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两种不同类型的同学:一是平时对待学习马马虎虎,凭自己的小聪明,学习成绩还过得去,有时还会在个别学科上冒尖,这种人,自己得意,同学们也羡慕他有个聪明的脑袋;二是平时看起来很努力,很少玩,学得很苦,学习成绩却平平,有时还会在学习上出现低潮,这种人,自己着急,同学们看不起,说他脑袋笨。
随着学习年段的上升,到了初中,特别是到了初二、初三,学科增多,难度加大,这两类学生学习成绩每况愈下,聪明的脑袋不灵了,脑袋笨的则更加困难重重,自己苦恼,家长着急。
初中生学习成绩不佳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事实上,大约有70%到80%的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然而,遗憾的是,问题的严重性并没有引起学生、家长甚至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主要障碍。其表现有:
1、杂乱无章:
学生的房间物品摆放无一定位置,书桌上乱七八糟。书包是学习用具与其他东西混在一起。于是,写作业时找不到本子,上语文课抓出一本数学书,该交作业了才想起它还在家里,各种资料东放一张,西放一张。因而找东西的时间比学习的时间还长。
2、心不在焉
注意力很难集中,几乎每节课思想都会开小差。听物理课时想起天外来客,听历史课想到了少林和尚,于是一节课老师讲的内容听不到三分之一。听课效率低,又直接影响了作业和学习;日积月累,逐渐和专心学习的同学在学习成绩上拉开了距离。一心二用也是心不在焉的一种表现,看电视时写作业,吃着东西复习。于是很难安静下来专心地复习或学习,只要坐下来,就想打开电视、拿出零食、戴上耳机。
3、虎头蛇尾
做事有头无尾,拉开架式要读书,摊开一桌子书等学习用具,写了几页后想起了别的事,放下这一摊子就走;心血来潮要学计算机,书买了好几本,看了一半觉得没意思,丢在书架上,以后再也不提;报名参加奥赛,听了两讲觉得太难,从此不再登门,于是一大堆的书买来了却没有读,很多的机会放弃了,没有抓住,不少时间、精力浪费了却没有结果。
4、朝三暮四
目标难以确定。读了居里夫人的传记,便立志成为一名化学家,看到同桌的同学在做数学作业,自己也拿出了数学书;听到后面的同学讨论一道物理题,自己也翻开了物理书,猛然抬头看到黑板上写着:明天交作文,又开始琢磨该写点什么--于是,暮四朝三,朝三暮四,没有明确目标的推动,没有单位时间里较高的学习效率。
5、得过且过
做事喜欢拖拉。这份作业明天不交,可以先不做;这里有个问题没读懂,算了罢,以后再说;今天的日记还没有记,没关系,明天补上;这次考试没考好,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下次一定能考好--于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6、抄袭作业
学习不实事求是,这道题不会做,抄同学的;这篇作文题目与上学期的一篇相似,把旧作文抄一遍;这次考试不严格,可以看别人的;今天的政治问答题,用小纸条抄好,以备考试之需久而久之,抄袭成了习惯,形成不看别人的,心里难受的心理。没有一次作业不和别人对答案,没有一次练习不看别人的逐渐对自己失掉了信心,学习变成了一种取悦别人的行为,虚假的成绩成了自我安慰的精神鸦片。
7、知难而退
学习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精心准备了讲演稿,因为紧张、害羞而放弃了上场的机会;因为有点儿疲劳,该复习的一章就放在一边不看了;体育课测试1000米跑,跑到后来上气不接下气,马上停下来休息,于是,稍一纵身可以摘到的果子没有得到,再坚持一下,就能成功的追求半路放弃了。
以上是我列举了几种不良学习习惯,克服不良学习习惯是学生完成学业的前提条件。
二、良好习惯培养原则
1、越早越好,逐步发展
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否则将是很麻烦的。假如地面上已经有了房屋,他便必须把它拆卸,方才能去建造一所新房子一样,夸美纽斯的这段话提醒我们,对良好习惯的培养必须越早越好。
2、贵在自觉
尽管有些习惯是由于无意重复所养成的,但人的大多数良好习惯都是有意识养成的,而要使自己能有意识地养成一种良好学习习惯,首先必须让自己明白为什么要养成这种学习习惯,其次必须明确坚强的意志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条件。例如,要养成每天早起跑步锻炼和早读的习惯,那就要有坚持精神:不但每天都要早起,不能赖床,而且不管严冬酷暑,刮风下雨,都要自觉坚持,不可寻找借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3、从小做起,贵在坚持
诸葛亮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使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从小事做起,由小积大,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原谅自己的一次偶然的过失,因为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它们也会由小到大逐步积累,最终形成坏习惯。
4、严格要求,反复强化
要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可以围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一些规范与制度,并要严格执行,必要时可要求老师、家长监督执行,持久就是不断强化,持久才能逐步适应,最终才能养成习惯。
5、整体培养,相互促进
除学习习惯外,对中学生来说,要养成的良好习惯颇多,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但在上述诸多习惯中,最重要的是生活习惯,因为一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为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卫生习惯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日常生活中马马虎虎,那么要培养仔细的学习习惯就比较困难,因此,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结合起来。
6、消除恶习,破旧立新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必须自觉地与自己已经养成的某些不良习惯作斗争,并用新的良好习惯代替它,这就是破旧立新的意思,要做到这一点,一要认识坏习惯的危害性,下决心改掉老毛病;二是落实具体措施;三要不搞下不为例。关于这一点,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得好:每一回破例,就像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回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回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
初中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反之,从小忽视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让不良习惯发展形成恶习,将贻误终生。错过了最佳时期,再想改掉恶习,更是十分艰难。
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内容。
在初中阶段,要特别注意培养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培养独立学习、主动探索、积极进取的习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从上课、读书、练习三个环节抓起。
(一)上课环节。课堂是同学们获取知识的主渠道。然而,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走神的现象在初中生中十分严重,有些甚至还做白日梦,头脑思维处于空白状态,对老师讲的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全然不知。至于只听老师讲不动脑去分析,学习处于被动地位,不假思索,不求甚解的同学就大有人在。
如何上好课?这是初中生特别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我认为,要上好课,首先要变课堂为学堂,变被动的听为主动地学;同时,要注意改正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上课习惯。良好的上课习惯有哪些呢?精神饱满进课堂,有着一种强烈渴求知识的愿望,这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和动力。其次,要做到四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要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以听为主,这里面既有方法的问题,又有习惯的培养。实际上,一般的学习方法经过程序化以后就形成了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基础。这样,上好课既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
(二)读书环节。对于教科书,初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想读或不会读。其一,认为教科书简单,不值得读;其二,认为老师已经讲了,没有新意,不必再读;其三,读书障碍很多,不想读。其实,读书这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决不能忽视。要提高读书的效果,应当把握以下三个环节:即上课前要先读,即预习,可以粗读,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底、有疑、有问进课堂;做作业之前要再读,即复习,要求细读;在训练中遇到疑难问题,找到对应章节要反复读,要求精读。另外,读教科书还要从中把握好知识点、重点、难点,通过自己的归纳、小结,形成本节课或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把零碎的、一点一滴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训练,同学们可亲自去体验品尝读书的味道,真正认识到书本是最好的教师,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了读书方法,自学能力也就相应地提高了。
(三)练习环节。课堂练习或课后练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检查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完整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技巧,发展思维能力。对于这些目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明白,对此,教师要心中有数。一定要告诉学生,练习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因为它既是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又是学风、意志和品德的考验。不仅要保质保量,而且还要独立和按时完成,更要从中有所收获。
抓好以上三个环节(即上课、读书、练习),是提高初中生学习效果、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当然,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很多,如:能自觉地制订学习计划并按计划执行;自觉做到每门课进行预习;课内勤于思考,积极举手发言,并能完整回答;能作好必要的笔记;认真复习,整理笔记,在理解的基础上做作业,偶有错题,但每次认真订正;时间观念强,不拖拉;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每天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或下节课的准备工作;认真系统复习,作好单元小结;
当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高过程,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炼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对此,我们一定要从小、从严、从点滴小事抓,要抓住现在初中这个阶段的最佳期,使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从小做起,贵在坚持
诸葛亮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使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从小事做起,由小积大,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原谅自己的一次偶然的过失,因为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它们也会由小到大逐步积累,最终形成坏习惯。
4、严格要求,反复强化
要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可以围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一些规范与制度,并要严格执行,必要时可要求老师、家长监督执行,持久就是不断强化,持久才能逐步适应,最终才能养成习惯。
5、整体培养,相互促进
除学习习惯外,对中学生来说,要养成的良好习惯颇多,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但在上述诸多习惯中,最重要的是生活习惯,因为一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为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卫生习惯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日常生活中马马虎虎,那么要培养仔细的学习习惯就比较困难,因此,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结合起来。
6、消除恶习,破旧立新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必须自觉地与自己已经养成的某些不良习惯作斗争,并用新的良好习惯代替它,这就是破旧立新的意思,要做到这一点,一要认识坏习惯的危害性,下决心改掉老毛病;二是落实具体措施;三要不搞下不为例。关于这一点,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得好:每一回破例,就像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回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回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
初中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反之,从小忽视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让不良习惯发展形成恶习,将贻误终生。错过了最佳时期,再想改掉恶习,更是十分艰难。
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内容。
在初中阶段,要特别注意培养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培养独立学习、主动探索、积极进取的习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从上课、读书、练习三个环节抓起。
(一)上课环节。课堂是同学们获取知识的主渠道。然而,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走神的现象在初中生中十分严重,有些甚至还做白日梦,头脑思维处于空白状态,对老师讲的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全然不知。至于只听老师讲不动脑去分析,学习处于被动地位,不假思索,不求甚解的同学就大有人在。
如何上好课?这是初中生特别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我认为,要上好课,首先要变课堂为学堂,变被动的听为主动地学;同时,要注意改正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上课习惯。良好的上课习惯有哪些呢?精神饱满进课堂,有着一种强烈渴求知识的愿望,这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和动力。其次,要做到四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要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以听为主,这里面既有方法的问题,又有习惯的培养。实际上,一般的学习方法经过程序化以后就形成了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基础。这样,上好课既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
(二)读书环节。对于教科书,初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想读或不会读。其一,认为教科书简单,不值得读;其二,认为老师已经讲了,没有新意,不必再读;其三,读书障碍很多,不想读。其实,读书这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决不能忽视。要提高读书的效果,应当把握以下三个环节:即上课前要先读,即预习,可以粗读,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底、有疑、有问进课堂;做作业之前要再读,即复习,要求细读;在训练中遇到疑难问题,找到对应章节要反复读,要求精读。另外,读教科书还要从中把握好知识点、重点、难点,通过自己的归纳、小结,形成本节课或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把零碎的、一点一滴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训练,同学们可亲自去体验品尝读书的味道,真正认识到书本是最好的教师,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了读书方法,自学能力也就相应地提高了。
(三)练习环节。课堂练习或课后练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检查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完整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技巧,发展思维能力。对于这些目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明白,对此,教师要心中有数。一定要告诉学生,练习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因为它既是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又是学风、意志和品德的考验。不仅要保质保量,而且还要独立和按时完成,更要从中有所收获。
抓好以上三个环节(即上课、读书、练习),是提高初中生学习效果、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当然,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很多,如:能自觉地制订学习计划并按计划执行;自觉做到每门课进行预习;课内勤于思考,积极举手发言,并能完整回答;能作好必要的笔记;认真复习,整理笔记,在理解的基础上做作业,偶有错题,但每次认真订正;时间观念强,不拖拉;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每天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或下节课的准备工作;认真系统复习,作好单元小结;
当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高过程,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炼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对此,我们一定要从小、从严、从点滴小事抓,要抓住现在初中这个阶段的最佳期,使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