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07-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_中考政策-查字典中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网 > 天津市 > 中考报考 > 中考政策 > 正文

天津市2007-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发布时间:2010-04-08 11:05:20来源:查字典-中考网

从2005年开始,天津市采用了新教材,而于2004年,新课改教材就首先在大港区试用。因此,从2007年开始自大港接触到了新的模式的语文考试。我十分有幸于2005年参与语文教学,于2008年和学生一起经历了课改后的首次中考,并于2009年再一次和学生一起经历了中考。以下仅对2007年、2008年和2009年中考做简要的分析。

一、课内篇

(一)现代文

数量

体裁

2007

2

散文

议论文

2008

2

说明文

议论性散文

2009

1

说明文

(1)传承

可见,从2007年到2008年传承下来的文体是散文,而其中的散文有侧重于议论性。从2008到2009年传承下来的文体是说明文。

2.题型

题号

2007

2008

2009

1

字音

字音

2

选词填空

字形

3

句意相似

说明顺序

4

连贯

词语理解

5

语病

词语理解

6

字形

句意理解

中心

7

词语含义比较

中心

说明方法及作用

8

中心

论证双方

课文理解

9

论据的作用

10

句意理解

11

语言特点

(1)传承

可见,从2007年到2008年传承下来的是字音,字形,句意理解和中心。从2008年到2009年传承下来的是中心。因此,近三年中无论文体怎样改变,不变的是各种文体都会考察选段的内容是什么。

(2)发展

从2009年开始,现代文课内阅读由2篇缩短成了1篇,这对于考察语文的基础知识赋予了更大的空间,考察2篇现代文相对来说限制了对病句,标点以及句子连贯的考查内容。而1篇现代文足以对现代文进行考察,只要选择好篇目,同样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察。

(二)文言文

在文言文考察上,2007年采用的依然是主观题,2008年和2009年对于文言文的考查方式变成了客观题。

1.题型

题号

2007

2008

2009

1

释字

释字

释字

2

断句

释字

语气

3

翻译句子

断句

理解课文

4

概括故事内容

理解课文

5

对偶的运用

6

启示

(1)传承

纵观三年中考,对于课内文言文始终不变的是释字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此,无论文言文的考查方式如何改变,我们仍应对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进行强调,不能放松。

(2)发展

由主观题的考察到客观题的考察,对于学生而言的确是减负,学生有了自己更多的空间,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是禁锢住了学生的思路,笔者认为主观题的作答更能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阐发的淋漓尽致,而客观题,从答案上就禁锢住了学生的思维。

(三)默写

2007年默写共5题,其中直接默写3题,理解性默写2题。2008年默写共八个空,其中直接默写5个空,理解性默写3空。2009年默写共八空,其中直接默写6个空,理解性默写2空。由此可见,直接默写和理解性默写必须兼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答题更加的灵活,2009年理解性默写的用典,学生可以有三个备选答案,这也给学生传达了一个概念,即答案并不唯一。

(四)综合性学习

2007年综合性学习考察2题,1题为筛选信息,1题为探究题;2008年共2题,1题为筛选信息并排序,1题为探究并概括信息;2009年共2题,1题为筛选信息,1题为概括信息。由此可见,3年来,始终不变的是对信息的筛选。因为题量有限,我们发现试卷利用有限的空间尽最大的力量考察学生的不同能力。

(五)名著导读

2007年和2008年均考察的是《水浒》,2009年考察的是《朝花夕拾》,似乎从古典名著奔向了现代文学。

二、课外篇

1.文言文阅读

(1)题型

题号

2007

2008

2009

1

释字

释字

释字

2

断句

翻译句子

翻译句子

3

内容理解

内容理解

内容理解

4

对偶的运用

可见,课外文言文阅读是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一是对于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二是对于课文的阅读能力的考察。

2.现代文阅读

题号

2007

2008

2009

1

心理变化过程

成语含义

修辞及情感

2

线索及作用

句子含义

概括内容

3

概括及描写的作用

对比理解

对线索的理解

4

拟标题

衬托及其作用

对比及作用

5

形象

重点句理解

从三年中考来看,我们发现始终不变的是对某种写法的探究及其作用,2007年是描写,2008年是衬托,2009年是对比,而且这种写法越来越明显,占用的分值也越来越多。

三、作文

年份

2007

2008

2009

题目

拥抱

,你好

致甜甜同学的一封信

2007年和2008年均为半命题作文,给学生的写作范围相对比较大;2009年是命题作文,但是其真正探究下来应该是话题作文,因为它围绕的是压力和挫折。,对学生写作的范围限制要比半命题作文大一些。

从2005年开始,天津市采用了新教材,而于2004年,新课改教材就首先在大港区试用。因此,从2007年开始自大港接触到了新的模式的语文考试。我十分有幸于2005年参与语文教学,于2008年和学生一起经历了课改后的首次中考,并于2009年再一次和学生一起经历了中考。以下仅对2007年、2008年和2009年中考做简要的分析。

一、课内篇

(一)现代文

数量

体裁

2007

2

散文

议论文

2008

2

说明文

议论性散文

2009

1

说明文

(1)传承

可见,从2007年到2008年传承下来的文体是散文,而其中的散文有侧重于议论性。从2008到2009年传承下来的文体是说明文。

2.题型

题号

2007

2008

2009

1

字音

字音

2

选词填空

字形

3

句意相似

说明顺序

4

连贯

词语理解

5

语病

词语理解

6

字形

句意理解

中心

7

词语含义比较

中心

说明方法及作用

8

中心

论证双方

课文理解

9

论据的作用

10

句意理解

11

语言特点

(1)传承

可见,从2007年到2008年传承下来的是字音,字形,句意理解和中心。从2008年到2009年传承下来的是中心。因此,近三年中无论文体怎样改变,不变的是各种文体都会考察选段的内容是什么。

(2)发展

从2009年开始,现代文课内阅读由2篇缩短成了1篇,这对于考察语文的基础知识赋予了更大的空间,考察2篇现代文相对来说限制了对病句,标点以及句子连贯的考查内容。而1篇现代文足以对现代文进行考察,只要选择好篇目,同样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察。

(二)文言文

在文言文考察上,2007年采用的依然是主观题,2008年和2009年对于文言文的考查方式变成了客观题。

1.题型

题号

2007

2008

2009

1

释字

释字

释字

2

断句

释字

语气

3

翻译句子

断句

理解课文

4

概括故事内容

理解课文

5

对偶的运用

6

启示

(1)传承

纵观三年中考,对于课内文言文始终不变的是释字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此,无论文言文的考查方式如何改变,我们仍应对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进行强调,不能放松。

(2)发展

由主观题的考察到客观题的考察,对于学生而言的确是减负,学生有了自己更多的空间,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是禁锢住了学生的思路,笔者认为主观题的作答更能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阐发的淋漓尽致,而客观题,从答案上就禁锢住了学生的思维。

(三)默写

2007年默写共5题,其中直接默写3题,理解性默写2题。2008年默写共八个空,其中直接默写5个空,理解性默写3空。2009年默写共八空,其中直接默写6个空,理解性默写2空。由此可见,直接默写和理解性默写必须兼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答题更加的灵活,2009年理解性默写的用典,学生可以有三个备选答案,这也给学生传达了一个概念,即答案并不唯一。

(四)综合性学习

2007年综合性学习考察2题,1题为筛选信息,1题为探究题;2008年共2题,1题为筛选信息并排序,1题为探究并概括信息;2009年共2题,1题为筛选信息,1题为概括信息。由此可见,3年来,始终不变的是对信息的筛选。因为题量有限,我们发现试卷利用有限的空间尽最大的力量考察学生的不同能力。

(五)名著导读

2007年和2008年均考察的是《水浒》,2009年考察的是《朝花夕拾》,似乎从古典名著奔向了现代文学。

二、课外篇

1.文言文阅读

(1)题型

题号

2007

2008

2009

1

释字

释字

释字

2

断句

翻译句子

翻译句子

3

内容理解

内容理解

内容理解

4

对偶的运用

可见,课外文言文阅读是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一是对于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二是对于课文的阅读能力的考察。

2.现代文阅读

题号

2007

2008

2009

1

心理变化过程

成语含义

修辞及情感

2

线索及作用

句子含义

概括内容

3

概括及描写的作用

对比理解

对线索的理解

4

拟标题

衬托及其作用

对比及作用

5

形象

重点句理解

从三年中考来看,我们发现始终不变的是对某种写法的探究及其作用,2007年是描写,2008年是衬托,2009年是对比,而且这种写法越来越明显,占用的分值也越来越多。

三、作文

年份

2007

2008

2009

题目

拥抱

,你好

致甜甜同学的一封信

2007年和2008年均为半命题作文,给学生的写作范围相对比较大;2009年是命题作文,但是其真正探究下来应该是话题作文,因为它围绕的是压力和挫折。,对学生写作的范围限制要比半命题作文大一些。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全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