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将女儿从38名提拉到前三名_中考资讯-查字典中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网 > 河南省 > 郑州市 > 中考备考 > 中考资讯 > 正文

她将女儿从38名提拉到前三名

发布时间:2015-10-19 16:59:57来源:查字典-中考网

这是一位伟大的家长,用五年的时间,把曾经气馁的女儿从38名提拉到前三名。这其中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打击,这过程又有着怎样的辛酸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最近一段时间,听到的都是高考与中考,还有父母的那少有的抱怨,其实,世上没有笨小孩,少了的,只是家长的耐心和正确的引导

五年前,女儿小学升初中,11周岁的她考得不尽人意,全县4000多名学生,她考了800多名,看似没有性格脾气的她还非要读我们县赫赫有名的博雅中学。

报名那天,除了前几十名学生,其余的都要排队,而且只收600名学生,收满为止。

早上五点多,我就把女儿叫了起来,让她和我一起去报名。学校设了四个窗口--1、免费的,2、交钱2000的,3、交钱4000千的,4、交钱 6000的,当然还不包括学杂费。女儿的成绩只够排在第四个窗口,也是人数最多的那个窗口,拿着厚厚的一沓人民币,瘦弱的我在队伍中被挤出来几次,女儿呆 呆的站在一棵树下心疼的看着我,因为有好多学生选择了外校,我们终于报上了名。交完钱,我指着那个免费窗口对她说,那儿不用排队,女儿表情复杂的看了很 久,在她的眼底,我真的读到了一丝坚毅。

分班了,女儿是班级的38名,在小学从不排名次的她,有一点点泄气。女儿的英语不是太好,所以还真的托了关系,为她找了个带英语课的班主任。我对她说,小学和初中是没有衔接的,聪明的孩子是在初中才打好基础的,你那么聪明,三年的时间足够你朝前赶了。

我帮着她制订了学习计划--

1,每一门学科都要提前预习。(老师讲的时候,你已经很轻松了,最重要的是有点自信);

2,上课认真听,下课使劲的玩。(劳逸结合);

3,当天学的当天消化。(积攒多了就消化不了了);

4,学习要的是效率而不是时间(课下最好是学20分钟,玩40分钟)。

第一个学期,女儿考了第18名,我真诚的表扬了她,也鼓励了她,然后,和她一起找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她越来越自信,学习也越来越轻松,到后来,就保持在班级前十,我感觉初中只是打基础,就没有给她太大的压力。

三年的初中很快就过去了,女儿迎来了中考。

我清楚地记得我们坐在电脑旁紧张的等查成绩,当671分出来时,我们还有点点不知所措。那一年,我们县一中的分数线是586。

报名那天,我和女儿手拉着手,心情复杂的站在了那个免费窗口,报完名,我故意拉着她走过那几个排着长队的收费窗口,看着那红红的 3000,5000,8000的字样,女儿的手心有点点冒汗,她感慨的偷偷对我说:站在免费窗口的感觉真好,我对她说,拿到名牌大学通知书的感觉更好。

又分班了,女儿居然是班级的前五名,在她的眼底,我又看到了那一丝坚毅,当然还有自信。这次托关系晚了点,女儿没有进去实验班,她有点点的情绪。我对 她说,唉,实验班无非就是老师素质高一点,责任心强一点,你那么聪明,不上实验班根本没关系,咱有能力考出那实验班的水平,再说了,老师格外照顾的也就是 那前几名,在实验班里,老师也许根本就看不到你(只为安慰女儿哦)。

高一过去了,女儿的成绩没有丝毫变化,我真的有点心急了,就在吃饭的时候多和她沟通,认真的问她的志向,当她说出理想的学校是复旦时,我告诉她,你这 个水平也只能考出600--620分,而上复旦要有680的分数才有希望,两年的时间足够你赶过来了,我又告诉她,高一是老师看着你们在学,打好基础就 好;高二是你追我赶的自觉地在学,该学的课程也差不多了,两极分化也会出来了;高三是锻炼速度和细心,铲平遗患,培养心态的一年(有点玄乎哦),当然,还 是那句话,轻松快乐的心情,高效率的学习,高质量的成绩。

还好,十几年的沟通,妈妈的话女儿都信,我清楚地看到,女儿上网的时间少了,学习的时间多了。我坚信,有付出就有回报,几次考试,女儿都考了班级一二,包括实验班级的学生,她居然是全校的前20。

现在的女儿,每天都笑咪咪的,看着她信心百倍的样子,我知道,女儿懂事了,五年来,妈妈虽然少看了那么多的情感剧。因为女儿休息时,我们一起谈心逛街,女儿学习时我几乎什么都不看,但是真的值了

我不是炫耀,我只是想要告诉大家,不要轻易把你的孩子推入笨小孩的行列,如果你的孩子不够优秀,你应该反思自己,一定是你做的还不够,请你记住:好孩子是用妈妈的爱和耐心牵出来的。

编者的话:我们每一位家长,都盼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在班级甚至于在年级名列前茅, 将来能考上一所重点学校。但现实中有一部分孩子学习成绩始终上不去,有的学生学习成绩还可以。为此,相当一部分家长把出现问题的原因归咎于学校、怪罪于任 课老师,其实这是片面的,不正确的。好孩子是用妈妈的爱和耐心牵出来的,这句话说得很好。任何一个孩子都有着无限的潜力,但需要家长的诱导,一点一点激发 孩子向上的动力,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全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