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分区部分,《地理课程标准》只规定了必选区域的数量,而没有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本考试标准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提供四个案例,旨在帮助广大师生明确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以及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认识世界的大洲案例------亚洲。
①通过阅读地图,说明亚洲的主要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与欧洲连为一体,东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②通过读图和阅读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和山地。
亚洲的地形复杂多样,是造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重要原因之一;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势,使河流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③通过阅读有关资料,知道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由于人口的增长速度远快于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于是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地,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过度放牧,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④通过分析有关资料,知道亚洲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少数国家如日本属于发达国家,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即使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差异也很大。
◆认识世界的地区案例---欧洲西部。
①通过读图,知道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东与欧洲东部相连;知道主要国家有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这4个国家的首都分别是巴黎、柏林、伦敦、罗马。
②通过阅读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知道欧洲西部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中部、北海和波罗的海沿岸,山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
③通过读图或阅读有关资料,知道欧洲西部的气候深受大西洋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草场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畜牧业,荷兰、丹麦等国是世界著名乳畜大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与发达的畜牧业有着密切的关系,食品以牛排、奶油、奶酪等为主。
④通过举例,如欧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国家,夏季阳光明媚,海滨沙滩优美;北部有曲折、幽深的峡湾,引人入胜;南部高耸的阿尔卑斯山,是人们登山和滑雪的好地方;大量的古建筑遗址、文化艺术城市和博物馆,各地方独特的风土人情等等,叙述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⑤知道欧洲联盟是欧洲西部最有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认识世界的国家案例---日本。
①通过读图,知道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群岛国家,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许多小岛组成,首都是东京。
②通过读日本地图,知道日本的海岸线曲折,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属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
由于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日本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在夏秋季节,经常遭受台风袭击。
③通过读图或阅读有关资料,联系日本的自然条件特点,知道日本充分发挥海上运输的优势,从国外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④通过读图或阅读有关资料,知道日本的国际货运以海洋运输为主,国际客运以航空为主;知道日本的主要城市有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等。
⑤通过分析有关资料,知道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
⑥知道日本是一个加工贸易型国家,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制成工业产品,再销往世界各地;日本的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中国和欧洲;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而在近现代受欧美文化影响,使日本文化既保留着民族的传统内容,又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色。
◆认识中国的区域案例---长江沿江地带。
①通过读图,知道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约100~200千米;该地带以河流为生命线,通江达海,地理位置优越。
②通过读图,知道该地带地势较低,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平原东西排列,各段宽窄不一。
③通过读图,知道长江沿江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并归纳出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四季分明、降水丰沛的气候特点。
④通过读图和分析有关资料,知道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是我国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之一。自西向东形成几大工业基地: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是我国钢铁、轻纺工业的重要基地;由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⑤通过举例,如长江黄金水道横贯东西,水运便利等,叙述长江在本地带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⑥通过举例,如长江沿江地带平原广阔,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等等,叙述影响本地带农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⑦通过举例,如长江沿江地带的西部地区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其东部地区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等等,叙述区际联系对本地带经济发展的意义。
⑧分析有关资料,知道长江沿江地带酸雨污染、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频繁,了解本地带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⑨通过举例,如酸雨可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等等,叙述本地带环境和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初中毕业地理学业考试关注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技能的形成,更关注学生知识形成和思维建构的过程。考查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考查学生思考地理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两者紧密结合。赋予更多学习方式、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考试主要体现如下几方面培养目标的检测:
◆引导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收集相关的地理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观念或概念,以及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简单的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
◆运用适当的手段和方法,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行为的发展,试题中渗透丰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检测与情感考查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促进情感升华。主要检测以下几方面的培养目标:
◆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