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成为中考必考科目,对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和增进学生体质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提出“体育成为中考必考项目”的要求,根据《指导意见》,中考录取计分科目将由语文、数学、外语加上体育4个科目构成,其他科目均成为选考科目。(9月26日中青在线)
体育成为中考必考科目,对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和增进学生体质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国以来,从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提出到素质教育,再到最近提出的核心素养,体育都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重分数轻体育锻炼几乎成为常态。有的学校体育课形同虚设,学生正常的体育锻炼时间被文化课挤占,导致学生体质下降,难以胜任将来繁重的脑力和体力劳动。此次中考改革,将体育提高到与语、数、外同等重要的位置,有利于引导家庭和学校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成为中考科目后,不可能像文化课考试那样,将学生编进考场,进行严格的纸笔考试。要达到体育考试的目的,并且做到客观公正,“考什么”和“怎样考”就显得非常重要。
“考什么”指的是体育考试的项目和内容。自2012年以来,我市(山东泰安)就将体育纳入中考必考科目,总分为100分。考试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校测试项目(6项,50分),包括体重指数(15分)、肺活量(15分)、50米跑(20分)、坐位体前屈(10分)、立定跳远(10分)、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10分),6项测试项目原始分数为80分,折合成50分计入中考总成绩;二是全市统测项目(2项,50分),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30分)和篮球运球、足球运球、排球垫球任选一项(20分)。2项测试项目总分为50分,计入中考成绩。
这种模式的体育考试,好处是目标明确,好量化,易于操作,不足是对体育考试的项目进行了规定。每个项目都有严格的计分标准,有的项目即使制定的标准很低,也有一部分学生考不出理想的成绩,比如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有的学生有长跑天赋,几乎不用锻炼就能轻松拿高分,而有的学生可能有先天性腿疾,不适宜长跑,平时无论怎么练也拿不到高分,只好练习乒乓球、跳远、游泳运动项目。
由此可见,“考什么”不仅关涉到学生的体育特长,而且也影响到考试的公平、公正。笔者建议,中考体育考试除了规定的几个体能测试项目外,要多增加一些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的考试项目,对于在某些项目中曾拿过省、市奖励的学生,可以免考。这样做有可能加大考试的工作量,但能有效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和积极性。即使某些项目制定的标准稍微高一些,也不会影响考试的公平、公正。
“怎样考”是指考试的组织。体育考试不可能像文化课考试那样有严格而科学的评分标准,但也应尽量做到公平。就我市体育考试实施而言,由学校组织的测试项目水分较大,几乎所有学生都是满分,这样做对于那些体育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显然不公平。全市统测项目由各县市区教育局组织实施,由临时选定的评委到学校现场给学生评分。评委在评分时,往往面对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巨大干扰,不可能真正做到客观公正。
中考一分之差可能会决定学生一生的前途命运,几年来社会之所以对体育考试有争议或诟病,大概就源于考试的不公平。家长有门路,孩子即使身体不健康,体育成绩也能得满分;普通老百姓的孩子只能考一个实实在在的分数。因此,教育部门在组织体育考试时切不可掉以轻心,要像组织中考、高考那样,严格考试的各个环节,选拔那些思想素质高、工作认真、坚持原则的老师担任评委会成员。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县区间交换评委实施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