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阅读行为,通常可分类为积累性阅读、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比较性阅读等等,上海市《课程标准》规定的初三学生应该能理解一般现代文的内容,能用分析、归纳、比较、质疑等方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能自觉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具有初步鉴别能力和评价能力的目标要求,就囊括了以上各种阅读行为。值得引起初三师生关注的是近年中考语文试卷呈现了将分类阅读综合起来的发展趋势。
2006年中考现代文阅读《孩子和书》的第17题(原试卷题号):如果将第⑨段画线内容改为他偷了您的书,您不仅没有骂他,还给了他点心和水,两者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说说理由(原文他偷了您的书您没有骂他还给了他两块点心,是白皮的,一杯水,放了糖)。试题要求将原句与改动句比较,体会两者语言呈现出的表达效果方面的差异。
与原句相比,改动句被删去了一些字词,标点符号也有所变化。尽管改动句仍然通顺,原文表层的信息也依旧保留着,但是原句深层的思想情感内涵被丢失了。原句中表述的那些细节两块是白皮的,一杯,放了糖非常具体真切地表现出她的善良、真诚和我刻骨铭心的感激之情。原句用了三个省略号:他偷了您的书您没有骂他还给了他两块点心,是白皮的,一杯水,放了糖与上文他顿了一下,似乎为了唤起她的记忆;下文年轻人的话使她渐渐记起了一件往事相呼应,让读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到我真挚的感恩之情以及她助人为乐的善良之心。与改句相比,原文更能表现我对此事印象深刻,更真切地表现她的善良。这道试题的解题过程,是一次建立在比较基础上的鉴赏过程,充分体现了比较与鉴赏结合的命题倾向。
同样,2005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现代文阅读最后一题也考查了相同的阅读能力:将第⑩段与下面一段文字作比较。你认为哪一段作为文章的结尾更好?为什么?(70字左右)
离开他已经近三十年了,倘使他还健在,一定退休了。也许,他这时候仍在放风筝我曾见过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长者,年复一年地被断腿钉在床上,失去了活动的自由。我希望刘老师不至于如此,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然而,倘使不幸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不,他不会的。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