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芳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帮助芳芳改掉写作业时磨磨蹭蹭的现象。芳芳写作业的时候总是边做边玩,不是喝水就是上厕所,要不就玩笔套、橡皮……半个小时的作业要用2个小时才能完成,而且正确率不高。随着年级上升,芳芳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刚上小学的时候,芳芳完成作业的情况尚可,作业也不多,差不多修修改改一个小时就完成了,成绩虽不是最好,但也还说得过去。芳芳妈妈显得很着急,说了芳芳一大堆的坏习惯:写作业的时候坐姿不好,头太低;拿笔的姿势不好;做题的习惯不好,总挑自己喜欢做的先做;经常忘记作业;书包也收拾不好;写字台也收拾不好……
但是在芳芳看来,她速度这么慢也不完全是自己造成的。作业刚做了没两分钟,妈妈的声音就响起:“这个题目不是这样做的,这样做会麻烦很多,你想想看,有没有其他方法?”芳芳写到一半的题目被打断。妈妈的指导、芳芳做作业、芳芳上厕所喝水等行为交替出现,作业也就完成了两道题目。妈妈越来越着急,辅导孩子,孩子好像不听,还跑来跑去,很挫败。孩子做作业的头越来越低,越来越紧张,每跑出去一次回来的状态反而要轻松些。
由于低年级的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会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辅导作业是主要内容之一。但是不同的辅导方式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案例中,芳芳妈妈着急地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越着急,行为越不能控制——不停的指导、抱怨,打断孩子自己的思绪,阻碍孩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孩子对完成作业越来越没有信心(不停体会到做错的感受),让孩子越来越依赖家长的思考,让孩子越来越难以忍受完成作业的时间。孩子会选择用不停的上厕所、喝水来阻止妈妈的声音,缓解内心的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