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阅读心理,阅读时要去除杂念,心绪要安定,精神要专一,要形成一种惬意的顺向心理。切不可一遇到几个生词难句,就心烦意乱,失去自控能力。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任何恐慌、过分紧张的情绪都会形成一种消极因素妨碍大脑的正常思维功能。因此,遇到困难一定要从容不迫、心无旁骛。这样才能对所读的文章印象清晰、理解深刻。
2.要提高读的速度,阅读理解,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考的是速度。因此做阅读理解题时,要注意培养自己快速阅读的习惯。切不可在个别难懂的词句上磨蹭,只要全篇理解了,个别难懂的词句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和构词法去猜测、去推断。
3.对文章的评价分析,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理解作者的原意,而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去想当然。切记:一想当然,就会出错。
(1)审视标题,抓住中心。
试题中有的文章有标题,有的没有,拟题人是有所考虑的。标题是文章主题的高度凝聚。它能给我们启发和想象,了解文章的内容和走向。这样做有利于理解文章、提高做题的效率。
(2)浏览全文,掌握全貌。
如果时间紧,至少要快速通读全文,尤其是前两段。再把标题和文章内容结合起来,这样全文的梗概便一目了然了。
(3)细读题目,抓住要点。
对整篇短文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要马上看短文后的问题,带着问题去选择或判断答案。要确定所需查找的信息范围,并注意所查找信息的特点。如:如果问题或选项涉及到人名、地名,就应该找首字母大写的单词;如果问题或选项涉及时间、日期、数字,就应该寻找具体的数据。另外还要注意试题的难易,应先绕开较难的题目,先做最有把握、最熟悉的题目,也就是可以直接或间接从文章中找到答案的。对于那些要进行归纳判断、逻辑推理的题目,需要再对全文快速阅读,仔细分析思考,反复比较、推敲后选出正确答案。若文章短可先读短文,后看文后题目;如果文章太长,你可以先把文章后面的问题看一遍,带着问题去看文章。这样可以帮助你阅读时更有针对性,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解题的正确性。要善于找关键句,特别要注意文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首句,往往就是关键句,可以帮助你掌握文章的全貌,理解文章的主题。此外,还应该细读文章,因为有时的试题是考细节。可以边读边用铅笔做标记,把有关的画出来。凡逢人物就圈起来,看完一数,有几个圈就是几个人,一目了然。
(4)细读文章,掌握细节。
这次应细品,不可一晃而过。可边读边用铅笔把有关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起因(即五个W:who,what,when,where,why)画出来。经过这样的处理,你对文章的内容和细节便会胸有成竹,对事态的发生、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5)理解大意,初选答案。
一般短文都设有五个题目,对那些表层理解的题目可以断然选定。对那些深层理解的题目,应再查阅原文,但决不是简单重读,应找出依据,把所有选项代入文中,再确定正误。在确定答案时,对文章和题中的词语应结合上下文思考其确切意思,切忌望文生义,作出错误的判断。
(6)复读全文,核对答案。
要用全文的主题思想统率各思考题,研究其内在的联系和逻辑关系,并依次审核那些未获解答的题,对照题目,推测判断,确保理解无误。
(7)瞻前顾后,首尾突破
对一具体问题不要局限于一词一事,而应从短文整体考虑,从主线向外扩展,打开思路,前后上下对照。这样,可减少"钻牛角尖"和"繁琐分析"。而且,在中考试题中,即使是事实和细节题,也是"围绕或用以说明主旨和大意"的。大多数短文,尤其是新闻报道或议论文的第一段,或每段的第一句,常包含了全文的主要信息或基本观点;而结尾部分常是结局或结论。寓言或幽默文字的结尾也往往是点晴之笔或值得玩味之处。因此,抓住首尾就往往抓住了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