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解析
分数优先:不管志愿填写位置,只有分数达标才能被录取。
志愿优先:根据志愿填报的顺序,取志愿填报在先的考生。
在填报志愿过程中,老师建议,讨论、填写志愿时间不宜拖得过长,以免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业和考试心态。在这段时间,要注意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掌握五要、四不要原则。
五要
情绪要稳定
家庭气氛要温馨
对孩子要说尽力就行
饮食卫生要搞好
帮助孩子检查考试用具是否备齐
四不要
不要规定孩子考什么中学
不要规定孩子考多少分
不要过多讨论报考志愿的事
不要对孩子的成绩问个不停
我要读职高!不行!必须读普高,以后要高考,读大学!成都市某中学学生张宇最近有些苦恼,父母与他在中考志愿填报的大方向上意见不统一,双方争执不下,现在他连安心复习的心思都没了。据了解,目前成都市中考已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不少初中生已经全面准备就绪,只待考试完成,就要定下正式的志愿填报方向。然而就在此时,初中毕业生与家长在填报志愿中出现的矛盾却已非个别现象。那么,填报中招志愿,该由谁作主呢?
读高中还是职校,该听谁的
在读高中还是读中职的选择上,家长与孩子的想法出现严重分歧的概率最大,成都一位长期做初中班主任的肖老师认为,眼下最需要做的工作是如何在学生与家长的志愿不同上搞平衡。让孩子读高中,即使是录取分数比较低的高中,是不少家长的原始想法,只要读高中,就是民办高中也行,一位姓黄的家长甚至对孩子放低了要求,只求进高中。
而不少初中毕业生不这样认为,除了考虑成绩因素外,更多考虑自己的兴趣。一位在美术上颇有特长的女生,文化成绩不错,但她对成都一所职校的动漫专业很感兴趣,并且已在私下暗访过学校。然而当她婉转地表露自己的意向时,却遭来父母亲坚决反对的狂轰滥炸,母亲甚至提出如果她选择读职校,就不愿理睬她,父亲则用软功夫试图改变她的想法。这几天家里似乎没有一点声音,可是面对不久后要交上去的《志愿表》,谁也不想打破这暂时的寂静。
肖老师认为,家长希望孩子读高中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也要顾及孩子的具体情况,最好从孩子的愿望出发。如果一味让孩子考高中,有的非但考不上,还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有些孩子的文化程度处在能考高中也能上中职的水平线上,这时家长应当更多地听取孩子的意见,因为毕竟是孩子读书。事实上,就是读了中职,也有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选专业,该由谁定
对已经考虑读中职的初中毕业生,与家长的矛盾主要表现在选什么的专业上。我妈妈说学会计专业好,将来坐办公室,既轻松又体面,报酬也不低。但我想读数码艺术专业,因为我对广告制作等比较有兴趣。我现在真不知道如何说服妈妈,初中毕业生小丁冥思苦想。
家长重利,学生重趣,双方在志愿填报上的分歧,不是简单的专业选择,而是对将来预期的不同谋划。中职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也是提升文化层次的过渡,专业的选择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不仅影响他们未来的就业,也关系他们将来的深造。现在很难预测哪个专业更有市场,关键是否有真正的本领。从这点上说,家长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是比较理想的办法。因为,毕竟孩子对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发展相对比较了解,成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职校校长给出的答案是,家长可当孩子选择专业的参谋,但不当一锤定音的主宰。
在孩子志愿的选择上,家长手中的权多放给点孩子,尤其是多听听孩子的真实想法,这不仅能避免家庭的矛盾,而且对孩子成长有利,肖老师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专家意见:
家长和孩子须达成共识
事实上,如今初中生的家长自身文化程度比起以往的家长高了不少,但在填报志愿时也出现了新的现象和趋势:个别家长习惯性地用他们当年填报时的经验和教训来引导孩子眼下的填报,殊不知每年的中招政策都会有细微的调整,就更不用说那么多年下来,政策的调整和变化还是十分明显的,以往的很多经验是完全不适用于如今填报规矩的。家长们如果再用我当初是怎样填报的这种想法来指导孩子恐怕有点不合时宜了。
当然,家长的社会经验多,视野开阔,可以从更多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家长的建议也是填报志愿时的重要参考。总的来说,填报志愿,一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兴趣,二要估算孩子的成绩能否达到,三要考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四要顾及孩子的身体条件等。如果有可能,当然要争取选择更理想的学校,但切不可勉强拔高。
此外,也有的家庭在讨论如何填报时会出现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父母意见不一致,往往孩子刚将志愿表交到老师手中,父亲或母亲就会急急忙忙地赶往学校,要求更改志愿表。更有甚者,到了每年中考结束,学生获得高中学校录取通知书时,父母才刚得知对方更改了原先的志愿表。
对此,专家建议,首先家长和孩子要达成共识,不能仅听家长或者孩子单方面的想法就填报志愿,毕竟中考志愿的填报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孩子中、长期的发展,如果缺少了主角的参与,那是有失偏颇的。其次,这样的讨论要在一个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家长和孩子不仅要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仔细听听对方的看法,看看是否可以选一个对孩子今后成长最有利的办法。最后,不要忘了听听孩子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意见,他们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来客观看待学生的,而且他们对填报志愿有不少的经验,所以,老师也是家长和学生不可或缺的填报志愿的引导者。
成都晚报记者薛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