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恢复高考成为无数人命运的转折;今天,这一改革同样牵动人心。但高考改革只是开始,教育改革还有更多难关待闯。从高考到中考、从高校到中小学、从考试到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才能真正改变更多人命运的辙痕。
高考改革的靴子,终于落了下来。9月4日上午,教育部公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上世纪80年代参加过高考的人感叹,教育改革的大幕开启,一代人的命运就此改变!承载着一代人的历史记忆,承载着30多年来中国青年的青春梦想,高考改革怎么不让人内心激荡。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恢复高考的情节让无数人忆往思来。新东方学校的创始人之一徐小平在跑步机上看到该剧,恢复高考第二年考上大学的他,直看得热泪滚滚,汗水混着泪水浸湿了T恤衫。而不知道,多年以后的徐小平们回望这个秋高气爽的上午,是不是也会泪下沾襟?
分数打破成分570万人挤高考
1977年,在邓小平亲自过问和布置下,关闭10年之久的高考大门终于重新打开。这是一场考试,更是许多人的人生分叉口,分数打破成分,有人从工人变成了大学生,改变了一生的职业和人生轨迹;下乡的知识分子在看不到头的农作负重里抓住高考的机遇重回城市
尽管那一年的高考录取比例为29:1,是竞争最激烈的一年。570万考生,只有27.3万人被录取。但高考大门的开启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求学大军中去,高考让他们拥有了改变人生的机会。
从3+X到大综合高考改革从未止步
中国社会的改革车轮从未停止,高考的改革亦是如此。
1985年针对传统高考命题水平良莠不齐的现象,教育部引入标准化考试,并于当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英语重回高考考场。同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工作。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1997年高校全面并轨,学费年增长幅度达到了30%,甚至50%。到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了收费上学,标志着招生并轨改革的落幕。
1999年5月,教育部宣布将大幅度扩大该年度的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并且在今后几年将继续扩大。自此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一个空前发展时期。同时上大学也不再是免费的午餐,而是必须交纳一笔可观的费用。城乡收入的差距与学费的门槛成为舆论焦点。
1999年后,扩招后的大学生比例迅速扩张,而大学生质量备受舆论质疑。
1999年同样面临挑战的还有考试科目的变革,这一年,广东省率先实施了3+X高考科目改革试验方案;2000年后,广东省3+X改革科目进一步调整为3+综合能力测试+X。在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呼声下,从1977年恢复高考开始实行的文理分科制度面临大综合的分歧。
高考在每年的高度聚焦下,也体现着它人性化的改革尝试,2001年,高考取消年龄婚姻限制。2003年,高考时间由每年酷暑的7月7日提前到6月7日。
召开三次会议习近平亲自审议
对于今天这个热乎乎的《改革意见》,习近平和各个中央领导可没少费心思。
8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自成立以来的第四次会议,这次会议审议了一个方案和两个意见,其中一个意见就是《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我们可以看看历次深改组会议都审议哪些内容。第三次会议,审议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第二次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第一次会议则是建章立制,审议通过了深改组运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细则。可以说,会在深改组会议上审议讨论的方案,都是关系着国家发展的大计,而且是必须强力推动实施改革的内容。仅仅过了11天,8月29日,习近平又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这一方案。以如此高规格的会议和如此高的频率来讨论和审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足以说明习近平对于这个实施意见的重视程度。
系统性改革突破头疼医头
要更好地了解这一次高考改革,还需要放在更大的视野中去看。
教育改革是一项软改革,对这一改革的呼唤与讨论,这么多年来可说从未停止。作为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棋子,高考改革虽然在不断地进行修补3+X的考试改革、自主招生的北约华约,但却因被视为没有突破没有实效而备受诟病。
而另一方面,现行高考招生制度弊端也在不断显现。比如,北大清华农村学生的比重不断下降;比如,安徽毛坦厂中学的送考盛况;比如,辽宁揭开高考体育加分重重黑幕,等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改革,固然能缓解一时之忧,但长远看来却难免蚍蜉撼大树之感。
高考仍是保证公平最不坏的制度
我们也要看到,对于高考改革,一个共识是:在目前看来,高考制度仍然是保证公平最不坏的制度,高考改革只能在现有的制度基础上改。而此次改革让人期待,一个重要的原因正在于,它是一个系统性的方案,是全过程的改革。
有论者言,高考制度包括两部分:考试制度和录取制度。其实,这个流程图还可以划得更细一些。首先,有招生计划;然后,是考试形式;接下来,是招生录取;贯穿的,是监督管理。
对于学生、教师和家长,能看到的部分是考试和招录;但对于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另两个环节同样重要。当前的改革方案,在这四个方面都有涉及,形成了一种配套感虽然在某些环节仍显得有些疲弱,如对突破集中录取制的探索。
公平,是根本也是改革的初心
●招生计划改革,让寒门多出贵子。
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破解择校难题。这三点,目前老百姓最关心。从根本上看,这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让寒门多出贵子,让野百合也有春天。
●考试形式改革,让个性充分彰显。
此次改革确定了上海市、浙江省两个试点。两地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数外,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这无疑能促进学生学有所长。另外,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今年内出台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也就是说,评价一名学生,不仅仅注重考三天,还要看三年。
●录取机制改革,公平是根本出发点。
首先是,一直备受诟病的高考加分进一步减少。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想通过找人、作弊等方式加分的童鞋,可以省点心了。
另外就是,自主招生也要改,时间从高考前放到了高考后。而且,考生需要参加高考,分数得达标。而且,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并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严管自主招生,无疑也是为了减少其中猫腻。
希望此次系统性的高考改革方案,能够激起一池春水,推动更多的细化方案和意见出台。毕竟,让考生舒心,让老师放心,让家长省心,是中国教育改革永远不变的初心。
曾经,恢复高考成为无数人命运的转折;今天,这一改革同样牵动人心。但高考改革只是开始,教育改革还有更多难关待闯。从高考到中考、从高校到中小学、从考试到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才能真正改变更多人命运的辙痕。
高考改革的靴子,终于落了下来。9月4日上午,教育部公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上世纪80年代参加过高考的人感叹,教育改革的大幕开启,一代人的命运就此改变!承载着一代人的历史记忆,承载着30多年来中国青年的青春梦想,高考改革怎么不让人内心激荡。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恢复高考的情节让无数人忆往思来。新东方学校的创始人之一徐小平在跑步机上看到该剧,恢复高考第二年考上大学的他,直看得热泪滚滚,汗水混着泪水浸湿了T恤衫。而不知道,多年以后的徐小平们回望这个秋高气爽的上午,是不是也会泪下沾襟?
分数打破成分570万人挤高考
1977年,在邓小平亲自过问和布置下,关闭10年之久的高考大门终于重新打开。这是一场考试,更是许多人的人生分叉口,分数打破成分,有人从工人变成了大学生,改变了一生的职业和人生轨迹;下乡的知识分子在看不到头的农作负重里抓住高考的机遇重回城市
尽管那一年的高考录取比例为29:1,是竞争最激烈的一年。570万考生,只有27.3万人被录取。但高考大门的开启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求学大军中去,高考让他们拥有了改变人生的机会。
从3+X到大综合高考改革从未止步
中国社会的改革车轮从未停止,高考的改革亦是如此。
1985年针对传统高考命题水平良莠不齐的现象,教育部引入标准化考试,并于当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英语重回高考考场。同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工作。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1997年高校全面并轨,学费年增长幅度达到了30%,甚至50%。到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了收费上学,标志着招生并轨改革的落幕。
1999年5月,教育部宣布将大幅度扩大该年度的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并且在今后几年将继续扩大。自此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一个空前发展时期。同时上大学也不再是免费的午餐,而是必须交纳一笔可观的费用。城乡收入的差距与学费的门槛成为舆论焦点。
1999年后,扩招后的大学生比例迅速扩张,而大学生质量备受舆论质疑。
1999年同样面临挑战的还有考试科目的变革,这一年,广东省率先实施了3+X高考科目改革试验方案;2000年后,广东省3+X改革科目进一步调整为3+综合能力测试+X。在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呼声下,从1977年恢复高考开始实行的文理分科制度面临大综合的分歧。
高考在每年的高度聚焦下,也体现着它人性化的改革尝试,2001年,高考取消年龄婚姻限制。2003年,高考时间由每年酷暑的7月7日提前到6月7日。
召开三次会议习近平亲自审议
对于今天这个热乎乎的《改革意见》,习近平和各个中央领导可没少费心思。
8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自成立以来的第四次会议,这次会议审议了一个方案和两个意见,其中一个意见就是《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我们可以看看历次深改组会议都审议哪些内容。第三次会议,审议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第二次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第一次会议则是建章立制,审议通过了深改组运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细则。可以说,会在深改组会议上审议讨论的方案,都是关系着国家发展的大计,而且是必须强力推动实施改革的内容。仅仅过了11天,8月29日,习近平又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这一方案。以如此高规格的会议和如此高的频率来讨论和审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足以说明习近平对于这个实施意见的重视程度。
系统性改革突破头疼医头
要更好地了解这一次高考改革,还需要放在更大的视野中去看。
教育改革是一项软改革,对这一改革的呼唤与讨论,这么多年来可说从未停止。作为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棋子,高考改革虽然在不断地进行修补3+X的考试改革、自主招生的北约华约,但却因被视为没有突破没有实效而备受诟病。
而另一方面,现行高考招生制度弊端也在不断显现。比如,北大清华农村学生的比重不断下降;比如,安徽毛坦厂中学的送考盛况;比如,辽宁揭开高考体育加分重重黑幕,等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改革,固然能缓解一时之忧,但长远看来却难免蚍蜉撼大树之感。
高考仍是保证公平最不坏的制度
我们也要看到,对于高考改革,一个共识是:在目前看来,高考制度仍然是保证公平最不坏的制度,高考改革只能在现有的制度基础上改。而此次改革让人期待,一个重要的原因正在于,它是一个系统性的方案,是全过程的改革。
有论者言,高考制度包括两部分:考试制度和录取制度。其实,这个流程图还可以划得更细一些。首先,有招生计划;然后,是考试形式;接下来,是招生录取;贯穿的,是监督管理。
对于学生、教师和家长,能看到的部分是考试和招录;但对于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另两个环节同样重要。当前的改革方案,在这四个方面都有涉及,形成了一种配套感虽然在某些环节仍显得有些疲弱,如对突破集中录取制的探索。
公平,是根本也是改革的初心
●招生计划改革,让寒门多出贵子。
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破解择校难题。这三点,目前老百姓最关心。从根本上看,这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让寒门多出贵子,让野百合也有春天。
●考试形式改革,让个性充分彰显。
此次改革确定了上海市、浙江省两个试点。两地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数外,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这无疑能促进学生学有所长。另外,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今年内出台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也就是说,评价一名学生,不仅仅注重考三天,还要看三年。
●录取机制改革,公平是根本出发点。
首先是,一直备受诟病的高考加分进一步减少。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想通过找人、作弊等方式加分的童鞋,可以省点心了。
另外就是,自主招生也要改,时间从高考前放到了高考后。而且,考生需要参加高考,分数得达标。而且,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并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严管自主招生,无疑也是为了减少其中猫腻。
希望此次系统性的高考改革方案,能够激起一池春水,推动更多的细化方案和意见出台。毕竟,让考生舒心,让老师放心,让家长省心,是中国教育改革永远不变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