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简答题是考查学生联系物理与生活能力的题型。它不光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考查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及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它要 求学生准确找到相关知识点,运用物理语言及专用术语,正确组建答题模式,有理有据地将问题阐述清楚。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生来讲,难度相对较大,失分现象严 重,主要原因有如下。
易犯概念混淆,规律模糊的错误
物理学中许多概念或名句、术语往往是一字之别,以致于相邻或相近的概念混淆,以及对物理规律的认识不深刻,致使答题时词不达意,断章取义。
例1:中国北部的漠河冬季气温最低达到-52.3℃,应选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
学生答案:应选用酒精,因为酒精的熔点比水银的熔点低。
正确答案: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在-52.3℃的情况下,酒精是液态的。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气温低于-39℃时,水银是固态的。所以水银温度计在冬季的漠河无法工作。
分析学生答案,就是犯了概念混淆,规律模糊的错误。虽然同种物质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但熔点与凝固点的概念却截然不同。
易受习惯用语及思维定势的影响
由于受习惯用语或惯用说法先入为主的的影响,形成思维定势。不能使用物理名词术语作答或答不准确,不规范,甚至出现错误。
例2:冬天用手摸室外的铁块和木块,会感觉铁块比木块冷,说明铁块与木块温度低,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学生答案:不对,因为同一地方的气温相同,因此铁块与木块的温度一样。
正确答案:不对。铁是热的良导体,木块是热的不良导体。手摸铁块,铁从手上吸收热量并迅速传导开,使人觉得凉;手摸木块,木棍从手上吸热后不易传导开,所以会觉得铁棍比要棍凉。
易犯语次不清,逻辑混乱的毛病
这是学生最容易犯的毛病,学生心中明白物理现象,也能找到相关的知识点,但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往往会造成答案逻辑混乱,不知所云。
例3:为什么说下雪不冷,化雪冷?
学生答案:因为雪熔化时需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得气温降低,而低于下雪时的气温,因此会感觉到下雪不冷,化雪冷。
正确答案:下雪是水蒸气的凝华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放出热量使空气的温度升高,人感觉不冷;化雪是熔化过程,熔化是吸热过程,从周围的空气吸热,导致空气温度降低,人们感到寒冷。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呢?
1、在教学中应重视物理概念规律的集训,特别是对一些相近相邻的内容,更要多加强调,让学生能正确区分。
2、多作此类题目的练习。教学中讲到相关知识多举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答题时做到到有的有理、有凭有据。
3、教学中尽量用物理名词及术语。对于物理现象及规律日常习惯相之处,应特别提出加以说明,避免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4、对答题的各种类型进行归纳。拟出相应的答题模式进行训练。如判别说理、论证说理、现象说理、实验说理等等,当然还要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