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听得出了神。摄影曹金良
亮点一:课标卷使用范围扩大
2007年,中考文化课考试试卷仍采用了“课标卷”和“大纲卷”两种形式。今年,“课标卷”不再细分为A卷、B卷,而是统称为“课标卷”,各区县根据课改情况选择了试卷。
“课标卷”的使用范围在2006年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其中,数学和化学学科所有区县都使用“课标卷”,语文学科除燕山外,18个区县全部使用“课标卷”,物理科目仅有通州区使用“大纲卷”,英语科目除东城、朝阳、海淀、丰台、怀柔和延庆6个区县外,其余使用“大纲卷”。
点评 与“大纲卷”相比,“课标卷” 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查,特别重视考查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两种试卷在部分题型上也有所区别。据了解,到2008年,全市所有区县的所有科目都将使用“课标卷”,“大纲卷”将退出中考舞台。
亮点二:中考加分对象增两类
今年中招对加分照顾对象的范围在保持去年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两类,获得“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市民)”称号的牺牲人员和一至四级伤残人员的子女可获得10分加分。
点评 今年,三好生,文艺、体育、科技特长生,少数民族等加分政策不变。同时,减分对象依旧为往届考生,在参加录取时,按招生考试文化课科目每科减1分后录取。
亮点三:推优生招收比例为1∶1.2
2007年,北京市继续试行示范高中向初中校分配招生名额,招收初中优秀毕业生的办法,“招优录取”首次作为一种录取方式被提出。
2007年是北京“招优工作”试验第二年。今年,66所示范高中招优录取了1100人,示范校数量达到了总数的97%。与去年按1∶1比例推荐录取的优秀生不同,今年各初中校按“招优”计划1∶1.2的比例推荐优秀生,高中校按中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录取。
按规定,各区县将示范高中招生计划的5%―10%用于“招优”,示范高中比较集中的区县,学校要面向其他区县“招优”。城区招生指标分配主要面向办学相对困难学校,郊区重点面向农村和山区初中学校。
点评 由于各高中示范校招生计划、条件不同,初中校生源质量不统一,今年在“招优”方案中增加了差额录取。录取时,学校将推荐生中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择优录取。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