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7天是中考复习的最关键期,考生如何科学、合理地制订计划,在答题中该注意哪些细节规范,以在中考中取得一个较满意的分数?我们特邀名师为您指点迷津。
核心提示
足球赛场临近结束时的5分钟,往往会出现所谓的奇迹或灾难,被称为神奇5分钟或黑色5分钟。当距离中考仅剩一周时间的时候,对于已奋战了数年的考生来说,这就是比赛最后的5分钟。如何安排好最后一周的复习?记者专访了翠岗中学初三一线班主任夏宜老师。
复习提示
科学复习,勿盲目做题
回归课本
经过几轮的复习,到了这一周,我们应回归课本(含笔记或参考书),再次回顾每一个知识要点,回顾每一个基本要求,要结合近期的一些题目再次消化这些知识点,所谓温故而知新。
要关注课本上的例题,关注其规范的答题格式,关注其常规的思维方式,让自己的答题方式和思考方式更加标准和纯正。这样可以减少答题时的绕弯路、钻牛角尖等现象。
整理讲义
将手上的讲义按学科分类装订,关注自己曾做错的题,分析错误的原因。
粗心也是一种习惯,要分析自己粗心的方式,有审题时忽略了要点、计算时代错了数据、书写时的笔误等。应用笔记下来,强化印象,然后到各门考试前再重点看一次,这样可大大减少因为粗心而造成的失分。
钻薄弱点
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应更关注自己的薄弱点。对于自己较为薄弱的环节进行适当的强化训练是实效性比较高的一种做法。所以,我建议在制订复习计划时,可以适当多分配点时间有针对性地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
少做难题
中考的题型都是呈金字塔状排布的,即基础题多,难题少。
事实上,中考考卷上的基础题,或者是与其有很大相似度的题,大多在平时的学习中出现过。而难题则往往是出题者绞尽脑汁创新的亮点所在,所以,中考中很少出现与常见参考书或模拟卷雷同的难题。
另一方面,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基础题的正确率并不能达到百分百。因此,无论是从精力的分配角度来看,还是从实效性来看,过多地做难题不如对易错题进行回顾和分析。
劳逸结合
在制订复习计划时,可考虑将文理间隔开来复习。比如看一段时间语文后,看化学。这样的复习方式可减轻大脑的疲劳程度。另外,一定要保证睡眠的时间,要早睡早起,切忌疲劳作战。可考虑适当午休,保证下午的精神状态。因为中考的开考时间主要为上午9:00,下午2:00,因此要在近期将自己的兴奋点调节到相应时段,尤其是下午场。
此外,考虑到扬州中考的日程,中考期间每天必然是复习第二天的考试科目,因此,在这一周,也应考虑到这一点,避免复习时间间隔不合理造成一定的遗忘和疏漏。
复习范例
3位中考生的一周计划
下面以三位考生为例:
某生A:文科较强,理科薄弱,尤其是理化两门仅能考60多分。
建议复习理化的时间应适当增加,认真复习基础知识。分析错题时放弃难题,对于概念模糊的基础题要重点关注,必要时请老师讲解。
某生B:理科较强,历史、政治较薄弱,仅30分左右,英语甚至不能及格。
建议英语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建议根据老师要求进行适当复习即可。历史、政治由于是开卷考试,关键是对课本是否熟悉。所以,应适当增加这两门复习时间,提高查找知识的效率。
某生C:各门成绩较均衡,但是常因粗心而丢分,模拟考试成绩在670左右。
建议整理试卷及错误分析的时间应增加,并认真记录。如无午休习惯的话,那么,最好在这段时间强制自己躺一会儿,保证下午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