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物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物理课程标准》)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学科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物理学习方面达到《物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中阶段物理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考试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Ⅱ、命题依据
命题主要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和《2013年恩施州中考工作实施方案》,并结合我州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力求反映考生真实的物理学业水平,发挥学业水平考试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良好导向作用,以促进全州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Ⅲ、命题原则
1.科学性原则。不得出现科学性错误;不得出现偏题、怪题;不得出现落后于时代的陈旧试题;不得出现过于倚重繁难的数学推演类的试题;不得出现强化机械性记忆类的试题。
2.导向性原则。注重检测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的各项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注重检测初中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物理科学素养,设置一定比例能反映学生物理思维过程的试题。试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灵活性和综合性,确保学业水平考试对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应有的导向作用。
3.教育性原则。要努力通过对背景材料的创设来实现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发挥考试评价本身应有的教育功能。试题要紧跟时代,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关注社会热点,以体现《物理课程标准》关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4.能力立意原则。命题应以考查能力为基本出发点,确保素质教育的基本导向,以引导教学良性发展,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有效高效的学习。
5.控制难度与梯度原则。应合理控制难度与梯度,一般按从易到难顺序排列。
Ⅳ、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试能力目标
物理学科命题应注重考查考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和物理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物理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1.考查实验能力。包含设计实验步骤、准备实验器材、表述实验原理、设计数据记录表格、分析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简单图像、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过程中的规范性操作、实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现象(含数据)等。
2.考查物理思维能力。这里所指物理思维能力主要包含运用所学物理知识(概念、规律、定律、公式等),结合物理学研究通用的方法或技巧(模型法、公式法、图像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法等)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查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生活生存学习的能力,是人们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基本能力,所以,表达能力理所当然的成为所有考试测评的重要方面。物理学科的命题则应重点关注学生运用物理学语言来表达物理问题的能力,即关注表达的专业性、科学性、准确性。
4.考查创新能力。应通过选择新材料,创设新背景,设置新问题,探索新题型等,努力营造新的问题环境,以检测考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
5.考查实践能力。应努力创设与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问题背景,以检测考生解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目标
本考试大纲遵照《物理课程标准》,按3个一级主题14个二级主题顺序表述。
(一)物质
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对环境温度问题有自己的合理见解。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2.物质的属性
(1)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这些物理属性。
(2)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3.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1)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
(3)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4)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
4.新材料及其应用
(1)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新材料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2)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新材料开发等方面有自己且合理的见解。
Ⅰ、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物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物理课程标准》)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学科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物理学习方面达到《物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中阶段物理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考试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Ⅱ、命题依据
命题主要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和《2013年恩施州中考工作实施方案》,并结合我州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力求反映考生真实的物理学业水平,发挥学业水平考试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良好导向作用,以促进全州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Ⅲ、命题原则
1.科学性原则。不得出现科学性错误;不得出现偏题、怪题;不得出现落后于时代的陈旧试题;不得出现过于倚重繁难的数学推演类的试题;不得出现强化机械性记忆类的试题。
2.导向性原则。注重检测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的各项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注重检测初中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物理科学素养,设置一定比例能反映学生物理思维过程的试题。试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灵活性和综合性,确保学业水平考试对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应有的导向作用。
3.教育性原则。要努力通过对背景材料的创设来实现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发挥考试评价本身应有的教育功能。试题要紧跟时代,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关注社会热点,以体现《物理课程标准》关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4.能力立意原则。命题应以考查能力为基本出发点,确保素质教育的基本导向,以引导教学良性发展,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有效高效的学习。
5.控制难度与梯度原则。应合理控制难度与梯度,一般按从易到难顺序排列。
Ⅳ、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试能力目标
物理学科命题应注重考查考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和物理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物理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1.考查实验能力。包含设计实验步骤、准备实验器材、表述实验原理、设计数据记录表格、分析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简单图像、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过程中的规范性操作、实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现象(含数据)等。
2.考查物理思维能力。这里所指物理思维能力主要包含运用所学物理知识(概念、规律、定律、公式等),结合物理学研究通用的方法或技巧(模型法、公式法、图像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法等)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查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生活生存学习的能力,是人们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基本能力,所以,表达能力理所当然的成为所有考试测评的重要方面。物理学科的命题则应重点关注学生运用物理学语言来表达物理问题的能力,即关注表达的专业性、科学性、准确性。
4.考查创新能力。应通过选择新材料,创设新背景,设置新问题,探索新题型等,努力营造新的问题环境,以检测考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
5.考查实践能力。应努力创设与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问题背景,以检测考生解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目标
本考试大纲遵照《物理课程标准》,按3个一级主题14个二级主题顺序表述。
(一)物质
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对环境温度问题有自己的合理见解。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2.物质的属性
(1)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这些物理属性。
(2)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3.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1)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
(3)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4)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
4.新材料及其应用
(1)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新材料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2)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新材料开发等方面有自己且合理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