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时文弃北大读技校
【热词点击】2014年11月17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一名名叫周浩的同学,引发轰动。周浩曾是青海省高考理科前五名,喜欢机械,元打撒UN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遭家人反对。父母认为他的高分不上北大就是浪费,并为他选择了北大生命科学专业,但入学后她始终无法适应。他想出各种办法融入,无济于事,他常识转院也以失败告终,绝望的他甚至在大二休学一年,尝试做最辛苦的工作,希望残酷的现实能让他喜欢上北大,但返校后他仍然不能适应。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不适合搞学术。最终他重新定位,将方向放在了数控技术,并说服父母,与2011年从北大退学,转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在这里,周浩如鱼得水,如今已成为学院最优秀的学生之一,面对不少企业伸来的橄榄枝,他决定继续深造。2014年11月4日,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上,他代表参赛选手宣誓。对于自己的转学,他表示毫不后悔当年的决定,很庆幸。网友纷纷赞他干得漂亮,也有人呼吁对职业教育提高重视。
【时文选读】人各有志,精彩不能复制
这是一个堪称经典的故事,故事是曲折的,主旨是阳光的。尊重兴趣和个性,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张扬人性的。不上北大安心做技术人员,照样有成就,顺。应学历不代表一切的主旋律。总而言之,看点很足。
当然,周浩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是有其独特之处的。而前北大学生的身份也让这所技校如获至宝,又是小班授课,又是配置最好的班主任,人家压根儿没把你当普通学员对待
精彩的周浩故事,能催生多少犹如周浩一般的故事精彩?我们惊叹一个弃北大读技校的案例,
可他有多大的可复制性?不同的表达者兜售了不同的立场与诉求,藐视北大名校的,批评僵化的本科教育的,不屑于当前应试系统的,抵御精英教育思维的批评者,共鸣者的诉求千差万别,但有一点确实毫无疑问的:想原原本本复制一个周浩版本是相当困难的。
直白点说,你把北大说的再不堪,把本科教育应试游戏说得在无聊,终究不能改变北大是名校、高等教育最出人才的当下现实,在其他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这样特立独行的故事样本,不见得能够在更多的人身上应验,结出美好人生的果子。唯一可以倡导复制力量的,就是快速增强技术学校的水平,让更多的技校不需要开小灶,开小班,也能够承载堪比北大的成才梦想。
【素材运用】周浩是有志的,但更是幸运的。他的庆幸在于他从小就喜欢拆分机械的天赋,在于他拥有望子成龙却不固执己见的父母,更在于求贤若渴的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正是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力的融合,才成就了他的学业佳绩。我们可以为周浩的有志和有为点赞,但对弃北大都技校的模仿却需谨慎。毕竟不是没跟人都有如此的幸运和天赋。
【使用话题】个性和共性,改变观念,人才与教育,赞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