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据文字载,宋代以前还没有元宵,那时人们过元宵节吃的是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时至今日,在我国个别地区,仍有吃元宵粥的习俗。经过多年的演变,到了宋代,我国大部分地区就开始吃圆球式的元宵了。
正月十五吃汤圆的习俗在我国已经流传了上千年。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据文字载,宋代以前还没有元宵,那时人们过元宵节吃的是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到了唐代才有正月十五日,作膏粥以祠门户的说法。种膏粥,大概是一种甜粥。时至今日,在我国个别地区,仍有吃元宵粥的习俗。经过多年的演变,到了宋代,我国大部分地区就开始吃圆球式的元宵了。
民间吃元宵一般都在上灯的这一天(正月十三),所以称上灯圆子。而落灯这天(正月十八日),北方则有落灯面的说法,即此日须吃面条,意谓天长地久,延年益寿。南方则有吃落灯糕的习俗,有年年高升的吉利蕴意。
现在,元宵节必吃元宵,是各地的普遍习俗。不过各地风俗不同造成一些差异:东北在元宵节爱吃冻果、冻鱼肉;广东的元宵节喜欢偷摘生,拌以糕饼煮食以求吉祥;在陕西等地有吃元宵茶的风俗,就是在热汤面中放进各种菜和水果,很像古时的元宵粥,此茶增加了纤维素、矿物质及维生素的摄取,且不像普通元宵那么油腻,对于由于节日多食动物性食品而呈现的酸性体质有中和作用,使元宵的营养更全面。
元宵节除元宵这一具有代表性的节日食品外,各地还有许多其他的应节食品。浙江浦江一带吃馒头、麦饼。馒头为发面,麦饼为圆形,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台州一带每年正月十四看过花灯之后食糟羹。糟羹用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鲜蜻、豆干、油泡、川豆瓣、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许米粉,煮成带咸味的糊状食品。正月十五喝的糟羹为甜的,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甜枣、桂圆等做成。在山东曲阜,元宵节晚上,户户门前燃着用豆面捏成或用水萝卜刻成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