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不用你帮,我自己能穿!
--你会不会保护孩子的面子?
1、文文的小毛衣真难穿
今天是星期一。早晨,4岁的文文正在费劲地穿着一件漂亮的小毛衣,那是昨天妈妈刚给她买的,她很喜欢,不过这是一件套头毛衣,文文有些搞不明白,哪面是正,哪面是反。我自己会穿!她坚持着反复地比试。5分钟过去了,文文还在努力,但妈妈却着急起来,她得送文文上幼儿园,自己也要在8:00之前赶去上班。
我来帮你。妈妈说,伸手要帮她。
不!文文惊声尖叫,我会穿!
经过一段冗长的等待,文文终于穿上了毛衣,但是可惜,她还是把毛衣穿反了。文文显得很沮丧,她决定把毛衣脱了重新来,但明显的是,文文显得越来越着急,呼吸声都渐渐短促起来。
文文,时间不多了,别再倔了。快过来,妈妈告诉你怎么穿。妈妈看了看挂钟,再一次说,语气中已经有些焦躁了。
不!文文往床边退了一步,她不想失败。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妈妈真的发火了,一把把文文硬揪了过来,我现在没时间再跟你磨蹭了。妈妈边说边强行从文文手中夺过毛衣,文文左右扭动着身体,试图挣脱妈妈的控制,不!不!我会自己穿!文文像被打败了一样,哭喊起来,拒绝妈妈将那件讨厌的毛衣套进她的脑袋。
年纪较小的孩子会试图尽可能去主宰一切,这表明他们的自我意识正在发展。他们相信自己能做的,比实际上他们能做的,要多得多。如果你粗暴地揭穿真相并坚持到底,强迫孩子放弃心里最渴望的追求,他很可能会用发脾气的办法来反抗你。孩子是在希望做他自己的主人,给他一些成长的空间,让他知道你同样希望他成长,并且给他保留一定的权力,他就会不再感受失败,同时,也不再那么顽固地反抗,比较容易放弃坚持、承认问题或是改弦易辙。
谨记当孩子面临失败时,保留面子的做法能够缓解挫折感,并且帮助他继续学习。让我们回到文文穿衣的那个早晨,妈妈可以这样改变自己的说法和做法:
当文文的多次努力都失败后,妈妈可以平和地说:我见过你自己穿很多衣服,我知道你会穿,不过这件衣服有些奇怪,不太容易穿,让妈妈也来想想,究竟该怎么穿呢?
这时,文文可能会用一种沮丧中带着恼怒的神情看着妈妈拿起那件讨厌的毛衣。
妈妈可以拿着毛衣做些比划假装在琢磨:哦,是不是这样呢?妈妈把毛衣摆到正确的方向让文文自己拿住,来,我们试试这样穿行不行?待到文文自己把毛衣穿上后,妈妈微笑着看着文文:我们一起将衣服穿好了!真棒!然后,妈妈还可以进一步告诉文文毛衣正确的穿法。
这样,即便文文没能独立地穿好这件毛衣,她也不会觉得妈妈会看不起她,她还学会了平静地接受一些小小的失败。在甩掉了挫折感的包袱之后,她可以高高兴兴地开始新的一天。
2、大多数孩子很容易感到被羞辱,无论年龄大小
大多数孩子很容易感到被羞辱,他们都会试图争取独立地完成事情,证明自己的能力。但同时,他们会害怕自己办不到,或是害怕父母认为他们办不到。当你把孩子逼到角落里时,当你说我知道你做不到,我知道你做错了,他的失败感会相当强烈。当你这么说时,孩子听到的是你不是自由的,我说什么你就得做什么,我比你更能干、更聪明,我觉得你做的太差了。
这种失败无助的感觉会转变成羞耻或者愤怒,而两者都会渐渐损害孩子的性格,我想这是所有父母都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设法给孩子一些空间或借口,好像在告诉孩子:我认为你是有能力的,但是,有些时候你可能需要帮忙。虽然你的想法和我的不太一样,但这并没有关系,你可以保留自己的想法,不过大多数情况下你应该学习怎么做才对。传递给孩子的这些信息,有助于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帮助他们意识到犯错误或是失败并不表示一个人不好,不管是做错了一次还是几次,他都能够继续积极地进步。
谨记努力不要让孩子陷入负面的自我感受之中。在愤怒和怨恨的情绪下,他将耗费很多精力来证明他自己。当孩子保住了面子时,他们通常会很容易合作。
想一想成年人之间的交际方法,我们不是也常常需要给别人保留面子吗?成年人之间交往的一些常用技巧同样适合于父母。比如,假如你就某个问题和孩子争论了一番,并且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是对的,你会怎么办?不要把自己塑造成无所不知的能人,而对方只是个愚蠢的傻子;不要让自己表现得好像什么都知道,你应该装成凑巧在某个特别的时候知道某件特殊的事,并且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为什么会认为是另外一种答案。当孩子正常地表现出他的不快时,不要迫使孩子立即接受你的要求,父母应该学会适度的忍耐。
3、千万不要说,我早就跟你说过!
小明的妈妈就很会体贴孩子的感受,她懂得什么时候要给儿子保留面子:
一个星期一的下午,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的小明走进家门,一回来就嚷嚷饿,自己径直吃起了饼干。
妈妈问:你今天有作业吗?
一点也没有!小明含糊不清地回答,嘴里塞满了饼干。
你星期一总是没有作业,妈妈惊讶地说,这怎么可能?
我们就是没有嘛!小明坚持说,但妈妈发现小明的脸色不太自然、略显紧张地看着她,老师没有留作业,他又咬了一口饼干,我不觉得老师留了作业。
这时候,妈妈很想彻底检查小明的书包来证明自己的怀疑,或是戳穿小明的谎言。但是,她忍住了,妈妈打算给儿子留一点面子。
嗯,听起来你好像说不太准,为什么不打个电话问问同学呢?是不是真的没有作业?这只要一点点时间,省得你明天去学校会有麻烦。
小明没有吭声,也没有去打电话,这并不是因为他懒得打电话,而是因为他已经一再告诉妈妈没有作业了,他在犹豫:应不应该改变自己的说法或是承认自己的错误。
是不是当时你正在思考什么问题,没有注意到老师布置的作业?妈妈自然地说,这种情况经常会碰到。
小明走到电话旁,拿起了电话。
喔,真的吗?你告诉我吧?小明在电话这头有些含糊地问。
妈妈走开了,假装忙着做事,擦擦柜子,整理一下书架,她似乎并没有注意小明与同学的对话。
小明放下电话,一边走回自己的房间一边嘟囔:真有作业!我还以为今天可以好好玩一下了呢!
妈妈听见了,也表示惋惜,真可惜,看样子今天你没有时间好好玩了,不过,周末我们可以想想到哪里去好好玩一次。妈妈又真诚地补了一句,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我就在隔壁。
谨记当真相大白,事实证明孩子错了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说,我早就跟你说过!
也不要说诸如怎么样?我就知道你不可能没有作业之类的话,更不要带有嘲弄怀疑的心态,是你真的忘了,还是故意撒谎?总想着玩怎么行,还不赶快把作业做完?
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允许孩子犯一些错误,给他一个学习长大的空间。并且,无论发生什么,你都没有必要要求孩子立即承认错误,因为这需要相当程度的成熟和自信,而你的孩子尚未具备这些能力。需要花些时间明白自己的错误,进而开口说对不起,我错了,这对大人都并不容易,何况对于孩子。请放心,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坏孩子。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目录
第1章这是最后一次,我最后一次警告你!--空洞的威胁吓不住聪明的孩子千万不要低估一个孩子对他正在破坏规则的意识程度。大多数孩子对否认大人权威的事进行了相当的分析:他们事先考虑行为并且权衡了可能发生的后果。详情
第2章我就是不吃!--如何处理孩子的对抗如果父母在孩子挑衅的时候不能掌握局势,他们就为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家人制造了可能持续一生的伤心。详情
第3章我哭,我哭,我大哭!──应用强化定律矫正孩子的行为父母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时,要注意两件事情:一、你要学会坚持。二、随时用语言解释你的行为。从小开始,坚持跟孩子解释你的行为。长此以往,你会发现孩子会比较讲道理,而且听得进去道理。 详情
第4章我不要打针,我怕!--抓住挫折带来的机会柏拉图说过:对一个孩子最残酷的待遇,莫过于让他心想事成。一些父母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低估了孩子的承受力,他们觉得孩子太软弱了,根本无法对付生活中的现实。这种态度逐渐会使孩子形成对自己的错误认识,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对付一切。 详情
第5章洛克菲勒的家规--奖励常常比惩罚更有效不幸的是,很多父母本能地不愿使用奖励的方法,可能他们把奖励看成了溺爱或者贿赂。奖励这种最成功的教育手段之一,因为一种观念上的误解而被大大忽视了。 详情
第6章我很想要那个玩具,可是妈妈不喜欢。--不做支配欲旺盛的父母你要经常解释你的行为,你为什么要责骂他,或者你为什么要表扬他,把你的是非观传递给孩子,并且确保你的行为符合你的是非观。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的孩子也会以你的是非观去约束自己的行为。 详情
第7章你还小,让我来帮你!--不必要的帮助阻碍了孩子智慧和性格的发展缺乏儿童心理发展知识的父母,不理解孩子的需求,往往出于爱孩子或者担心孩子受到伤害,而推迟了孩子感知世界、开发智力、发展自我的时间进程,错过了宝贵的发育敏感期。 详情
第8章一块果汁软糖的诱惑--在等待中学习克制如果父母被动满足孩子的每一个要求,那么父母就会成为孩子的奴隶,即使忙得四脚朝天也不会让孩子得到一半的满足。我们应该设法让孩子懂得:诱惑无处不在,欲望随时产生,但是,世界不是以他为中心,因此,必须学会等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详情
第9章呜呜,妈妈,琼今天又欺负我了!--让孩子通过自卫赢得自尊自卫使孩子既保护了自己的身体,也保护了自己的心理。当武力制止了对方进一步伤害自己的时候,自卫者就会在心理上取得巨大的胜利,他会感到:我不是一个任人宰割的人,我有我的尊严。详情
第10章不是我干的!--制止孩子撒谎的几个技巧孩子小时候因为是非观念不清而说谎,他们多数会说出其实是他希望的结果,渐渐长大后,则用说谎来逃避麻烦。对于父母而言,让孩子知道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说谎都会陷入更糟糕的麻烦中,这非常重要。详情
第11章别走!别离开!带上我!--改变孩子的依恋心理为了消除孩子在父母离开后的不安全感,暂时离别前,父母一定要再三告诉孩子你会回来,并向他说明你会说到做到。父母应该时常鼓励孩子,让他感到能够自己独自一个人玩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详情
第12章你不认错就永远别回家!--在惩罚孩子时也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我们确实需要掌握一些技巧,让孩子在受到严厉惩罚时,仍能体会到父母的爱。详情
第13章只做开门人--有效沟通从消除10种交流障碍开始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尝试着敞开心扉,却常常以失望告终,甚至在敞开心扉后却发现会受到进一步的伤害,孩子的心灵大门就会渐渐关闭,直到有一天,他不再来烦你了。详情
第14章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只是一个孩子!--平等对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价值感和责任感我们每天都可能采用了不平等的方式在对待我们的孩子,这也就难怪孩子不会像朋友那样体贴你的难处,尊重你的感觉。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