠暴力统治,还利用封建迷信、封建道德,宣扬君权神授,扶植教会势力,以禁锢劳动人民的思想。
14、封建制度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①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日益扩大的市场要求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但残酷的封建剥削,使农民极端贫困,无法提高购买力;②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把农民紧紧地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使生产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市场、劳动力都得不到解决。
15、封建社会其它相关知识
①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是农民反抗地主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②西欧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比中国晚得多③中国封建社会的科技文化成就,代表了全人类在封建时代所达到的水平,是世界科技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能够列举中国封建社会的科技文化成就)。
16、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时间、标志和影响
(1)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①含义: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在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生的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②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③影响: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力的巨大进步,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狂飙式的发展,不仅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创造出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巨大社会财富,还使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
(2)第二次科技革命:①时间:19世纪最后几十年②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③影响:人类从此跨入电气时代。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并导致生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①时间:20世纪40年代开始。②标志: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空间科学技术的发明和运用。③影响:使生产劳动从电气化发展到自动化、智能化,使劳动对象发生重大变革,极大地扩展了劳动对象的范围,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的调整,以进一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新的科技革的兴起及影响表明,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
17、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①资本家通过订立契约或合同,以工资的形式购买了工人的劳动力。在资本主义企业里,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自己所得到的工资。②除去工资,由工人劳动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叫剩余价值。资本家就是靠无偿占有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发财致富的。③资本主义剥削带有隐蔽性。
18、资产阶级的本性
①惟利是图是资产阶级的本性。②最大限度的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生产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动机。
19、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关系没有改变
①在当代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但这是以资本家更多地榨取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为前提的。②资本家给工人支付高工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高额利润,这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也不可能改变工人阶级被雇佣、受剥削的地位。
20、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性质没有改变
①资本主义国家始终是资产阶级统治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②第一,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一直掌握在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手里,始终代表着资产阶级,特别是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第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始终是少数人的民主,是为巩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
21、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①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已经社会化了。生产的社会化客观上要求全社会对生产实行统一管理。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却属于资本家私人所有。生产当然难以完全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②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③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虽然可以得到一时的缓解,但不能根除。只有消灭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进一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④所以,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①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成长。②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
23、十月革命意义
①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②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③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4、如何看待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艰难与曲折
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虽然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但都经历了相当长时期反复斗争的曲折过程。②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是从根本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剥削阶级,其斗争的复杂性、曲折性和长期性是不可避免的。
25、当今国际社会的基本事实
①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共存和斗争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基本事实;②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和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建立各种关系,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出来的先进生产力和文明成果,发展自己。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要对资本主义世界敌视社会主义的势力保护高度警惕,严防他们的一切颠覆活动。
26、资本主义社会其它相关知识
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②主要矛盾: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基本矛盾反映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
27、近代中国人为了救中国进行的探索和失败的原因
①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②戊戌变法脱离广大的劳动人民;③辛亥革命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胁迫。
28、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①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谋求强盛;②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极力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③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
2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区分新旧民主革命的标志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②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30、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①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相对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而言,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而社会主义革命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革命。可见,二者的性质不同。②联系:两者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无产阶级独立自主的领导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因素。
31、三个代表的含义和意义
①含义:指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32、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客观条件
(1)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2)条件:①工人阶级掌握国家政权;②人民政权有能力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③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
33、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完成时间及重大意义
①对象: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②完成时间:1956年底③意义: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束了几千年的剥削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4、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特点
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③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35、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6、半个世纪以来,新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要求能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①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②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③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经过50多年的建设,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
37、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曲折的探索历程
①1956到1966年是探索中曲折前进的十年;②1966到1976是空难深重的十年;③1978年开始进入建设的新时期。
38、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
①主要内容: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②重大意义:改革开放由此开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由此开辟;表明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39、一国两制的含义和重大意义
(1)含义:①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简称一国两制。②一个国家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③两种制度,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重大意义:是完成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40、其它知识点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