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查字典中考网:一位志达毕业生对初中三年的回忆录如下:
Contents 文章目录
一、
初入校园印象记
二、
初一生活记录运动记 老师印象记 考试记 节日记 假期过后 体育训练记
三、
初二生活记学科竞赛记 青春懵懂记
四、
初三生活记中考模拟考 中考体测记
五、
中考那几天
注:可以上内容
初入校园印象记
坦白而言,志达于我的第一印象不仅难以言好,甚至是糟糕透顶的。清楚的记得报到那天,当我坐上公交车漫漫40分钟到达一片荒寂颓萧的地方,心中不免顿时塞满莫名的恼怒与灰暗我本是小学生涯的失意者,拼尽全力博得一张20100元的青春入场券,迎接我的却与幻想中的学院风相去甚远。
那时的志达校园是什么样的?有400米长的跑道,但有一道铁栅栏横亘在操场和篮球场之间,上操时总须绕行。楼下并没有便捷的校园便利,只有南边一个逼仄阴暗的小卖部自从迎来志达的学生,它的利润不知成几何级数翻了多少倍?还有教学楼,大体上与现在一样,不过还没有经过重新粉刷,五层、六层都破败不堪,却也因此成了倾吐秘密或呆滞遐思的圣地。一幢六层的楼,只有两层的人,硬件谈不上精致却让人很容易的舒畅了下来。我的印象开始改变,也许因为我们是志达第一届,尚无成型的条文规定束缚身心。这份短暂而隐秘的畅快相信会埋在每个人心底的吧。
初来志达,我没有任何旧相识。报道那一天,我默默的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似乎其他人都如鱼得水,尽皆发现了熟悉的人,立刻消尽了生涩与隔阂。我无比羡慕,却又深深地畏怯,他们稚气未脱而尚显张扬的脸庞几乎会毫不留情的反射回我掩含渴望的目光。
排座位了,我也真的被分在最后一排一共只有两张桌子。这是个好地方,也是个坏地方。好,好在这里清净无比,也许能免除磕磕绊绊的交往烦恼,安心的学习或做自己想做的事。坏,却也坏在这,我清楚封闭自己就像饮鸩止渴,难道羞腼的我真的能躲的长久吗?或许我会如一团黯淡的星云,隐逝在灿烂星河之末。
但无论如何,藉由此机,我至少认识了一个人新同桌。他也是寡言的 ,虽身躯高大但还是能看出他的憨厚与和善。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慢慢走出了生疏的困境。藉由此机,我也见识到了传闻中十分优秀的班主任。我听说他年龄不大,但看他皮松肉懈的脸,我总觉得他的年龄也不小。他一句话也不说,在讲台一角伫立凝视台下的新生牛犊。谁能料到他在想什么?短暂安排后就放学了,我踟蹰下楼,对未来有新奇,却充满担忧、无解和困惑。
初一生活记录
按部就班的初中生活自此开始。一天十节课让人有些吃惊,但无法更改。因为没有交流的机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终日窝在角落的座位里,埋头写作业、看书或者陷入蓦然的遐思。中午吃饭我会快步走向对面的财大食堂,在几次出糗后终于学会留长地解决自己的午饭。一开始去财大的人很少很少,约莫12点40多就能回到教室,大家都回家,空荡荡只余我一人。累了,趴在桌子上小憩;不累,就赶赶作业,这段教室里没有人的寂静时光让我真正地放松,于我而言珍贵无比。
运动记
之后的大事应该是来得很快的运动会吧。我的体育水平略显惨淡,对这事没什么参与的热情,不过真切的感受到周围的同学们都活跃起来,跃跃欲试。班里有了体委,一男一女,名副其实地擅长体育,分别火热朝天的搞起了赛前训练。积极的同学们组成了接力队,大绳队,比赛的人选没问题,却在摇绳的人选上犯了难。论起个头,我与同桌终于被人注意到了。于是顺理成章地,大绳两端有了两个挥汗如雨的身影,而这类两个人从未想过自己可以站在这里。
运动会光速降临。除去跳大绳(摇大绳),其余时间我都坐在看台高处写通讯稿和读书。兴奋的体委不断宣报班级骄人的成绩,我也加劲地写稿子。从高处看,跑道上的人影很渺小,小到看不清,但他们都在奔跑,奔跑着青春和生命的活力。看得出神时,我似乎也听到了耳边呼啸而过的风声,就像在阳光下敞怀高呼的感受,心旷神怡。待回过神来,暗笑自己痴,连忙拿起笔。最终,在主校宏伟的操场上,我听到了班级团体第一的喜报。身边的人瞬间沸腾,我也傻跟着笑出声来。
初一的日子真是清闲的很,回忆起来都好像带着闲适的淡蓝色,好像手里还有大把的时间挥霍,挥霍在还不算繁重的课业之外。班里有人建了QQ群,我第一时间加了进去,莫名其妙的成了管理员。纵然网络上的我比现实生活中的我更健谈一些(一点点),主动的沟通对我还是难于登天,只能没话找话,诸如呵呵你是...吧,我是...不过,说得再苍白也算说过,至少我以另一种姿态缓缓地融进这个集体。
老师印象记
我对所谓的老师好不好始终无感,但对新迈入校门的我,初中的老师给我的感受至少是耳目一新的。说起优点,语文老师严谨负责,数学老师开明自主,英语老师勤恳踏实,历史老师朝气蓬勃,地理老师渊博风趣,政治老师积极自信,生物老师老当益壮。说起缺点,语文老师有时呆板,数学老师略显散漫,英语老师循规蹈矩,历史老师字飞语快,地理老师自娱自乐,政治老师不肯讲透,生物老师方言难懂。还有童心未泯的音乐老师,没有架子的美术老师,耀眼的顶哥。无论这些老师是否讨人喜欢,他们毕竟与我们相伴过一段已经过去的时光,作用不可菲薄。
考试记
不得不说志达在一点上不需要过渡就深得附中的精髓考试。第一次月考轰然而至。若从现今回头看,那时的月考的确算不得什么,只有语数英三门,没有作文,没有压轴题,简单至极;但对三年前的我,简直如临大敌。考前传言纷飞,人云亦云,这场考试的价值时而跃上巅峰,时而跌至谷底。而最重要的,人人心中蹦跳的那只小兔子,在于几乎没人能确信自己拥有一套成熟的方法来应对,甚至,在大多数人心中,好或差区分的标准还不明确。中学生涯这潭深水弥漫着愈发障人眼目的雾霾,不可测,不可知。
当我坐在考场的那一刻,日前诸多胡思乱想或心焦忧虑都显得无足轻重了。一上午三科过眼云烟,没有想象中的惊心动魄。大家都是笑着走出考场的,仿佛已然释怀。
然而我始终提心吊胆。几天以后的结果也如我所料,惨不忍睹。该错的题,错了;不该错的题,错了。拿到卷子的我简直不敢翻看,每一个红叉都狠狠地撞击着我的心。我很痛苦,但更深、更清晰的想法在脑中时时叩响着回音这不会是真正的我,我会改变,也将要改变。
从那以后到期中考试前的生活模糊而单调。在学校里没有娱乐、鲜有交流或欢笑,我除了上操、卫生间和吃饭,基本不离椅子。自然而然地、一种机械化的隔膜生发出来,班中的争执或莞尔都被隔在我的世界之外,只在一方小天地中苦中作乐。偶尔抬头仰望窗外,目光穿过大大小小、交头接耳的憧憧身影,落在当时尚显荒凉的操场上方苍茫的天际边,虽然没有草色绿堪染,桃花红欲燃的明丽景致,但能让心胸充盈几分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云淡风轻的闲适就已经让我觉得惬意无比我就像一个没有地图的攀爬者,似乎攀上了奋斗的道路,但仍不知所终,只得踽踽而行。
一旦有所追求,时间就变得很快很快,一眨眼期中考试就来了。这次我满怀信心的走入考场,也满怀信心地走出考场,我自信结果不会令我失望,哪怕比月考多考了4门。结果也真的没有让我失望,成功跻身了班级前列。我知道自己还有上升的空间,因此丝毫不敢懈怠,仍然一如既往的沉默。我的生活就像曙光微乍,一切都遥远,一切也还有希望。
节日记
附中的节日好多,英语节、语文节纷至沓来。当初的我们真的是没创意,一说到英语节表演节目第一反应就是排一出剧,备选剧目也都是老掉牙的灰姑娘、白雪公主之类。不过大家的情绪都还算昂扬饱满,一出像模像样的《Cinderella》很快就在几天自习和课后时间排好了。作为第一批观众,在班里演的时候我看得兴致勃勃,谁想真到了台上大家都拘谨得不得了。初一年级几乎每个班都排了剧,从这点上被初二完爆十八条街。那次英语节给我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初二的一个学姐表演了Lady GaGa的《Bad Ramance》和《Telephone》,她的确放得很开,带动了全场的气氛,大家都High了起来。更重要的,她让我初识了GaGa的风采,自此我也就不可救药的爱上了她的音乐。
至于语文节,好像就更无趣了。印象中是清一色的诗歌朗诵,还不是每个人都上。我们班挑了4个人朗诵《雨巷》,虽然富于感情不过在台上很难展现出来。我借此机默默记住了这首诗,它的文采很是让我着迷了一阵。每次去总校参加活动,心中都怀着小小的激动和忐忑。我总是早一些去,在喜报墙前徘徊一阵,看看学姐学长的丰功伟绩,自觉高山仰止,难以达到,却也悄悄萌生了一些远大的想法。
有了理想(虽然还不算坚定)的支持,我有了更大的勇气循规蹈矩地走下去。更令我高兴的是,恰逢机缘巧合,我就在这时认识了两个与我这个木讷的人相伴三年的朋友。一个笑容很阳光,言语很得体,甚至让人有些自惭形秽;另一个大大咧咧,不拘小节,总是让人不禁笑出声来。很快,上操时,午饭时,我的身影不再是孤零零一个。三个人谈笑风生的时光恍若隔世,浓重的灰暗色系被涂上了鲜艳的亮色。
和班级中的大多数人还是没有说过话,不过活得很算自由闲适了。越来越繁重的课业在我眼中也逐渐变成了习以为常的事情,一切似乎都在走上正轨,驾轻就熟。坐在角落里,听听音乐,写写作业,没太多人打扰,学校生活真是滋润的很。作业赶得差不多,回家也就没什么事,读点闲书,稍学一些课外的知识,一天就能打发过去。那段时间的天气总是不好,狂风或暴雪经常降临太原,在学校靠着暖气,常常能用手指在窗户上随心所欲地涂出一些无聊的图案。涂着涂着,不知不觉就快放假了。
有过期中考试的铺垫,期末考试就不再那么深不可测。努力与回报自然是成正比的,在大多数人潇洒地挥霍过一个学期时光的情况下,我不太费力气就更进步了一个档次,进入了班级最前列。不过这也没啥值得高兴的,挑战在于一直保持这样的成绩。放假回家,生活的步调还是不温不火,我开始了课外班生涯(大家都在上),就像找回了小学时奔波于奥数课的感觉,因此不太排斥。寒假作业不少,我不打算开学前狂补,因此小小地安排了一下,每天有两三小时的时间也就足够了。
除夕,烟花四起,万家灯火辉煌。好友在QQ上互送祝福,我莫名其妙地心旌荡漾起来这个学期的生活就这样过去了吗?的确,初中生活的开端就是这样白驹过隙。一个寒假的时间,通过网络熟悉了不少同学,形形色色的他们或幼稚或张扬或寡言或活泼,然而每个人都有斑斓的生活。那段时光最鲜明的标志就是丝毫没有压力的清闲,没有谁是紧抓着学习不放的,大家都很和谐,不必提心吊胆,不必在三九天还汗流浃背埋头苦读,不必故意营造出紧张兮兮的氛围。望着绚烂如同白昼的夜空,我祈祷自己可以走得更远,也可以走得很轻松。
假期过后
假期很快过去,我情愿又不情愿地回到了学校,重新开始规律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家距离学校很远,而恰巧同单元有三个与我同在志达上学的同学,所以大家拼车不失为一种好的出行方式。算上我,两男两女,四个人个性迥异。另一个男生很乐天,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两个女生一个闷不吭声,另一个还算爽直纯朴。虽然有四个人,可往往20分钟的车程,一句话也蹦不出来。不过这种沉默不算令人窒息的沉默,相反,很令人愉悦我们都得补觉呢。直到校门口才能朦胧从回笼觉里苏醒过来,还好当时校门口没有现在三个年级一般那么拥挤,我们也没有必要把车停在十万八千里外的路边。
忘记那会爆发了什么疾病,直接导致艺术节不能办了。我痛心遗憾了一阵,但感觉不算十分强烈,毕竟还没有过相应的经历。更令人恼火的是,上学期没有进行第二次月考,这让我以为月考或许会从我的字典里消失,但是这学期开学没多久,月考的消息就传来了。对于志达和附中的学生来说,月考和期中、期末考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无论是从科目、难度还是时间上。鉴于上次月考的惨败,我有点心虚。虽然学的不难,但只要稍稍上些难度,数学就总能让我吃些闷亏。都说男生理科很拿手,我咋就没感觉到呢?
该来的还是要来,差不多面面俱到地复习完一通,我力求心情平缓地走上考场。现在想想,嗨,月考算个啥事啊,不年级排名,没分量,而且很快就会迎来期中考。但当时每个人都把它看得挺重要,我也不能例外。依旧是三科,一上午飞速解决,剩下的就是等成绩。最好笑的怕是星期一上学前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情了,和初三最后周考磨练出的铜墙铁壁般的心态一对比,成长的某个侧面显而易见。结果没有明显的意外,语文英语近乎没有失误,但数学还是不太理想。自然而然地,班级排名从期末考试的高处稍稍下滑。其实也没啥人关注我的成绩,老师讲讲卷子,自己痛定思痛一阵,这场考试就又算过去了。
但是这种让我心仪的日子很快就过不成了,没什么人关注我时,自在逍遥的感觉很是不错。但期中考试后,全班的目光或惊异,或不屑,或愤恨,或鄙讽,或赞赏,都投到了教室我所在的不起眼的角落里。在这个强手如云的实验班里,没太把期中考试当回大事的我竟然考了一个很高的分数,蹿到第一名(事后班主任班会上还透露是年级第一)。一开始我很高兴,但后来很烦恼。实验班讨人厌的风气很快就展现出来了不管你想不想说,总有一些人对你问东问西,不是太怀好意地关注你。我本来就不爱大侃特侃,遇到这样的情况更是想敷衍了事。原来班级里尖子中的尖子们好像不由自主地对我产生些许敌意。当他们拿着某道竞赛题笑着问我的做法时,我很直接地回答我不会。也许我可以装作对竞赛题有所研究,但我没有,为什么要为了维护某些好学生的面子而自欺欺人呢。更让我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没有纯纯粹粹,不含功利色彩的竞争呢? 也许这场期中考试带给我的最重要的价值不是第一名的褒奖,而是一份对于平常心的思索和领悟。我不得不感谢这段历程,在和真正的同学圈子交锋的过程中,它让我能够怀着一颗不疾不徐的心走自己的道路,不盲目竞争、急于追赶他人;不消极怠工、无度挥霍时间。发挥有好有坏,一切都正常,不必为了一次的成功或失利而一惊一乍。更何况,有了这样的心态,发挥得不稳才算怪事。
似乎班主任没能意识到我不善交际这个事实,秉着他所谓好鼓就要重锤的观点,赶鸭子上架地把我拱到班长的位置。这下可好,全班还有至少一半人我连一句话都没说过,这不是开玩笑吗。还好当时志达的体系很不完善,事务性工作几乎没有,只要每周替班主任写写《班主任工作周记》就行了。既然大家对这个虚职都心知肚明,在一定程度上我还是能悠然坐在最后享受规律的时光的。
体育训练记
很快,又到一年期末时。说实话,在大大小小几次考试以后,文化课的考试我不算非常担心,但是体育的考试简直让我愁白了头,尤其是1000米,简直要了我的小命。平日体育课我一节不落,兢兢业业地上下来,可是一到考试,其他人风驰电掣冲出去,我这个高个却只能和几个落难同胞喘着粗气强力维持跟上。看来那些天天打篮球的男生们还是锻炼出了很大的优势,好歹体质比我强了不少。这次1000考试也不能例外。跑得很快的人一溜烟不见踪影,我奋力按照顶哥的指示调匀呼吸,紧跟着一个跑步成绩还不错的男生。第一圈尚能坚持。第二圈开始胸口就微微发疼,呼吸不得不加重许多来维持力量,步伐和步频自然有所下降。眼看差距不断扩大,速度越来越慢,我深吸一口气想冲上去,可双腿就像灌了铅,任凭九牛二虎之力也拉动不得,只能慢慢磨。身后的人一个一个迈着稳健的步伐从我身边掠过,我又一阵心急,呼吸更加不稳,几乎是勉为其难地支持。到最后,只剩下一贯排在最后的几个难友和我在最后200米踟蹰。顶哥着急狂呼,我们无奈地只能挨过去。越过终点线停下,胸口憋闷的感觉顿时产生,真不好受。最后的成绩,可想而知,惨不忍睹。
说来也怪,明知中考必定要考体育,但我就是萌生不出锻炼的热情来。不得已,只能在酷热无比的暑假报上顶哥的体能训练班。财大的标准运动场简直成了我的噩梦。每天2个半小时,跑圈+行进间高抬腿/压腿/垫步跑...+跑N圈+全速跑N百米+压腿半小时,简直把我折磨的汗如雨下,汗流浃背,死去活来。20多天的训练里,我基本是腰酸背痛地来,拖着骨架子回。回报与付出成正比,不管体育上是否真的有进步,至少我把20多天一天不落地坚持了下来。上课的时候撕心裂肺,上完课发现驾轻就熟。原来一说跑圈就惧怕得无以复加,但在一次七八圈的训练量过后,平日的跑操甚至1000米考试就不再显得那么恐怖了。一段时间练下来,原来总是生病的弱身体也健康了不少,精力更加充沛。看来锻炼还是好,不过要是没人像顶哥一样强力逼迫,我还是不会主动锻炼。至于更珍贵的,就是晴天碧空下肆意奔跑的回忆,那是一种学海之外别样的奋斗,同样浸透了青春的汗水。
就在受苦受难而又充实无比的暑假生活中,初一生活一年的时光不知不觉间就被我送走了。班主任在课外班明显加大了难度和速度,暑假作业显著增多,一切都昭示着传闻中两极分化的初二就要来了,已经近在咫尺。
初二生活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切变化其实都是循序渐进地发生的,不可能在某一阶段立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初二一开学,没感到什么明显的变化,除了新书中多了一本厚厚的《物理》。稍微翻了几页,不是天书,心里轻松不少。大家还是该开玩笑开玩笑,该玩手机玩手机,该说话说话。男生们还是热衷于打篮球而且好像更专业了一些,女生们的窃窃私语有了更广泛的话题。一个暑假过去,我们已经成了渐入佳境的初中生,新奇渐渐褪去,对平淡生活中趣味和新意的谋求成了主题。
不知老师是故弄玄虚还是有意安排,第一节物理课让我一头雾水。一上课他就以速度为引子大谈比值定义法单位换算规则和计算方程解题法,对一个没有上过预科的学生来说云里雾里。更打击人的是几道所谓的练兵题比如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敲击一根钢管,对面刚好能听到两次声音,那么这根钢管有多长?两年的学习后,这样的题当然不再是拦路虎,但是第一节课就抛出这样的问题,让我有点心惊胆战。
事实证明,物理还是没有那么难的。按照教材的体系走下去,声现象、光现象、物态变化......都在大多数同学的接受范围内。物理老师虽然故作玄虚,但不得不说他的作业真是少得不能再少,除了练习册按课时写,其他啥也没有,这可真是我的福音,不然八门课每门都那么多作业咋活。至于说上课,这位老师广为人诟病的就是压根不好好上正经内容。一节课至少要花30分钟讲点不好笑的笑话,叫一堆同学举些例子,扯点没用的闲篇......听说在另外两个班还受到好评,在我们班就只剩被骂的份了。而且一骂就骂到毕业。
升入新的年级,也就意味着运动会的到来。和去年差不多,大家还是如火如荼地准备跳大绳、接力跑等等集体项目。我和同桌每天早到晚退,兢兢业业一遍又一遍地摇着绳,看到大家认认真真地练,心中还是很快乐的。运动会当天,场面还是一如去年一般热闹。比赛的酣畅淋漓,加油的声嘶力竭,我这个写稿的也有点飘飘然。经过一番拼杀,结果也和去年惊人的相似。班级团体总分竟然蝉联了第一,我们班在惊异之余简直高兴的要蹦起来了。
上学期的活动总是比下学期的多点,比如英语节和语文节。这次英语节的节目比上次丰富了不少,不再是干巴巴地演话剧,有诸多歌舞表演之类的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还有一个超高水平的模仿奥巴马演讲很博人眼球。但是整场英语节给人的震撼似乎没有去年那么大了。至于语文节,没啥起色。
学科竞赛记
值得一提的是从这个学期开始,学科竞赛的概念在大家心中建立了起来。前有希望杯给广大数学尖子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后有生物竞赛让生物发烧友们跃跃欲试。平日的数学学习我还应付得来,竞赛数学对我而言就勉为其难了。不过作为一个小小的生物发烧友,我对生物竞赛的热情异常高涨。生物老师一开竞赛培训课,我就立马抱着笔记本坐到了我从来都不会坐的第一排,节节课不落,笔记记得蛮多。虽然在下半学期才比赛,不过准备的节奏已经非常紧张了。相比之下,舆论明显偏向希望杯多一些,班主任钦点几个数学高材生,做好了十拿九稳的准备。我也送死般地去参加了比赛,瞎打误撞还进入了决赛(虽然成绩是擦边球)。不过一到决赛,我这种浑水摸鱼的水平就露馅了,最后以一个大家都能达到的铜牌收场。班里最好的成绩是银牌,和金牌仅差丝毫。年级中是有一个金牌的,大家都知道是谁的,对吧。自此我的数学信心还是提高了不少,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还是打下了基础。
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这些已经成为常态的东西该来还是要来。所谓两极分化体现在哪里呢?对于实力超群的学生来说,初二学习的微小变化是不算什么的,不会妨碍他们继续占据着班级和年级的前几名。对于稍后一些的学生来说,新的课程稍感吃力,于是就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是咬咬牙,坚持过这一时呢;还是得过且过,凑合混一个中上的名次,娱乐更重要?选择前者的孩子们精神是可贵的,可能稍微累一些,不过成绩会逐渐稳步上升。选择后者的同学们短时间内成绩没有太明显的变化,但是日积月累的作用不可小觑,大概半年到一年之后想必他们会感到追悔莫及。对于原来成绩不算特别好的学生来说,选择前者意味着更多的汗水,但是结果同样会想飞蛾出茧一般在一段时间后实现蜕变;而选择后者,结果未免会对不起自己了。至少从我们班的情况来看,选择前者的人略少于选择后者的人,看来初二的分化就在不知不觉之中。多几盘DOTA,多几个中午的篮球与多一些思考,多一些阅读,哪个效果更好?当中考前回顾自己学习历程时,每个人都心知肚明。
不太爱运动的我,除了学习和读书,有时上上网之外几乎没其他事可做。书本和我也不像同名的磁极一般互相排斥,因此我的成绩异常稳定地咬在第一的身后。似乎我的第二名魔咒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这个魔咒灵验得很,以后会慢慢道来。
班级里的人员流动还算频繁,但总数却维持稳定。初二上学期开学不久,我的好友之一转学到北京。这件事让我莫名怅惘了好久,一是感叹友谊自此会冷淡不少,而是初尝友人天各一方的滋味,似乎眼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条人生道路。好在好友每逢放假都会回太原来聚会,很值得欣慰。没多久就转来一个女生,着实了得,以十中年级第一的身份空降,期中考试也令人震惊,成绩颇高,勇夺第一。这女生另一个显著特点和我挺相似,及其不爱说话,总是埋头干着点什么自己的事情。可能班主任见我俩相似,竟在座位调换中把我俩安排成同桌。虽然远离了旧同桌有些惺惺相惜,但是新同桌和我性格这么合得来,在学习上又能相得益彰,我不禁偷笑许久。
青春懵懂记
循规蹈矩的生活又开始了,不过对一些人来说,生活中出现了某些异样的色彩。我的一个好友大概就是这样吧,他和班里某个女生的关系越来越亲密,越来越亲昵。他和她简直是无法控制地、无可救药地恋爱了。这种事发生的是如此自然,我们都不觉得像传闻中晴天霹雳一般战战兢兢。他们所做的事也丝毫不危险,无非聊天多了些,花费多了些,晚安多了些,同行出游多了些,没有什么逾距出格的行为。看起来一切都很美好,都很符合初中的节奏,他们还互相激励要好好学习,原来好友和那女生的成绩不算出色,恋爱谈着谈着竟然都进步了一些。我深感惊奇,也深感欢喜,但隐隐之中却不对这青涩的果实抱有长久的期望。
不久,情侣间的蜜月期过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永不间断的小别扭和小情绪,两个人下课就在桌子旁腻腻歪歪,哼哼唧唧,原来所约定的好好学学被自己毁了约。分手当然没那么容易,但是时间和精力就在这样拉锯战的过程中被消耗了。与此同时,两人的变化也在向肤浅的方向发展。好友越来越爱展示自己帅气的一面,原来有点不修边幅的他用起了发胶和定型水,对运动品牌的追逐也更热切了一些。至于运动场这种耍帅容易的地方就更少不了他了。那女生的矜持也在一点点被销蚀,性格越来越张扬,甚至有恃无恐。变化的反映十分明显,稍有起色的成绩很快又被拉回到原来的水平。两人有些着急,又好好学了一阵,于是成绩再有些起色。之后循环这样的过程......实际上,两人在原地踏步。
可能他们收获了别人未曾体验过的感情经历,可我想说这种经历的价值也许不值得花时间为它付出。我并不善于谈爱情,不过真心奉劝学弟学妹们一句,面对青春的悸动,三思而后行。
这个寒假没什么亮点,除作业和网络之外,我把时间都奉献在了心爱的生物竞赛上。买来的一本厚厚的辅导书和习题集被我做了个遍后,我自信能够应对任何刁钻古怪的题目了。最后的结果和付出依旧成正比,一等奖的证书让我高兴好久。但是更重要价值从来都不在于成绩,这是我第一次下自己最大的功夫在某一科目上挑战自己,这种没有汗水的拼搏本质上就是对自己最佳的肯定了。哪怕在考场上发挥失常而没能如愿以偿,也不会妨碍奋斗带来的欣慰。
至于初二下半学期的内容,记忆里比较模糊了,没什么十分出彩的经历。但那段时间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大家没有从前欢乐了。原本下课的时候教室里一定是要闹翻天的,但到了那个时候,大家都开始刻意地保持安静,当然,有刻苦学习的也有鼓捣手机的,总之是安静了许多。
又是一个暑假的到来。想必不少学弟学妹已经领略到了那项独特的制度返校考。当初听说暑假竟然还要返校N次参加考试,班里差点没炸了。再一听考啥,教室基本翻天。一整本政治书,没完没了一轮又一轮的历史,还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的预习...嗯,就差化学了,化学没让预习也还体现出了一些人性的关怀吧...然后就是针对这项制度的措施,比如全班在自愿组合的前提下分成若干个小组,定期共同学习,小组组长询问、抽查等等难以执行的方法,总之就是为了抓紧这个暑假的时间把初三能赶的都赶出来。意图已经非常明显...就看自己能不能扛着包袱走这一个多月。
那会儿政治啥也没学就让背,返校还是闭卷考,就算死记硬背也是束手无策于是只能束手就擒。第一次考完试,大家都笑了。几分?8分,你呢?10分。有及格的吗?有,还真有几个60、70的。真心难考,呕心沥血地背了四分之一个假期之后收获了60多的高分,除了笑也真没别的表情了。不过笑完也真的该反思。反思之后踏上又一轮征程,如此循环往复一个假期,大家都挺高兴,但差距早已泾渭分明。
这两个月的的时间真的不短,掐指算算离中考也就300多天。这将近60天里,无论是每天坚持8个小时的学习,一丝不苟地完成学校的任务,还是每天坚持8个小时的DOTA或网游,一眼不看地忽视白花花的卷子,都会有快乐的感觉。不同在于前者是苦尽甘来,学到后面发现自己问心无愧,而后者是甘尽苦来,逍遥自在50天,一到开学慌了神。最可怕的是这不像小学生作业没写完,着着急急几天赶完就可以,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什么在不远的前方等着自己,当然可以几天之内赶完作业,但是失去的却很难弥补。
不是还有一年吗!很多人都这样想。但是对于知识来说,一遍记住了,就很难忘掉;第一遍没记住,就很难再记得准确。花几天走马观花,还真不如老老实实从头学起。千万别太高看这一年,当你不得不按部就班却又虚度光阴发现这一年将到尽头的时候,无论谁都爱莫能助。
初三生活记
很快就开学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紧迫感降临在身边的环境里,很容易让人萌生初三啦,拼了的念头。拼是好的,但问题在于拼的方式。很多人在开学初的两周或一个月里买来卷子,狂做至凌晨两三点,然后又冲向学校上课,简直像打了鸡血。我在敬服之余也不免怀疑,精力真的能充沛到这种地步?事实是最多一个月后这类仁兄就撑不住了,一惰不可收拾,到最后也没能再提起当初的精神头。所以不管现阶段和别人的差距有多大,都千万不要一时心红脑热,发飙似的囫囵一气。论持久战里不是还说过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吗。心态一定要稳,休息一定得保证(除非特殊情况比如突然发了十几张卷子),至于怎么追赶或者怎么进一步拓展提升,你可以制作出一份只适合你个人的计划来。
其实初三无非是这样,不存在某个落差极大难以跨越的台阶,而是绵延不尽的盘山公路,越向上行景色愈加黯淡荒凉。攀上一个台阶,靠的是爆发力;走完整段公路,忍受无限重复枯燥的景象,靠的是良好的心态和长久的意志。中考的各种题型要翻来覆去练一年,重复战胜机敏,只要能脚踏实地地步步为营,最后不会有什么问题。额外要提的一点是锻炼身体。体育始终是我心中的痛...如果因为体育失分可真的太可惜,还会影响到考试的心情。所以,尽早开始锻炼吧!很好的方法就是在每日跑操后自己再跑那么一圈,晚上放学后在操场上跑一会儿或者跳跳远什么的。至于热爱运动的孩纸们...继续热爱吧。
回到正常的学校生活,教学楼装修一新(虽然和现在你们享受的差远了),好消息是有了电脑和大显示器(其实我不知道那个玩意学名叫啥)。大家一开始都很激动,常常有人中午不顾回家地盘踞在电脑桌前,这份激情比中午不睡觉在教室学习的同学还热烈一点。玩到激情处干脆打开那个显示器,几个人在上面玩,几个人坐在底下欣赏,似乎找到了当年观看游戏风云时的感受。这种行为在一年的时间里几乎没被逮住过,可能是由于班主任从来不在下午第一节课前出现在教室?有了媒体支持,一些事情就变得很简单。譬如某一次班会我们组简单做了一个幻灯片然后加上N个MV,直接放了一节课各种MV,没费什么事准备,还比原来干巴巴地读点资料好得多。
不过初三也就指着这点可怜的乐子过了。其他的就是漫无边际的周练卷子作业考试。关于新科目化学,这门课本身没什么好说,大家学的多了就会觉得很简单,反倒是老师们很有特点。先说说唯一的男老师吧,大家一定都为他的名声所折服,事实是他的水平的确高超,不仅讲课有自信,德育教育也有自信,善于以一些奇葩的方式与学生打成一片,比如零钱或者各种带奖罚的打赌。我们班没分到他,但同样幸运的是我们分到了马老师。这两个老师都很有个性,如果说明哥的个性是极其鲜明地霸气侧漏的话,那么平姐则是把个性融入到了一举一动里。她的学生会发现她说话非常简洁,几乎没有题外话,课堂效率很高,但又不是那种一味教学的呆板类型,平心而论,我们整个班级都跟着她受益了很多。
初三上学期的诸多考试就不再赘述。个人感觉这个学期是真正的白驹过隙石火光阴,转瞬间就到了下雪的时节,不久就是寒假了。寒假作业直接上中考真题了,说实在的,没拿到那几本厚厚的卷子之前我对中考题到底长啥样都没弄明白。这下弄明白了,不过也被数学压轴之类的难中难整懵了。还记得那套卷子的第一张是2011年北京中考数学试题,做着做着我发现自己原来水平这么差...首都连压轴题都是三道,真不愧是首都。似乎最后一题看答案都看了很长时间才弄明白,从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的那些都只是小打小闹,真格的还没上呢。
那么就一套接一套地见识熟悉题型吧。这的确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不仅痛苦在解不出题的失落,更在于对整个自信心的打击和因此带来的恐惧。但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钻入牛角尖。数学好的同学们我就不说了,如果数学稍差一点,当然可以主攻数学包括压轴大题,但濒临崩溃的时候就先放下,背背历史政治,做做物理化学,还有语文英语也少不了适当的练习。集中力量打击软肋是好的,但千万别顾此失彼。这个寒假带有一点炼狱的味道。炼狱和地狱的不同就在于人在炼狱里接受磨炼后是可以重回凡间或天堂的,在这个寒假承受住了压力就能有长足的提升,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到了初三,附中的孩子们课余时间当然少不了竞赛的学习。初中竞赛和高中竞赛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前者只要上课专心,下课适当练习,不会占用太多的课业时间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更何况竞赛的奖项一直是升学的重要凭证,所以无论原来状态如何,从这个阶段起就应该开始认认真真对待竞赛了。如果你是学霸学神,数理化乃至信息全面发展未尝不可;如果你能力并非超凡但术业有专攻,完全可以在自己心爱的科目上放手一搏,毕竟这样的机会还是很难得的。
初中生活最后的六分之一拉开了帷幕,但这个时候,尤其是附中的孩子们早已经习惯了紧张的节奏。迈入二月中旬,距体测不过三个月,距中考也就四个月左右了。但还是那句话,初三是初三,生活是生活,不要打乱既定的节奏。该锻炼就锻炼,该休息就休息。从二月到四月的这段日子是一个初中生奋斗生涯中流逝最快但最值得珍惜的时光。再往后,杂七杂八的周考、一模、二模...N模会让时间支离破碎。两个月,和暑假等长的时间,能干的事情太多了。与身边的人笔耕不辍,跑操时拼尽全力冲刺,自习时拿出竞赛书默默地啃......这些小片段普普通通,但叠加起来就充实了一段不长不短的年华。
四月份到了,基本意味着最后一点心随野鹤与尘远的小情调也到了尽头,密度超大的考试接踵而至。省适应性训练...这场考试应该算是三次模拟考试里面最重要的一场吧,和省中考的题比较相似所以有参考性,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复习的软肋所在。如果有意愿争取保送,或者和外校比如五中或十中签约(不过这种人在志达应该绝迹吧)的话...省模更要认真对待了,保送时候肯定是要参考一模成绩的,我们这一届的时候是一、二模成绩相加排出保送名额;前几届还有一模+保送生考试(附中自己组织的选拔考试,大概在一模之后二模之前考,难度很大)选保送生的先例,所以不可偏废啊!至于外校签约好像简单一些,只要一模考得不错基本就能签中考达线进实验班之类的合同。还有,几次模拟考试的年级排名是要以所谓功勋榜的形式公布的,这种鸡肋的存在,有人很在意,也有人不当回事,因人而异吧。
中考模拟考
一模过后数理化竞赛轮番登场,周周有考试,天天受打击,这是验证前几个月所付出努力的时候。数学和化学各考两场,物理只考一场(所以物理最坑,时间挺紧张的,我们那届的时候还有好多人没看到卷子最后一面还有两道大题),肯定有人想问这些竞赛得奖有用吗。对于这个问题,如果你是问获奖证书的话,随着政策的不同没人能保证一等奖或二等奖的证书肯定能为你的简历增光添彩,但是对于能力来说竞赛无疑大有裨益。有人担心准备竞赛会影响中考,实则不然,在竞赛下过功夫的人对待平常考试会更有信心,在关键难题上也能有更大的突破。如果眼光再放得长远一些的话,以附中高中分班考试月考的时间中考的题量竞赛的难度,没接触过竞赛很吃亏(倘若你是语文英语大神这种稀缺物种当然也能名列前茅),日后高中理科日常学习的难度和数量很容易令高一新生抓狂,如果有竞赛的基础必然能如鱼得水,更快地适应高中生活。
二模、周考以至三模的影响相比之下小一些,但这个阶段每次考试都是一帖药方,直指自己做的还不足的地方。原谅我对四月份以后的生活的记忆绝大多数是考试,因为那个时候的我们真的是天天焦头烂额,为中考思虑,为前途担忧。五月份有一场重头戏,体测。
中考体测记
我现在还对整个年级集体前往小店一中体育场时乘坐大巴的气势记忆犹新。对于我这个体育差生来说,四五个月的辛勤在此一搏,生怕突发什么不适,只能盯着窗外的风景以期获得一点平稳心情的慰藉。中考第一仗现在就在眼前,未来左右前途的几分可能就在这个下午得到或失去。想着这些我只能深呼吸。有同学打开红牛喝了,有同学紧紧攥着拳头。我明白,大家都要拼了。几个月的酸痛汗水甚至血水都要在这个下午偿还。
体育场里有附中的学生正在考试。一队又一队的男生或女生跑着一千米,有人飞奔有人迟缓,那些狰狞的表情竟然令我感到十分亲切。令人揪心地排了将近一个小时的队,入场后先做了做准备活动,但其实仅仅是象征性的活动了一下,我明显感觉到肾上腺素分泌的旺盛,紧张时正常的生理反应,一切都是为了刺激身体的兴奋点。
第一考是跳绳。我们这队被带到体育场边的小房子里,站在测试垫上。我已经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尽力做着深呼吸,只待哨声。 开始!监考老师一声令下,我随即开始挥动手臂。一切就像一次平常的练习,我默默数着个数,稳定着频率。10、20...50、60...100、110...小房子里此起彼伏回荡着橡胶绳抽打垫子的声音,不时有卡壳绊绳的动静。所能做的只是尽力不分神,140、150...即将到达目标了,手臂在极度紧张下已经酸困,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180,好了!还没吹哨,我放松了下来,放慢又跳了几下。嘀!吹哨了,瞧了一眼显示屏,几乎刚刚满分。
第二考是跳远。一队人来到体育场上,大家纷纷开始临阵磨枪地压腿。对于跳远我只盼不要犯规就好。但是登上跳远垫的时候我还是紧张了,第一跳压线,第二跳退得又有些多,成绩惨不忍睹。就剩最后一跳了,我头脑有些空白。不得不感叹我遇到的监考老师真是好人,在这关键时刻很温和地冲我笑了笑,一下子激发了我的信心。深吸一口气,对准脚尖,按照顶哥重复多次的指示最后一跳,果然挑战成功,跳出了一个刚刚满分的2.50。
最怕的还是得来。我知道1000m对很多人来说不是问题,但对于我它真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跑道旁散落着一地葡萄糖,场边的加油声此起彼伏。最后一项了,用尽全力也得拼了。等了大约一个小时,终于上了跑道,我手心冰凉。哨声响起,我什么都没想就跟着前面的人冲了出去,一路紧紧跟着他。600m以后的感受我写不出来,稍有松懈就有立马瘫软下来的危险(对我这种菜鸟来说),明显感觉腿迈不动了但还是下意识地拼命迈。眼前的人越来越远,但终点线也越来越近。几乎耗尽最后一口气,我全速冲过终点。不敢坐下,只能俯身发懵,说不出一句话。五六分钟后抬起头,头顶是一片阴沉欲雨的天空,云厚重得就像我的心情难以言说,叫喊声渐渐弱了。走向出口,按下卡片,深吸一口气才敢看成绩。29,还好。
走向大巴,淅淅沥沥的雨滴落下来了。似乎上天也在为这么一个日子营造气氛,本是惊心动魄的下午,却诗意地结尾。同学大多笑逐颜开,也有人低头不语。我终于能够宽心地望望窗外雨景了。体测也就这么过去了。
中考那几天
我想把时间的指针直接调向6月20日。那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日子,风和日丽,偶有徐风。只需要像对待一场平常考试一般早早到考场,坐在临窗的座位下,静心等待,可以什么都不想,也可以想想即将要考的一些知识点,想想就可以。发卷、答题、检查、交卷,一切都像一次平常的周考,不同是时间更长,座位更宽敞。两天半都是如此。真正中考的感觉其实索然无味。
6月22日下午,考完英语返校估分。拿到答案的时候我不想看,不是怕考得不好,而是怕破坏一种神圣的心情。最后还是看了,和预想中的没太大差别。那个下午异常沉默,就像窗外的景致,山雨欲来风满楼,草色堪染,花红欲燃。不知谁说了一句话,话匣子终于被打开了。交谈的声浪愈窜愈高,每个人都一改常态,极尽张扬,说考试,也说其他。有人开始散发同学录,教室终于乱了起来,以一种厚重的姿态迎接这最后的狂欢。我们明白初中生活已经结束了。这种心情只能靠自己设身处地地感受理解,三年的斑斓在此刻沉淀下来,只言片语岂可运斤成风。
暮色四合的时候我走出教室,站在楼门口仰望这座与周遭相比矮小的教学楼,看它的墙砖在落日熔金下熠熠生辉,一切都归于静默。只怕长时间地看下去又会陷入无尽的回忆,我狠下心一转身不回头地走了。夕风徐缓,绿柳飘摇。
最后,把我们共同经历了太多的集体的名字写下来吧:太原志达中学志七班。
教师:张寿福 贠秀娟 李烈贞 李相平 马永平 张福林 郝永华 赵泽温 王改珍 郭有意 李和平 路玮 侯晓静 郭玉凤
学生:李渊 曲沛龙 姚中麒 荣嘉成 韩琦 侴子帅 曹若宸 邢裕斌 陈璟轩 冯玮奇 郝彧 白一非 张君恺 苏歆 李嘉晨 张鑫 李桐 王泽鲲 孙瑞谦 罗仁杰 裴嘉欣 王嘉璐 刘勇天 李思齐 刘伟男 王景 魏嘉鹏 刘伟 任政 陈鑫洋 王博栋 杜欣钰 柳钰慧 董依廷 王冰兮 任选如 石珂玮 董宁 王锴崎 范一然 刘畅 庞绍红 邱钰 何之韵 朱玥 成姝媛 吴筱溦 郭培君 郭宝 田敏悉 彭晨 安怡宁 张馨方 孙思琪 王卓超 刘亦凡
文章来源:
一位志达毕业生对初中三年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