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查字典中考网讯 合肥今日迎来今年中考,目前考场上正在进行的是语文考试,查字典中考网第一时间为大家发布语文阅读理解,具体如下。
一篇散文,一篇议论文
秦文君的《红书包》
宗白华的《学者的态度和精神》
红书包秦文君
很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同班的女孩背了一只崭新的红书包。那书包简直美极了,我只看它一眼,心里就发颤,不由得伸出手去摸一摸,大概它美到我心里去了。
记得那天天气很干燥,我不知道喝了多少水却还是渴,注意力被这美丽的红书包缠绕着,扭过脸一遍一遍地看它,别的一切感受都退得远远的,仿佛快活与否,就同这书包紧密地连在了一起。那天放学时,女孩就走在我的前面,我跟着走,听着大伙都在议论她的书包漂亮,原来人人都看出了它的好。被这种认同感影响着,一个念头从我心里升了起来:我一定要马上拥有一只这样的书包。
一连几天,只要一放学,我就去街上寻找,专跑文具店。终于,我在一家小文具店的橱窗里找到了这样的红书包。隔了层光闪闪的橱窗玻璃,我发现它更加吸引人了。我在它跟前站了许久,一会儿凑近着看,一会儿退远点看,过一会儿又捂上一只眼,单眼看。
没有什么能同它比美。真的,当时我就那么想,它是我最想要的。
我又奔又跑地赶到车站,等了三部公共汽车,才等到母亲从车上下来。她惊讶地看着我,我什么也不说,拉着她的手直奔那家文具店。到了那儿,就指着红书包说:请给我买吧,妈妈。
可你的书包还挺新的,而且也很漂亮。
我不知怎的就想哭,站一边死活不肯离开,像是打算在这儿站一辈子。母亲摸摸我发烫的额头,心就软了。没想到她摸出钱夹要付钱时,才发觉带的钱不够。可在这时,店要打烊了。
夜里,我老做梦,梦见店里的红书包让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坏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来。父亲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
第二天的整个白天,我都非常快乐,心里涌动着紧张和激动。见了那个背红书包的女孩,我对她微笑了,心里充满模糊的好感:我马上就可以背上那只红书包,同她的一样。到了傍晚,我突然变得惴惴不安:万一那店里的书包都让别人买去了呢!于是,我三番五次往那里跑,弄得店里人都开始皱起眉头来打量我。
晚上,父亲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我抢过那只鲜红的书包,高兴得打转。等狂喜过之后,才看见母亲正在给父亲搽松节油。原来,为了快点赶到店里,父亲骑车时同一部黄鱼车撞在一起,膝盖上肿起老大一块。
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我怎么会不顾一切地迷上这红书包的,竟没发现父亲的膝盖为了它受伤了呢。父亲说:爱美是件好事,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了,跟着去争,永远也是跟不过来的,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
第二天,我背着红书包兴高采烈地去学校,在校门口碰见那个女孩。谁知她又换了个紫色的新款书包,比原来的红书包漂亮不知多少倍。
从那天起,我依然爱一切美丽,美的旖旎永远能给予我无限的灵感,可是从此就没有再像过去那样骄躁不安了,看开了很多,能懂得美的东西美在何处有时就很知足了,也很快乐,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莫过于存着的爱美的心。
那个红书包用旧后,我像宝贝一样珍藏了好多年。不为别的,就因为它已经成了我童年生活的一个启示录。
(选自2007年2月26日《新民晚报》,略有改动)
【简评】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红书包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回忆了自己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喜欢上一只红书包并终于得到了红书包的经过。文章也写出了作者从这件事中所获得的人生启迪。
【勤思斋】
1.文章第一段中的发颤、不由得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2.第九段文字表现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理。
3.我有了红书包后,那个女孩又换了个比原来的红书包漂亮不知多少倍的紫色的新款书包。可我为什么从此就没有再像过去那样骄躁不安呢?
4.生活中的你或许也曾有过类似作者的当年的心理,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你有何收获?(宋茉莉)
【《红书包》参考答案】
1.发颤、不由得这两个词语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当时对红书包的喜爱之情。2.这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当时对即将得到红书包的快乐、紧张和激动的心理,也表现了害怕买不到红书包的惴惴不安的心理。3.因为我从父亲的话语中获得了启示,觉得能懂得美的东西美在何处有时就很知足了。4.生活中不要盲目攀比,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了,跟着去争,永远也是跟不过来的,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宗白华)
我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
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他们的态度就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
龙树提婆的时候,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若辩论败了,就自杀以报,或归依做弟子。辩论之后,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是立刻归依对方做弟子,决不作狡辩,决不作遁词,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中国学者的常态。这种态度,你佩服不佩服?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成见!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
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他们的精神就是: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
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明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或入狱的,很不鲜见。他们那为真理而牺牲生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中国学者看了,觉得很不值得。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人类却因此进化了!那学者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才真正是学者的精神!
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的第一生命。小我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敌。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
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学者应具有的态度,应抱的精神!
【附】梵志与世尊论义
《联灯会要》卷一记载:
长爪梵志与世尊论义,预约云:我义若堕(亦即不成立),我自斩首以谢。
世尊云:汝义以何为宗?
梵志云:我义以一切不受为宗。
世尊云:是见受否?
梵志拂袖而去。行至中路,有省,乃谓弟子云:吾当回去,斩首以谢世尊。弟子云:人天众前,幸当得胜。何以斩首?志云:我宁于有智人前斩首,不于无智人前得胜。乃叹云:我义两处负堕。是见若受,负门处粗。是见不受,负门处细。一切人天二乘,皆不知我义堕处。唯有世尊,诸大菩萨,知我义堕。遂回至世尊前云:我义两处负堕,故当斩首以谢。
世尊云:我法中无如是事。汝当回心向道。
于是,梵志同五百徒众,一时投佛出家,证阿罗汉。
放下成见即是彼岸
黑齿梵志,运神力,以左右手擎合欢、梧桐花两株,来供养佛。
佛召:仙人!梵志应诺。
佛云:放下!梵志放下左手花。
佛又召:仙人放下!志放下左手花。
佛又召:仙人放下!梵志云:我今空手而立,更放下个甚么?
佛云:吾非教汝放舍其花。汝当放舍外六尘、内六识、中六根,一时放舍,至无可舍处,是汝免生死处。
梵志于言下,悟无生法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