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万米长跑,25圈,感触颇深,思及初中三年,又何尝不是一个道理?
初一第一学期,万米长跑前4圈,同一起跑线出发,信心百倍,精力充沛,4圈过后,即使是第一名和最后一名之间,也不过差距半圈的距离,只要咬咬牙努努力,追上绝对没问题。
这就是所谓的初一不分上下
初一第二学期,万米长跑4-8圈,这个时候,逐渐有人体力不支,逐渐有人产生惰性,很多人三三两两形成梯队,边聊边跑,觉得终点还很遥远,还在保留实力,期待最后的爆发,殊不知,这几圈跑下来,第一名与最后一名,也许已经相差1、2圈了
这个时候,就是初一不分上下的结束。
初二第一学期,万米长跑跑到9-12圈,刚参加长跑的新鲜劲头已然没有,大部分人已经觉得非常疲惫,有的人咬牙坚持,有人不断调整适合自己的频率,有人始终保持匀速的跑着,这些人始终保持在第一梯队;有人的注意力会逐渐开始从跑步本身转移到其他事物上,有人注意到跑道旁边的花花草草,有人注意到同伴身上的点点滴滴,有人手里拿着IPAD,虽然精力分散了很多,但还在始终坚持跑着,虽然步伐比较缓慢,但始终没有停下来,这些人聚在一起,形成了第二梯队;可是仍然有很多人觉得太累,甚至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参加这场跑步,相比于跑步,他更喜欢手里的PSP,他们不肯吃苦,也从不去考虑未来,他们只顾脚下这一时的爽快,果断的停下脚步,慢慢的走,更有甚者还很阿Q的安慰自己此时短暂的休息是为了最后能够有足够的精力赶超别人这些人,就变成了最后一个梯队,第三梯队。殊不知,第一梯队已经远远的甩开他们3圈、4圈、甚至更多
这个时候,初二的两极分化,初露锋芒。
初二第二学期,万米长跑跑到13-17圈,如果在这个时候,你还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频率和呼吸,你就达到极限了,有人在极限中重生,突破极限,之后越跑越轻松,有人在极限时直接倒下,弄个身体精力两败俱伤,第一梯队里的人开始逐渐发生变化,有人从第一梯队掉下去,有人从第二梯队追上来,第三梯队中有很多突然醒悟的同学奋起直追,跑了这么多圈,用心的人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些拥有方法的人,一直在赶超,一直在进步,17圈跑完了,第一梯队的人基本就固定了,第一梯队与第三梯队之间的距离,也逐渐扩大到6圈左右
这个时候,初二的两极分化,基本定型。
初三,最后8圈。所有人都有了紧迫感,包括观众,也会把精力全部放在最后8圈的冲刺上。
初三第一学期,18-21圈,第一梯队轻轻松松如鱼得水,按照教练给的指示逐渐加速,优势越来越明显,压力越来越小,跑起来也越来越轻松,第二、三梯队中还有人逐渐醒悟,精力回归到跑步,奋起直追,有人天生有优势,腿比较长,这些人用后劲,形成了第1.5梯队。但是大部分的人,在苦苦挣扎中,无法放弃这场比赛,看着场外亲友团期待的目光,内心苦涩无比的煎熬着,后悔着,为什么前几圈的时候不努力懊恼着21圈跑完了
这个时候,初三的天上地下,注定结局。
初中的最后一个学期,冲刺终点,当第一梯队的人还剩4圈,而你剩下8圈甚至更多,你以为你是火箭吗?
最后冲刺的时候,尽管心态很重要,但结局,早已经注定
初一悄然过去,当年那些在我的基础班读过的那些孩子们,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很多从基础班升到提高班,又从提高班升到尖子班,甚至在尖子班现在都能够名列前茅,这一年,人与人已经产生了差距,人生,又有多少个一年又一年?
同学们,赶紧对号入座,你现在在哪一个梯队??一年之后,你希望自己还在这个梯队吗?
万米长跑还可以参加第二次,可是人生的初中,就这么一次,同学们,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呀~
又见万米长跑,25圈,感触颇深,思及初中三年,又何尝不是一个道理?
初一第一学期,万米长跑前4圈,同一起跑线出发,信心百倍,精力充沛,4圈过后,即使是第一名和最后一名之间,也不过差距半圈的距离,只要咬咬牙努努力,追上绝对没问题。
这就是所谓的初一不分上下
初一第二学期,万米长跑4-8圈,这个时候,逐渐有人体力不支,逐渐有人产生惰性,很多人三三两两形成梯队,边聊边跑,觉得终点还很遥远,还在保留实力,期待最后的爆发,殊不知,这几圈跑下来,第一名与最后一名,也许已经相差1、2圈了
这个时候,就是初一不分上下的结束。
初二第一学期,万米长跑跑到9-12圈,刚参加长跑的新鲜劲头已然没有,大部分人已经觉得非常疲惫,有的人咬牙坚持,有人不断调整适合自己的频率,有人始终保持匀速的跑着,这些人始终保持在第一梯队;有人的注意力会逐渐开始从跑步本身转移到其他事物上,有人注意到跑道旁边的花花草草,有人注意到同伴身上的点点滴滴,有人手里拿着IPAD,虽然精力分散了很多,但还在始终坚持跑着,虽然步伐比较缓慢,但始终没有停下来,这些人聚在一起,形成了第二梯队;可是仍然有很多人觉得太累,甚至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参加这场跑步,相比于跑步,他更喜欢手里的PSP,他们不肯吃苦,也从不去考虑未来,他们只顾脚下这一时的爽快,果断的停下脚步,慢慢的走,更有甚者还很阿Q的安慰自己此时短暂的休息是为了最后能够有足够的精力赶超别人这些人,就变成了最后一个梯队,第三梯队。殊不知,第一梯队已经远远的甩开他们3圈、4圈、甚至更多
这个时候,初二的两极分化,初露锋芒。
初二第二学期,万米长跑跑到13-17圈,如果在这个时候,你还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频率和呼吸,你就达到极限了,有人在极限中重生,突破极限,之后越跑越轻松,有人在极限时直接倒下,弄个身体精力两败俱伤,第一梯队里的人开始逐渐发生变化,有人从第一梯队掉下去,有人从第二梯队追上来,第三梯队中有很多突然醒悟的同学奋起直追,跑了这么多圈,用心的人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些拥有方法的人,一直在赶超,一直在进步,17圈跑完了,第一梯队的人基本就固定了,第一梯队与第三梯队之间的距离,也逐渐扩大到6圈左右
这个时候,初二的两极分化,基本定型。
初三,最后8圈。所有人都有了紧迫感,包括观众,也会把精力全部放在最后8圈的冲刺上。
初三第一学期,18-21圈,第一梯队轻轻松松如鱼得水,按照教练给的指示逐渐加速,优势越来越明显,压力越来越小,跑起来也越来越轻松,第二、三梯队中还有人逐渐醒悟,精力回归到跑步,奋起直追,有人天生有优势,腿比较长,这些人用后劲,形成了第1.5梯队。但是大部分的人,在苦苦挣扎中,无法放弃这场比赛,看着场外亲友团期待的目光,内心苦涩无比的煎熬着,后悔着,为什么前几圈的时候不努力懊恼着21圈跑完了
这个时候,初三的天上地下,注定结局。
初中的最后一个学期,冲刺终点,当第一梯队的人还剩4圈,而你剩下8圈甚至更多,你以为你是火箭吗?
最后冲刺的时候,尽管心态很重要,但结局,早已经注定
初一悄然过去,当年那些在我的基础班读过的那些孩子们,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很多从基础班升到提高班,又从提高班升到尖子班,甚至在尖子班现在都能够名列前茅,这一年,人与人已经产生了差距,人生,又有多少个一年又一年?
同学们,赶紧对号入座,你现在在哪一个梯队??一年之后,你希望自己还在这个梯队吗?
万米长跑还可以参加第二次,可是人生的初中,就这么一次,同学们,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