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结束了春节长假,回到喧闹的城市和忙碌的写字楼,也许你的内心是抗拒的,但却不得不让自己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因为我们必须为自己,为孩子去奋斗。说到奋斗,有篇文章很打动我,讲的是一个外来农民子弟,如何艰辛奋斗了18年,才换来和城市里家庭优越的同龄人一起喝咖啡的资格。
因为出生的家庭不一样,一些别人唾手可得的东西,他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更残酷的是,就算他通过努力和家庭优越的同龄人看似平起平坐了,大家有一样的学位、薪水、公司名气了,但拥有的人生还是不一样,因为他们的差别不仅体现在这些表面的符号上,还体现在世世代代的传承里,体现在血液里,体现在头脑中。例如对钱,家境好的孩子更懂得用钱在流通中增值,买喜爱的商品,让生活心旷神怡。而一向拮据的孩子更习惯于把人民币紧紧地捏在手中,该买房时,他们在租房,该还贷时,他们宁可忍受7%的贷款利率,也要存上5年的定期,结果辛苦赚来的银子在胆怯和等待中不断贬值。
这不由得引出一个很现实的话题:一个孩子一出生,他所在的原生家庭就决定了他发展的区间,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达到这个区间的最顶峰,但想要逾越这一区间,并非易事。也就是俗话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天生会打洞,我知道,这个结论对许多人来说,都是不想接受和面对的,因为对于孩子,特别是在其小时候,我们老有一种彩票情节,总觉得这一注能中头奖,觉得这个孩子应该天赋非凡吧,应该可以超越自己成为人中龙凤吧?就像在我们小县城,我刚上小学,老人们就会问,你以后想上什么大学呀?(Excuseme,那时候哪知道大学是什么鬼)于是摇头说不知道,笨哦,当然要上清华北大了,最好还能出国念哈佛,似乎人人的目标都是奔着这个去的,可事实是,每年高考,整个县城只有两三个能进入这些顶尖学府。
对于这个大家都想忽视的话题,其实在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的《阶层是会遗传的》里早已阐释得很清楚,他对1443名孩子的母亲进行详细的调研后发现,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父母的基因、个性、学识和行为都对孩子有决定性的影响。他直白地揭示到:很多人都认为,穷自己没关系,只要孩子富有就好,其实不然,没有富爸爸,很难有富小孩!因为在他的数据中可以看到,父亲收入越高,上补习班与考私立中学(日本的私立比公立普遍更好)的就越多,在父母低学历、低收入、周六日及夜晚都得上班的情形下,几乎不能培养孩子取得更高的学历;母亲小时候成绩越好,孩子成绩就越好,这种好不单是智力的遗传,更因为成绩好的母亲充满干劲,做事很有计划,凡事都处理得相当迅速敏捷,这种个性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我们曾经也有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论调,不管你赞同与否,我们得承认任何理论都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因为这样的现实几乎随时都在我们身边上演。就像那些世代富裕的大家族,你看到的是别人把百分之八九十的财产都捐出去了,并没给后人留下什么财富,但你看不到的是那些流淌在血液里智慧、拼搏的基因,以及那些远远高于金钱的精神财富。政治世家肯尼迪家族的家训中写到,要让孩子进入名牌大学学习,使之获得最好的人脉关系比尔盖茨出生于西雅图银行名门世家,父母从小就帮孩子开创人脉网络,并教他们在机会来临时要毫不犹豫地迎接挑战,于是才有了他措学创业的勇气和底气。
所以,一旦连家庭的资产多寡都会影响孩子的成绩时,那么孩子们彼此间的起跑点,一开始就注定有很大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从一开始就已经固定了,并非努力就能解决的。就如同奋斗18年,最后和富家子弟一起喝咖啡仍然力不从心的无奈一样。可是,当财富被垄断,贫穷变世袭,阶级差异早已成定局的循环中,我们的孩子还有机会翻身吗,让他们去拼搏奋斗还有意义吗?
答案是YES,不管我们现在的处境如何,不管孩子目前的状态如何,我们依然要毫不迟疑地去奋斗,依然要教孩子毫无畏惧地去拼搏。因为上天虽然不公平,但却是公正的。我们为那个比别人付出成本努力奋斗了18年,考上清华,在大城市中有车有房却依旧低人一等的中年男人感叹惋惜,可是,我们没有想过,假如他没有付出成本努力奋斗了18年呢?也许,他还和父辈一样在小山村务农,也许,他只是城市中最普通的工薪族。上文中我说一个孩子的原生家庭决定了他发展的区间,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达到这个区间的最顶峰,但几乎不太可能逾越这个区间。虽然结论看起来让人很心寒,但既然有最顶峰可以去攀登,我们就努力去达到自己区间里的TOP,得到上天公正的赐予,不一样是自己最精彩的人生吗?
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曾说过一段很励志的话我们总得一代代人去努力和接力,我们这一代努力学习政治和军事,是为了能让下一代有条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下一代去努力是为了再下一代有环境能学习艺术文化知
识要让自己或自己的子孙不永远处于loser的位置,就需要一代一代去努力,就像我们绝大多数中国家庭,往上三代基本都是底层农民,第二代出现一些工人、学者、商人,第三代第四代才有可能出现科学家、社会精英所以,面对这个天命论,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总想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对孩子附加太多不切实际的期望,而要心平气和地默默去耕耘,差距固然存在,但并不可怕,因为正是差距和为弥补差距所付出的努力,才加强了我们生命的张力。就像那个奋斗了18年,和同龄富人坐在一起喝咖啡依然显得局促的农家子弟,别着急,也许他们的孩子就可以开心从容地相聚在迪斯尼。这就是我们必须要努力和教孩子去奋斗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