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中考语文深阅读概述之二——深阅读的原则_中考复习-查字典中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网 > 辽宁省 > 沈阳市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正文

沈阳中考语文深阅读概述之二——深阅读的原则

发布时间:2014-02-13 18:41:02来源:查字典-中考网

沈阳查字典中考网: 深阅读有两个原则,一是追根问底,二是虚心学习。

追根问底,就是一种锲而不舍的钻头精神,就是要像一个钻头一样穷其根本。

《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了孔子向师襄学琴曲的故事,想必对我们理解这种钻头精神有一定的启发。故事内容大致如下: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曲子,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其中的志趣啊。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其中的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不知道乐曲的作者啊。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思,心旷神怡,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睛深邃远望,如同统治着四方诸侯,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说:老师说这乐曲叫做《文王操》啊。

所谓钻头精神,就是锲而不舍,直追到底。而不是浅尝辄止,花样翻新。即如孔子,掌握了技巧就体会志趣,了解了志趣就穷追作者,直到作者历历在目,才算是完成了《文王操》的深阅读。

这也可以算是深阅读的基本步骤。第一步了解写作技法;第二步是体会思想感情;第三步是由思想感情想见作者其人。像孔子,因为只是要学琴,不是要学谱曲,所以走过这三步就足够了。如果你还要学写文章,那你还得把这三步倒过来再往回走一遍:第四步了解作者其人;第五步探索文中的思想感情与作者本人有怎样的联系(文章思想感情肯定不是作者的复印件);第六步分析作者如何在文章中表达这种思想感情。

这才是通向写作的深阅读之路。它和语文课堂上讲的那些写作方法、中心思想等考试点,完全两回事儿。那些考试点,就好像把人说成是碳水化合物一样,错倒没错,但却是亵渎。一个人怎么可能通过亵渎文章学会写文章呢?

这大约也是现如今母语教育最令人绝望的地方吧?

虚心学习,就是一种谦逊的姿态,是发现作者长处的态度,而不是挑刺的态度。

你不是要批判作者的文章,事实上一个初学者也没有能力批改别人的文章,你是要在作者的文章里面学会写文章。能流传下来被你见到的文章,自然就有你所不具备的某些过你之处,发现这些过你之处,才是深阅读的第一步。

深阅读,不是批判地阅读,或者说不仅仅是批判的阅读。那些青春期特立独行的个性张扬,不适宜在深阅读中自由发挥。一个根本就没有什么深阅读阅历的人,是没有能力做批判阅读的。他的所谓批判,只是合自己意的就是好的,不合自己意的就是差的,自己理解限度内的就是有理的,自己理解不了的就是无理的。他根本不具备客观的尺度,只是根据自己的好恶来判断文章。他率性张扬自己的个性,最终只能导致武大郎开店式的浅阅读。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把文章的内容降到自己的理解力的水平上,而是把自己的理解力提高到文章的水平上。阅读是为了提高自己,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是为了一遍遍无聊地证明自己高明,证明自己有批判力。

所以,对一个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要急着批判文章,一定要养成这样一种思维习惯: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就去检验自己的理解力,绝不批判作者的表达力。一定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无论别人写得多糟,我都应该能理解。这种绝对的自我担当,是建立强大理解力的牢固基石。

做到了自己的理解力自己负责,你才能真正做到虚心,才能真正谈到理解,才能真正开始有价值的深阅读。

一定要急于见底,这是深阅读的良好作风,一定别急于批判,这是深阅读的优秀品格。有了这种良好的作风和优秀的品格,才有真正意义的深阅读。相关推荐:助力2014沈阳中考中考作文直通车 作文指导文章汇总

[查看原帖参与讨论]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全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