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策导致民校外地尖子批量流失_中考资讯-查字典中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网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中考备考 > 中考资讯 > 正文

高考政策导致民校外地尖子批量流失

发布时间:2012-03-05 09:49:57来源:查字典-中考网

海珠中学的学生在上课前跑向教室。虽然在广州读书多年,但因没有户籍,其中不少外地学生不得不返乡就读,是走是留,都是个艰难的选择。

教育部长袁贵仁

海珠中学校长郭开枝对学生流失深感无奈。

重大利好

袁贵仁: 异地高考10个月内公布方案

异地高考问题备受两会广东代表团的关注,记者了解到,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校长贺优琳,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惠州市科协主席黄细花纷纷携带提案和建议,呼吁异地高考。

昨日,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会的教育部长袁贵仁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将很快出台,现在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袁贵仁表示,教育部酝酿中的异地高考改革方案与山东出台的政策思路上一致。从去年1月起,教育部就在各省市展开方案调研、对接和征求意见的工作,现在已经到了最后一个时期,很快就会出台。

袁贵仁称,我们鼓励各省市结合实际,尽快推出异地高考方案,有些省市确实存在难度的,教育部将具体协调。同时,异地高考也不意味着完全开放,而是存在条件准入:一方面要考虑城市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长满足在当地工作等条件。谈及方案公布时间表时,他爽快地表示:用不了十个月。

民办学校:外地尖子生成批量流失

外省户籍考生不能在本省高考的铁规全国统一,广东概莫能外,此政策首当其冲的是广东的民办学校。记者采访发现,广州民校均面临着外地优质生源因为拿不到一张高考准考证而成批量流失的无奈困局,不仅仅是高中学生,甚至初中生也开始提前流失,对此,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虽然心痛却也爱莫能助。

记者了解到,广州的民办学校以海珠区最多,其次是白云区和番禺区,其中不少民校只有小学和初中,从小学到高中都涵盖的民办学校数量比例不多。究竟广州每年有多少这些的外地生源流失?广州市教育部门有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统计有难度,无法给出确切数字,但他表示,这种现象的确以民办学校为多,公办学校比较少。

海珠中学:高一录取200人高三只剩140

海珠中学是广州市第一所民办学校,也是从小学到高中都有的民校,其中随迁子女超过95%,近年来无论是生源素质还是成绩都名列前茅,因收费便宜质量较高成为随迁子女的乐土,小升初更出现5人争1学位的火爆场面。校长郭开枝说,他最头疼的就是一手带大的好学生纷纷返乡高考。

2007年以来政策反复

最触动郭校长的,是2007年前后政策变动,那次影响太大了,当时我们都怕有人跳楼!

2007年前,外省考生在高考报名前把户口迁入所居省份就能在本省高考。2005年高考报名规定即是凡外省户籍迁入广州的考生,必须在当年报名前(即3月16日前)办妥户口入迁手续。

2007年,广东省开始重拳打击高考移民。外省考生必须在上高中之前户口迁入广东的才可以在本地高考。这一新规让一直在本地学习生活的外省户籍考生深受影响。

郭开枝记得,2007年政策实施第一年,管得比较松,报名前有广东户口都能在广东高考。但2008年政策收紧,要求必须有高中三年学籍才能报考。到2009年,因为广州市级教育部门的争取,政策又稍微放松,而2010年起又从严了。2012年的报考规定是,即便具有广州市学籍,但户籍在高中阶段(2009年9月1日以后)从外省迁入广东的考生,也不能在广州报名高考。学校有兄弟两人,2007年哥哥可以在广州高考,2008年弟弟就只能回老家高考, 郭开枝说。

由于政策时松时紧,有些学生两边冒险。学生先尝试在广州报考,发现审查通不过马上回户籍所在地报名,但是当地要求有学籍,学生只能以社会生身份报考。因为高考报名时间卡得很死,又要两边折腾,有些人差点就报不上名。 郭开枝说。

初中优质学生也流失

郭开枝说,往年高中录取200多人,到高三剩下160多人,有一届甚至只有140人。虽然高中可以录取外省考生,但到高一后,我们就会跟学生说,你迅速回去吧,我们不能害你。 他说,每年高一都会有近30人流失。然而因为高考户籍限制,民办学校流失的不仅仅是高中的优质生源,此情况还影响到了初中。在海珠中学,因为同样的原因,从初一到初三,每年都流失80人左右。

民办初中:每年都有数十名初中尖子生流失

记者走访了广州信孚集团旗下的一所民办初中学校,发现有的初二课室座位已空了小半。该校唐校长不愿透露校名,但他表示,每年学校都会有20~30名外省尖子生流失。很多地方有规定,要到当地读高中必须初三回来,否则就不能获得高中的学习档案,所以我们很多学生初二就回去了。 让唐校长可惜的是,这部分有志向读高中的学生都是学校排名前20~30的尖子生。我们也很矛盾,一方面想留住好学生,体现学校的教学质量,但另一方面也要为他们着想,希望他们能成才。他说,学校只能一方面尽量为学生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尽量配合户籍所在地的学习资料,让学生们能顺利回去就读。

然而,学生回去后并非一帆风顺,有些人又因为水土不服难以适应当地教育情况而回流。不少外地学生入学时就把升学目标调整为中职学校,因为中职没有户口限制,其中包括不少有潜力读大学的学生。

新闻背景

随迁子女争取异地高考之路

所谓随迁子女,即因为父母离开户籍所在地到异地工作,随同父母来到异地就读中小学的未成年子女。2005年以后,中国高考报名严格限定实行学籍和户籍双认证,学生只能在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非本地户籍学生即使拥有一地学籍,也无在当地参加高考的权利。

2000年以来,中国各地全面推动高考自主命题,已有过半数的省份实行本省区市单独命题,不同省区市之间,不仅考卷难易程度不同,分数线高低存在巨大差异,甚至连命题范围和考试科目都有区别。由于高考命题是高中教育的指挥棒,不同省区市的高中教育也由此产生了巨大差别,使得在异地求学的学生丧失了回到原籍地参加高考的条件。少部分在异地就读的学生最终即使回乡参考,一般也铩羽而归;而更多希望能够顺利通过高考升学的学生,则不得不在高中甚至初中阶段就回到原籍地就读,与父母分离而成为留守儿童。

有调查显示,当前全国已有2.6亿流动人口,其背后是5800万留守儿童和2700万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问题一日不得到解决,就会有数千万的孩子面临失去良好教育的困境,会有数千万个家庭遭遇分隔两地的痛楚。

从2010年7月起,全国各地的随迁子女家长先后行动起来,争取取消中高考户籍限制,使随迁子女获得在经常居住地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随迁子女家长多次到教育部陈情,要求教育部尽快允许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家长还到当地教育部门陈情,要求当地尽快允许异地高考。随迁子女家长发起的《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呼吁书》签名活动,至两会前已征集到超过9万个签名。

在两会前夕,山东省率先公布突破户籍限制,允许外籍考生在山东高考。这一举措引发全国热议,也让不少考生和家长看到了希望。

海珠中学:高一录取200人高三只剩140

海珠中学是广州市第一所民办学校,也是从小学到高中都有的民校,其中随迁子女超过95%,近年来无论是生源素质还是成绩都名列前茅,因收费便宜质量较高成为随迁子女的乐土,小升初更出现5人争1学位的火爆场面。校长郭开枝说,他最头疼的就是一手带大的好学生纷纷返乡高考。

2007年以来政策反复

最触动郭校长的,是2007年前后政策变动,那次影响太大了,当时我们都怕有人跳楼!

2007年前,外省考生在高考报名前把户口迁入所居省份就能在本省高考。2005年高考报名规定即是凡外省户籍迁入广州的考生,必须在当年报名前(即3月16日前)办妥户口入迁手续。

2007年,广东省开始重拳打击高考移民。外省考生必须在上高中之前户口迁入广东的才可以在本地高考。这一新规让一直在本地学习生活的外省户籍考生深受影响。

郭开枝记得,2007年政策实施第一年,管得比较松,报名前有广东户口都能在广东高考。但2008年政策收紧,要求必须有高中三年学籍才能报考。到2009年,因为广州市级教育部门的争取,政策又稍微放松,而2010年起又从严了。2012年的报考规定是,即便具有广州市学籍,但户籍在高中阶段(2009年9月1日以后)从外省迁入广东的考生,也不能在广州报名高考。学校有兄弟两人,2007年哥哥可以在广州高考,2008年弟弟就只能回老家高考, 郭开枝说。

由于政策时松时紧,有些学生两边冒险。学生先尝试在广州报考,发现审查通不过马上回户籍所在地报名,但是当地要求有学籍,学生只能以社会生身份报考。因为高考报名时间卡得很死,又要两边折腾,有些人差点就报不上名。 郭开枝说。

初中优质学生也流失

郭开枝说,往年高中录取200多人,到高三剩下160多人,有一届甚至只有140人。虽然高中可以录取外省考生,但到高一后,我们就会跟学生说,你迅速回去吧,我们不能害你。 他说,每年高一都会有近30人流失。然而因为高考户籍限制,民办学校流失的不仅仅是高中的优质生源,此情况还影响到了初中。在海珠中学,因为同样的原因,从初一到初三,每年都流失80人左右。

民办初中:每年都有数十名初中尖子生流失

记者走访了广州信孚集团旗下的一所民办初中学校,发现有的初二课室座位已空了小半。该校唐校长不愿透露校名,但他表示,每年学校都会有20~30名外省尖子生流失。很多地方有规定,要到当地读高中必须初三回来,否则就不能获得高中的学习档案,所以我们很多学生初二就回去了。 让唐校长可惜的是,这部分有志向读高中的学生都是学校排名前20~30的尖子生。我们也很矛盾,一方面想留住好学生,体现学校的教学质量,但另一方面也要为他们着想,希望他们能成才。他说,学校只能一方面尽量为学生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尽量配合户籍所在地的学习资料,让学生们能顺利回去就读。

然而,学生回去后并非一帆风顺,有些人又因为水土不服难以适应当地教育情况而回流。不少外地学生入学时就把升学目标调整为中职学校,因为中职没有户口限制,其中包括不少有潜力读大学的学生。

新闻背景

随迁子女争取异地高考之路

所谓随迁子女,即因为父母离开户籍所在地到异地工作,随同父母来到异地就读中小学的未成年子女。2005年以后,中国高考报名严格限定实行学籍和户籍双认证,学生只能在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非本地户籍学生即使拥有一地学籍,也无在当地参加高考的权利。

2000年以来,中国各地全面推动高考自主命题,已有过半数的省份实行本省区市单独命题,不同省区市之间,不仅考卷难易程度不同,分数线高低存在巨大差异,甚至连命题范围和考试科目都有区别。由于高考命题是高中教育的指挥棒,不同省区市的高中教育也由此产生了巨大差别,使得在异地求学的学生丧失了回到原籍地参加高考的条件。少部分在异地就读的学生最终即使回乡参考,一般也铩羽而归;而更多希望能够顺利通过高考升学的学生,则不得不在高中甚至初中阶段就回到原籍地就读,与父母分离而成为留守儿童。

有调查显示,当前全国已有2.6亿流动人口,其背后是5800万留守儿童和2700万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问题一日不得到解决,就会有数千万的孩子面临失去良好教育的困境,会有数千万个家庭遭遇分隔两地的痛楚。

从2010年7月起,全国各地的随迁子女家长先后行动起来,争取取消中高考户籍限制,使随迁子女获得在经常居住地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随迁子女家长多次到教育部陈情,要求教育部尽快允许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家长还到当地教育部门陈情,要求当地尽快允许异地高考。随迁子女家长发起的《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呼吁书》签名活动,至两会前已征集到超过9万个签名。

在两会前夕,山东省率先公布突破户籍限制,允许外籍考生在山东高考。这一举措引发全国热议,也让不少考生和家长看到了希望。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全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