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是字母文字,中文是象形文字,前者使人倾向于形式思维、符号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和数理思维,后者则有利于形象思维;两种文字不同的起源与历史发展过程,长期以来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思维表达系统。
把握和利用英语语言的思维属性,培养学生时空准确定位、数量严谨统一、形式规则变化等多维思考意识,在语言学习活动中逐步培养语言要素规律组合的情感 审美意识,对于让学生跳出自身语言文化的领地,拓展多维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空间,提高科学表达和科技创新能力有深远意义。
No.1时间属性
英语语言使用者开口讲话、下笔写文章都需对所述人物、事件、活动进行时态或语气定位选择合适的动词形式,而中文只要添加时间状语或副词。
英语在时间点的定位时至少有九种形式需要选择使用,动词的时态形式有规则也有不规则的,英语母语表达者往往能快速做出选择,这其实就是一种思维习惯的驱使作用力,能够使时间定位变得自然和约定俗成,为学习者从事现代科学的研究活动养成良好的严谨思维和细节定位习惯。
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思维习惯没有养成时,一开口就很容易在时态上屡屡犯错,自己也会有主动纠错的现象出现,这不能怪学生,而是因为中文思维习惯里压根就没有这根弦存在。
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急功近利地要求学生以选择正确答案得分为目标,有的学生题目未看完就知道选择答案,在运用英语语言交流时,却要想一想再选择,若等待时间超过两秒钟,双方交流就有吃力的感觉了,这只能说明学生的时间定位思维构建还未成熟。
突破语法应试型假象学习模式,可以使用STAR(situation+task+action+result)原则,设计英语教学活动,即以学生为主 体,通过改变角色和情境来设定不同时间概念的任务,让学生根据时空变化,在变化中思考、组织和参与活动,从而收获学习体验和思维结果。
信息时代,学生的注意力会趋于短暂,英语智慧学习课堂应遵循小步快走的模式,让微设计理念渗透于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及时和灵活地创设微情境、设计微任务,学生立即参与微活动,不断获得微反馈或评价。教师在宏观层次要备好课,必须准备多种方案,但到了微观教学活动中仍要灵活应变,适应学生的个体和阶段变化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