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查字典中考网讯 随着2014年宁波中考的逐渐到来,家长支招中考语文备战三部曲,希望对考生在语文备考上有所帮助。
第一部曲不是语文没学好,只是语文没考好
经常会碰到一些苦恼的学生和家长,小学时语文成绩明明挺不错的,怎么到了初中,尤其是初二以后,连连在阅读和写作上栽跟头,更令人奇怪的是,孩子不仅爱读课外书,而且能说会道的,怎么语文就是学不好呢?这里,我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不是语文没学好,只是语文没考好。
我下面进一步解释一下:
首先,是学考脱节。语文课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式,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上过语文课,但作为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语文课和语文考试存在巨大差异,请看我下面的列举:
语文课的学习,以精读为主(一篇文章老师要讲好几节课),侧重于口头表达(课堂提问),时间充裕,节奏慢;
语文考试时,以泛读为主(从整个卷子的阅读,到阅读题,都有时限),完全是书面表达,时间紧凑,节奏快;
以上三点差异,并不难理解,但就是这些差异,导致我所谓的学考脱节现象。在这方面,理工类学科就明显好得多。因为,它们是以例题解答为课堂形式的。所以,学考脱节严重影响了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小学阶段,因为对书面表达的要求还基本停留在正确识别字词的层面上,所以学考脱节对语文考试成绩的冲击并不大,但随着语言学习的深入,这种学考脱节的问题就越来越严重了。
此其一也。
其次,是练考脱节。也就是说,平时的练习与真正的考试,特别是中考,有一定的脱节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步调上,没有采取限时作业的方式,语文作业的完成往往漫无边际,特别是所谓的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也就是看看生字生词,节奏比较松散;
2、内容上,特别是初三以后,要么不做题,要么瞎做题,没有将精力集中到武汉市中考语文题的练习和研究上,盲目依赖题海战术,照搬数理化的学习方式;
3、效果上,包括一些大型考试之后,大家都不太注重对试卷进行深入分析,觉得语文是没标准的,是老师看心情给分数。其实,这是不对的。中考有它的命题规律和评分标准,大家要仔细研究,一定会有所收益。
今天写这篇帖子,其实是想告诉大家语文学习的一些特殊性。主要是要在应对考试的前提下,来调整咱们日常学与练的步调、节奏、内容和所追求的效果。从这个角度看,那些阅读广泛而又能说会道的孩子考不好语文也就不足为怪了,因为,这些跟语文考试的要求压根就是两码事。如同,奥赛成绩好的孩子未必中考数学就一定比那些中考数学应试能力强的孩子好多少,因为,训练方式和要求完全不同。
其实,只要是中国人,哪里有语文学不好的道理呢?关键还是方法要找准。
第二部曲不是阅读没做好,只是阅读没读好(上)
这是我【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漫谈】系列贴的第二贴,响应一些家长朋友的要求,我来谈谈阅读。首先,还是亮出我的核心观点:不是阅读没做好,只是阅读没读好。这个观点可能要分几次来谈,今天先谈其中的第一部分。
阅读和作文是让学生和家长最头疼的问题。但与作文相比,阅读可能更让人心烦一些。毕竟,大家潜意识里都认为,作文是一个人语文综合能力的最高体现。写不好,只能说明孩子不是学语文的料,当不了笔杆子,咱也就认了。但这阅读题,不就是一篇文章、几个问题吗,孩子又不是文盲,文章里也没几个生字生词,大体意思孩子也全能读懂,怎么老是阅读题没做好,扣那么多分呢?
现在,回到我一开始提出的观点:不是阅读没做好,只是阅读没读好。
什么叫阅读没读好呢?怎样才算读好呢?我觉得至少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读好题目,二是读好文章。今天,我先说读好题目。
大家也许会感到奇怪,怎么先说读好题目,再讲读好文章呢?文章不是在题目的前面的吗?显然,我这里不是按照顺序来说的,我是按照重要性来讲的。因为,在应对考试的情况下,你是否读好文章的最终检验标准,还是你是否把题目给做对了。同时,我还要强调,阅读题中的阅读不是随心所欲的阅读,而是按照命题者指示来阅读的阅读,而命题者的指示就是他出的题目。
因此,我建议大家,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当你第一遍读完文章后,就要静下心来好好分析一下命题者提出的问题了,要细心探寻一下其中的语言奥妙。我以今年初三元月调考的试题《千载醉翁亭》为例示范一下如何读好题目,一共是四道题,依次如下:
1、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他心目中的欧阳修的?请简要概括。(4分)
这道题看似简略,事实上,是引导我们读好文章的一个纲领式的问题。我把这道题翻译成一个通俗版的,大家请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分了两大块儿介绍他心目中的欧阳修。请你将文章中介绍欧阳修的主要段落分成两大段,并归纳出相应的段落大意。注意哦,这道题有4分,说明每个答案要点会有2分哦。这样一翻译,题目的要求就明确多了,但命题人能这么出题吗?显然不行,这得靠我们自己读出来。
2、下面这个句子描绘出那些遭遇贬谪的人哀怨悲戚的状态,请说说它是怎样传达出这种效果的。(3分)
嘚嘚的马蹄声,辚辚的车轮声,呀呀的船棹声,千山万水刻印下他们疲惫的足迹,沉重的诗行。
这道题看似复杂,其实,命题者给了我们很丰富的提示。我把这道题翻译成一个通俗版的,大家请看:下面这个句子写得好啊!好在哪里呢?好在它成功传达出了那些遭遇贬谪的人哀怨悲戚的状态。请你从下面的原文中,选出一些词、句,以及一些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说说它们是如何表现出那些遭遇贬谪的人哀怨悲戚的状态的。注意哦,这道题有3分,你最好答三点咯。这样一翻译,题目的要求就明确多了,但命题人能这么出题吗?显然不行,这得靠我们自己读出来。
3、作者以千载醉翁亭作为文题有何深意?(4分)
这道题看似简略,其实,是在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的认识。我把这道题翻译成一个通俗版的,大家请看:一篇文章里的所谓深意,必定是与文章的主旨密切相连的。这篇文章的题目里提到了千载醉翁亭,请你在文中找出与千载醉翁亭或醉翁亭有关的句子,看看它们与文章的主旨有何联系,并写出这种联系来。注意哦,这道题有4分,说明答案有两个或四个要点咯,请对应作答。这样一翻译,题目的要求就明确多了,但命题人能这么出题吗?显然不行,这得靠我们自己读出来。
4、我们也常常读古人的故事和诗文,但往往如过眼云烟。读完此文后,你从作者身上学到了怎样的品读名人的方法?(4分)
这道题看似开放,其实,也有它的限制。我把这道题翻译成一个通俗版的,大家请看:作者品读名人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请你说说他是如何品读名人的,对照他的品读方法,再说说你过去是如何错误地品读名人的,以及你以后要如何按照作者的方式来品读名人。注意哦,这道题有4分,说明答案有两个或四个要点咯,请对应作答。这样一翻译,题目的要求就明确多了,但命题人能这么出题吗?显然不行,这得靠我们自己读出来。
读到这个份上,应该说,题目才叫基本读好了。下面,我们还要在读好题目的基础上,来读好文章,辅之一定的答题技巧,阅读题的解题应该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了。这些要留到下次再讲了。你何不试试,像我上面演示的那样,来读一读自己做过的阅读题题目呢?
第三部曲不是阅读没做好,只是阅读没读好(下)
从【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漫谈②】开始,我简单谈了谈做阅读的基本方法,我也谈到了我对做阅读题的一个核心观念:不是阅读没做好,只是阅读没读好。怎样才算把阅读读好呢?我认为,至少有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是读好题目,也就是把题目的解题信息进一步细化、具体化,以指导自己解题,这是上篇帖子的主题。第二,是读好文章,这是本篇帖子的主题。
有的朋友或许会说,这读好题目还好理解,也就是弄清楚命题者的考查意图罢了。这读好文章,岂不是更玄乎?的确,大家说道读文章,便老是拿哈姆雷特说话,意思是,各人心中都有个哈姆雷特,读文章这种事,全凭个人感念,何以说谁读好了呢?我十分支持这种观点,但这只是私人状态下的阅读,作为考试中的阅读,我们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下读文章。下面,我谈点个人意见:
一、破除文体观念,用最呆板的方法阅读
我们现在讲阅读也好,做阅读也好,很注重文体因素,通常会把文章分成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散文、小说等等。这种分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就武汉市今年的中考命题趋势,以及高考语文的命题风格来看,文体因素对阅读题命题的干扰在慢慢减弱,题型因素才是阅读题命题的核心。简单来说,不管找那种文体的文章来考阅读,文体范畴的问题已经不是考查的核心了,关键是拿主观题来考,还是客观题来考,以及题型所含带的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是什么这才是考查的核心!有心的家长可以看看今年武汉市的两套调考题,四篇阅读,考了四种文体的文章,可见,那种以文体因素为导向的训练,在初二以后,特别是初三以后,是可以稍作调整的。
回到我要讲的这个问题的后半点,我们要破除文体观念,要用最呆板的方法阅读,什么事最呆板的阅读方法呢?我把它称为步步为营法。大家看步步为营这个词,它的意思是: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具体到阅读过程中要怎么做呢?我的想法是:每读完一段(即使这一段只有几个字,或一句话),就在段落左侧或右侧的空白处写下这一段的主要意思,如果这一段有现成的中心句(或者这一段的字数很少,只有几个字,或一句话),那就直接画下来。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再解释一下:
(一)帮你成功抵御遗忘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根据这一判断,研究推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很多同学在第一遍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是十分清晰的,但读过之后,特别是把题目看完以后,回头再想想文章,就忘了六七成了,做题时,心里就发慌了,再读一遍,心里又烦又没有时间了,这就是遗忘曲线在发挥作用。步步为营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沿途做标记,如同在森林里行走边走边留下标记,以防自己迷失方向一样。这些标记不一定要像老师上课时做段义归纳那样严谨规范只要摸准该段大体意思,或者画一画该段的关键词句就好,能让自己看懂,能够迅速激活自己先前阅读时的感受和记忆就可以了,免得自己忘了先前所读的内容,或者造成一种阅读记忆上的迷失和烦躁。
(二)帮你快速锁定关键区域。任何一套阅读题都不可能把文章里的所有内容考完,甚至,所有的题目都只是集中考查了文章的某一部分。从这个角度看,文章中的有些段落,并没有太多实际价值。因此,用步步为营的办法,你可以在掌控各段落主要意思的前提下,总揽全局,结合我之前讲到的读好题目的做法,按照题目的指示,快速找到阅读题考查的关键区域,再进行深入阅读,然后组织答案,这样,效率就高多了。此外,步步为营归纳各段落主要意思的做法,有助于我们全面提炼文章的主旨和中心观点,这也是阅读常考的一种题型。
二、建立题型观念,用最聪明的方法阅读
前面拉拉杂杂讲了步步为营法,看似繁复,其实,操作起来并不难,属于体力活的范畴。关键是要跳出文体干扰,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现在,我们讲一个相对偷巧一点的方法,叫做因题入文法。我来解释一下,所谓因题入文,就是要从题目的角度去读文章。大家可以结合我上一篇讲读好题目的帖子来看,读好题目就是要弄清楚命题者是如何理解文章的,按照他理解文章的角度来读文章。比如,命题者在问题里提到文章从三个方面如何如何,很显然,文章的主体部分就要分为三大块了。这样的例子,我就不罗嗦了,大家可以在平时的应试过程中找出很多相应的例子。
今天,我讲了两个方法,分别是步步为营法和因题入文法,这两个方法一前一后,配合起来,效果更佳。有兴趣的同学不妨结合我这两次谈阅读的帖子里的一些方法试一试,切实做到读好题目和读好文章,做题不在多,在精,一段时间后,定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