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查字典中考网:沈阳中考物理知识点分章总结第二章:声现象
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因此都可以作为声源。3.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4.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5.声波: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叫做声波。声波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存在于发声体周围。6.声速:声音在介质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用v表示。在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快,即v固v气7.影响声速的因素:(1)介质种类;(2)介质温度: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每升高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增加0.6m/s.二、声音的特性:1.乐音:从生活的角度,悦耳动听的声音叫做乐音;从物理学的角度,发声体有规律振动产生的声音叫做乐音。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也越低。3.频率: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1s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4.人耳的听觉范围:一般来说,人耳可以听见振动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5.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6.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7.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8.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也是声音的强弱。9.响度大小的影响因素:(1)与发声体振幅有关,发声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2)与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10.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也是物体离开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11.音色:声音的品质或特色,又叫音品或音质。12.音色的影响因素: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有关。音色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三、噪声与回声1.噪声的概念: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由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听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
2.噪声的等级: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噪声的等级,分贝的符号是dB。0dB是人们刚刚能够听到的最弱的声音;为保护听力,噪声不应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3.控制噪声的方法:
方法 实例 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 改造噪声大的机器设备或换用噪声小的设备;给机器加橡皮垫来吸收它的振动;给汽车或摩托车安装消声器等 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马路和住宅之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 人在工作时佩戴个人防护工具,如耳塞、耳罩、防声头盔等4.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如建筑物的墙壁等)在界面将发生反射,把反射回来人们听到的声音叫做回声。5.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条件:若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来。在空气中,讲话人与反射物间的距离必须在17m以上,否则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四、声音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实例:(1)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疾病;(2)利用台风产生的次声波判断台风的位置;(3)蝙蝠利用回声定位:(4)利用声呐系统探测鱼群或海洋深度;(5)B超原理:用超声波检查人身体等。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实例:(1)工业上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2)利用超声波除尘降低环境污染;(3)医学上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等。[查看原帖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