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收外区生比例上限下降到15%
据了解,近年来广州普通高中招生中,区属示范性高中招收的外区生的平均比例在10%左右。有校长担心如果再下调到15%,(实际招到的外区生)肯定不到10%。
日前,广州市教育局公布《二零一二年广州市中小学招生考试工作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关于普通高中的变化有较大变动,涉及招生范围、择校生比例以及办学规模等方面。昨天,市教育局向媒体解读了新政策的制订思路:体现政策公平性。不过,对于意见稿中把区属示范性高中招收的外区生比例上限下降到15%,有相关学校校长担心这条红线会导致外区考生不敢报考。
37所示范高中公开招生
据介绍,假如这条新政策最后敲定,今年将共有37所各级示范性高中向全市学生开放招生,除了12所省市属、原面向七区招生的16所以外,还有增城、从化、花都、番禺的区(县级市)属示范性高中。
在招生范围扩大到全市的同时,区属示范性高中招收外区生的比例却从往年的25%下降到15%。对此,市教育局解释,是由于区属示范性高中是由区财政拨款的,更应该为本区服务。
市属示范性高中:不怕冲击
若新政策通过,区属示范性高中可在全市揽到更多优秀生源,是否会对省市属学校生源造成冲击?对此,广州市老城区的示范性高中大多表现淡定。
广雅中学作为市属示范性高中,从去年开始就已面对全市招生。我们也预计会有很多番禺、从化等新区的学生会报考我们,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学校何主任表示,去年广雅录取的新区学生总数在四五十人左右。以此推算,所有市属示范性高中招收的新区学生也不过两三百人左右。他表示,这个数字,对于毕业生人数庞大的番禺、从化等新区来说,根本不具备冲击力。
区属示范性高中:怕吓跑考生
而改变最切身的区属示范性高中,并非都表示欢迎。越秀区区属示范性高中、广州市第三中学校长梁国就说可以面向全市招生。听上去对区属示范性高中是好事,但他担心:关键是外区生的比例限制一下子从25%调到15%,会吓着家长、学生,不敢报。
梁国就解释,尽管往年的外区学生上限是25%,但三中这一比例历年都在10%左右,基本没有学校(外区生)会高到15%以上。如果再下调到15%,(实际招到的外区生比例)肯定不到10%。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近年来广州区属示范性高中招到的外区生比例平均在10%左右,因此15%的限制其实已经够松动。而外区生限制的比例下调,生源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如果优质生源都流到外区,区内的教育很难办得好。(记者伍仞 实习生吴振鹏 通讯员戴秀文、黄丽虹)
招收外区生比例上限下降到15%
据了解,近年来广州普通高中招生中,区属示范性高中招收的外区生的平均比例在10%左右。有校长担心如果再下调到15%,(实际招到的外区生)肯定不到10%。
日前,广州市教育局公布《二零一二年广州市中小学招生考试工作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关于普通高中的变化有较大变动,涉及招生范围、择校生比例以及办学规模等方面。昨天,市教育局向媒体解读了新政策的制订思路:体现政策公平性。不过,对于意见稿中把区属示范性高中招收的外区生比例上限下降到15%,有相关学校校长担心这条红线会导致外区考生不敢报考。
37所示范高中公开招生
据介绍,假如这条新政策最后敲定,今年将共有37所各级示范性高中向全市学生开放招生,除了12所省市属、原面向七区招生的16所以外,还有增城、从化、花都、番禺的区(县级市)属示范性高中。
在招生范围扩大到全市的同时,区属示范性高中招收外区生的比例却从往年的25%下降到15%。对此,市教育局解释,是由于区属示范性高中是由区财政拨款的,更应该为本区服务。
市属示范性高中:不怕冲击
若新政策通过,区属示范性高中可在全市揽到更多优秀生源,是否会对省市属学校生源造成冲击?对此,广州市老城区的示范性高中大多表现淡定。
广雅中学作为市属示范性高中,从去年开始就已面对全市招生。我们也预计会有很多番禺、从化等新区的学生会报考我们,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学校何主任表示,去年广雅录取的新区学生总数在四五十人左右。以此推算,所有市属示范性高中招收的新区学生也不过两三百人左右。他表示,这个数字,对于毕业生人数庞大的番禺、从化等新区来说,根本不具备冲击力。
区属示范性高中:怕吓跑考生
而改变最切身的区属示范性高中,并非都表示欢迎。越秀区区属示范性高中、广州市第三中学校长梁国就说可以面向全市招生。听上去对区属示范性高中是好事,但他担心:关键是外区生的比例限制一下子从25%调到15%,会吓着家长、学生,不敢报。
梁国就解释,尽管往年的外区学生上限是25%,但三中这一比例历年都在10%左右,基本没有学校(外区生)会高到15%以上。如果再下调到15%,(实际招到的外区生比例)肯定不到10%。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近年来广州区属示范性高中招到的外区生比例平均在10%左右,因此15%的限制其实已经够松动。而外区生限制的比例下调,生源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如果优质生源都流到外区,区内的教育很难办得好。(记者伍仞 实习生吴振鹏 通讯员戴秀文、黄丽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