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初中一年级学生因学习成绩排名下降而自杀的消息牵动了全社会的心。记者1月23日采访了青少年问题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和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副教授李文道,他们从专家的角度,呼吁全社会要重视青少年学业压力问题,为孩子创造更健康的成长环境。 相关中小学教育资讯快报
学习只为竞争,是教育世俗化、功利化的表现
孙云晓曾经对儿童人格做过专门研究,从理论上讲,学生有4种学习需要,一是认知需要,学习是为了获得知识和能力,这是最好的一种学习需要;二是发展需要,学习是为了上好大学,找好工作,挣大钱,等等;三是报答需要,学习是为了报答父母等等;四是竞争需要。最可怕的学习需要就是竞争需要,孩子学习的动机完全扭曲,不是为获得知识和能力,而是成为人际之间的一种恶性竞争。
孙云晓认为,呼市自杀中学生属于典型的竞争过度。孩子学业上过多的压力实质上是过度的竞争,其实人有时候有一点压力是无妨的,但如果压力变成竞争,成绩上升就是生,成绩下滑就是死,是不对的。如果让孩子今后能有所创造有所发展,还是要培养他们对学习的认知需要,抑制其竞争需要。
李文道表示,学习是为了竞争,是教育世俗化、功利化的表现,当下,父母、老师、学生要理性看待成绩、成才、成功的关系。事实上,早有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和职业成功之间没有关系,考场状元不一定转化为职场状元。真正的成功是个人充分释放自己的潜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在实现自我价值,自我成功的同时,还要造福社会。利己利人的双赢才叫成功。
分层教学,不能只认成绩不认其他
当前,许多学校都在进行分层教学。一些学校理念上新一些,采取分层教学、走班上课,学生可根据自己每一科的成绩上不同难度的班,还有一些学校将班级分成重点班、普通班,更有一些学校每学期都进行考试大排名,学生随成绩而调整班级。
虽然在执行中各有高下,不过分层教学因为强调因材施教还是有其先进之处,但孙云晓认为,分层教学过度强化了教学,教育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是一个综合培养的过程,除了学业成绩,还讲究合作、互助、责任,讲究综合素质的培养,现在单纯以认知来进行分层教学,是有问题的。
可以说,目前分层教学中只认成绩不认其他,使学生的学校生活过度依赖于学业成绩,并强化了竞争,所谓基础教育,打的不仅是知识基础,还有做人的基础,要让孩子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最有价值的,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什么是生活的本质、成长的方向、人生的追求。孙云晓说。显然,那些只重视学业成绩的教育改革,也到了要反省的时候。
孩子的压力,真不能太大
人们常说,有压力才有动力,从心理学角度看,每个人要适当有点压力,对于学生来说也一样,没有压力不是好事情。但是压力与动力并不呈正比关系,当压力超出承受能力,就会成为破坏性的扭曲,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发生自残或自杀等极端事件。李文道说。
李文道认为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青少年还处于身心成长期,对压力的解读能力和抗压能力,比成人要差一些。这点事情放在成人身上不算压力,但放在孩子身上就成了巨大的压力。有的家长开玩笑或是生气的时候对孩子说:你不是我亲生的。他们不知道这句话对孩子的安全感、依恋感伤害非常大,可能导致孩子从此用消极和灰色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
因此,学校、家长、老师,包括社会要对学生能够承受的压力有一个合理的预估,另外,不同孩子抗压能力不一样,一定要个性化地解读每个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但必须谨记一个前提:孩子的抗压能力普遍弱于成人。
宽容一些,让孩子生命有个成长空间
孙云晓认为,错误、扭曲的价值可以杀人。什么对孩子最重要?是生命,是健康。但现在有一种可怕的价值观,认为进名校,考高分,比什么都重要,拿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说: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就行。呼市自杀的中学生才上初一,初一的成绩本来就容易起起伏伏,加上男孩子发育晚,竞争力不如女孩,成绩出点问题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我们看到正是这些错误的价值观广为流行让孩子不堪其重。
不考虑孩子的差异是不行的,绝大多数的孩子是不可能名列前茅的,父母、老师要在心理上有一种理性的接纳,现在国际上也流行一种新理念,叫全纳教育。也有人会说,我可以接纳我的孩子或我的学生,但现行的高考制度下,学校和家长能有什么办法?孙云晓说,我认为,这个想法可以理解,但抱着这个想法就不可能解决问题。事实上,孩子越小,微环境比大环境更重要,面对同样的机制,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选择,孩子都会有出路的,但不要对他们期望太高,让孩子生命有个成长空间,不要等孩子选择了绝路,大家才追悔莫及。另外,要宽容一些,要容忍失败,不要把学习变成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
现在有一个现象:似乎每个人都是受害者,而每个人又是伤害的制造者。对于家长来说,我们无法改变教育和社会的现状,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是适合他的教育,因此,冷静地对孩子进行分析,提供适合其成长的教育和环境,而不是所谓的名校、重点班,这更重要。李文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