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备考】中考议论文阅读注意事项_中考复习-查字典中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网 > 山西省 > 太原市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正文

【中考语文备考】中考议论文阅读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13-02-17 14:53:31来源:查字典-中考网

太原查字典中考网:为帮助更好的复习中考说明文,小编特搜集了中考议论文的阅读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一、议论文的基本知识

(一)议论文的定义、分类

议论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来分析事理、阐明作者观点的一种文体。按论证方式分,可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二)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要求:①正确,②鲜明,③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论点的引入: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例如:《谈骨气》开篇就提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针对现象提出问题,再提出中心论点。例如:《想和做》针对空想和死做的现象提出论点。

(3)根据亲身经历的某个生活事例提出论点

(4)从故事中引出问题,在提出论点

(5)用某种方法提出中心论点。比如,比喻、对比等等

论点位置:A、经常放在文章开头 B、放在文章中间 C、放在文章结尾D标题直接提出

E、没在文章中直接表现,是要读者概括的

论点的类型:

论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①有的文章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②有的文章有几个并列的分论点。

2、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论据包括历史事实、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会中存在的现象等。

②道理论据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自然科学原理、定理、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格言、警句等。

论据的作用:

不管是道理论据还是事实论据,它们在议论文中的作用都是用来证明论点的。

(三)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要求:确凿、充分、有代表性。

1、论证方法

①例证法(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

②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③喻证法(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④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2、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①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②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③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四)议论文的结构

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论证的方式

1、立论在论证过程中,通过论述逐渐确立自己观点的过程。

2、驳论批驳别人错误观点的过程。

驳论的方式有三种:A、直接批驳对方论点的。B、通过驳倒对方论据来驳倒对方论点的。C、通过驳倒对方论证来驳倒对方论点的。

(六)议论文的语言

概括性强、严密周到,感情强烈

二、议论文的题型及解题思路和技巧指导:

(一)如何归纳和提炼议论文中的论点

解题方法指导:

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

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要引起注意。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论点语句的特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它不能用疑问句式、短语、比喻等形式出现。

(二)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

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另外,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

(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

(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例如2005年沈阳中考试题中的《读书三益》有这样一个问题:除文中提到的读书益处外,你还能想到哪些益处?文中提到读书有三益:是一种享受;可以健脑健心,延年益寿;可以疗疾。这三益就是三个分论点,要求你补充另外的益处实质上就是要求你另外补充分论点的。所以平时要注意多积累名言警句和一些典型事例,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样答题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

论据补写的答题关键一是把握论点;二是要分析所补写的论据与论点是否一致,论据是否能够证明论点,论据的可靠性、正确性如何。

(三)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具体如下: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方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方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答题方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方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答题方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四)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题型: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式,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做这类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答题方式: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

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六)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

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

答题思路: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七)开放性、拓展题考点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

答题思路: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全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