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考新政座谈会七大未澄清问题_中考资讯-查字典中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网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中考备考 > 中考资讯 > 正文

广州中考新政座谈会七大未澄清问题

发布时间:2013-02-25 09:31:48来源:查字典-中考网

广州查字典中考网2月25日讯:广州中考新政座谈会七大未澄清问题。广州市教育局迅速兑现承诺,2月22日下午,中考新政座谈会顺利举行,尽管现场上家长代表发言激动,但从媒体报道呈现的情况来看,讨论克制有序,且意见也并非一边倒。显而易见,没有人天生就是公共政策的反对者,如果广州市教育局从一开始能对舆论有更多的善意,何需至如此骑虎难下的僵局?

当然,客观来说,广州市教育局能够在民意压力下召开座谈会,中考新政争议讨论,被拉回到作为公共政策出台应有的正常轨道上来,多少有亡羊补牢之功。从目前座谈会讨论的情况看,争议分歧依然很大,政策的走向仍不明朗,作为本次广州中考新政的观察者,有如下几个问题亟须教育行政部门解答澄清:

第一,在争议肇始,广州市教育局长屈哨兵面对媒体说今年铁定实施,在回应孟浩、韩志鹏两位政协委员联手向教育局发出政协委员社情民意反映工作专用笺一事时则说不能贸然作断。短短几天之内,态度180度转弯。一项声称制订过程经过详细调研的政策,为何态度转变如此之大?在座谈会上,屈局长表示,要向省里争取空间,但取消不敢指望。既然还需要看省里的意见,为何之前又表态不能贸然作断?

第二,广州市教育局表示,指标到校的目的是抑制择校,而屈局长则称严禁择校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通过指标到校等手段来使生源大致均衡分配。作为广州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最高长官,不可能不知道早在2012年4月教育部就提出三年内取消公办高中招择校生,并要求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直到此刻,屈局长还认为严禁择校不可能?

第三,在谈论指标到校时,教育行政部门援引了佛山、珠海及沈阳等地的做法,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甚至称佛山珠海的做法表明,指标到校在推进教育均衡上取得明显成效。可是有媒体报道,上海推行指标到校后,有四大名校拒绝,之后政策改为排名前六名的学校不参与分配指标。对上海的情况,广州教育局和罗伟其厅长是否了解?

第四,设想一下,即便广州400所初中在所谓的指标到校中达到了均衡,但是对高中学校来说,如果仍存在等级、示范与非示范的区别,广州的教育如何均衡,如何达致公平?是否义务教育阶段就需要考虑均衡公平,高中教育就不需要了?

第五,分区招生政策为何单单规定老三区(越秀、海珠、荔湾),理据何在?让海珠、荔湾的优质生源留在本区内,来最终达到教育均衡的目的似乎不难理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尊重并保障学生及其家庭的选择权?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又如何得到体现?

第六,据透露,广州市教育局针对指标到校政策的研究,不仅有数据模拟,还有详细的调研,起草初稿并先后修改15次后,才向社会征求意见,既然如此,为何不公开相关数据和调研资料?

第七,从整个政策的导向看,把示范高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当作猪肉分给各个初中,这是在消解还是在强化名校情结?现在舆论呼吁中考新政要有三年预告期,请问广州市教育局,是否三年之后,分区招生和指标到校就变得合理起来,上面的问题就全部自行消失了?

教育公平对社会的公平正义影响深远,所以中考政策历来都极受社会各界的重视。优质的教育资源总是稀缺的,对稀缺资源的分配如何找到最优化方案,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智慧。一项重要的政策出台之前,多听取相关利益方的诉求,才能更好的形成共识。如此追问并不是要为难广州市教育局,而是想代表公众把一些焦点问题搞清楚。多一点沟通和对话,就少一点误解和分歧。毕竟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为了孩子。【完】(作者为报纸评论员)

广州查字典中考网2月25日讯:广州中考新政座谈会七大未澄清问题。广州市教育局迅速兑现承诺,2月22日下午,中考新政座谈会顺利举行,尽管现场上家长代表发言激动,但从媒体报道呈现的情况来看,讨论克制有序,且意见也并非一边倒。显而易见,没有人天生就是公共政策的反对者,如果广州市教育局从一开始能对舆论有更多的善意,何需至如此骑虎难下的僵局?

当然,客观来说,广州市教育局能够在民意压力下召开座谈会,中考新政争议讨论,被拉回到作为公共政策出台应有的正常轨道上来,多少有亡羊补牢之功。从目前座谈会讨论的情况看,争议分歧依然很大,政策的走向仍不明朗,作为本次广州中考新政的观察者,有如下几个问题亟须教育行政部门解答澄清:

第一,在争议肇始,广州市教育局长屈哨兵面对媒体说今年铁定实施,在回应孟浩、韩志鹏两位政协委员联手向教育局发出政协委员社情民意反映工作专用笺一事时则说不能贸然作断。短短几天之内,态度180度转弯。一项声称制订过程经过详细调研的政策,为何态度转变如此之大?在座谈会上,屈局长表示,要向省里争取空间,但取消不敢指望。既然还需要看省里的意见,为何之前又表态不能贸然作断?

第二,广州市教育局表示,指标到校的目的是抑制择校,而屈局长则称严禁择校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通过指标到校等手段来使生源大致均衡分配。作为广州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最高长官,不可能不知道早在2012年4月教育部就提出三年内取消公办高中招择校生,并要求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直到此刻,屈局长还认为严禁择校不可能?

第三,在谈论指标到校时,教育行政部门援引了佛山、珠海及沈阳等地的做法,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甚至称佛山珠海的做法表明,指标到校在推进教育均衡上取得明显成效。可是有媒体报道,上海推行指标到校后,有四大名校拒绝,之后政策改为排名前六名的学校不参与分配指标。对上海的情况,广州教育局和罗伟其厅长是否了解?

第四,设想一下,即便广州400所初中在所谓的指标到校中达到了均衡,但是对高中学校来说,如果仍存在等级、示范与非示范的区别,广州的教育如何均衡,如何达致公平?是否义务教育阶段就需要考虑均衡公平,高中教育就不需要了?

第五,分区招生政策为何单单规定老三区(越秀、海珠、荔湾),理据何在?让海珠、荔湾的优质生源留在本区内,来最终达到教育均衡的目的似乎不难理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尊重并保障学生及其家庭的选择权?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又如何得到体现?

第六,据透露,广州市教育局针对指标到校政策的研究,不仅有数据模拟,还有详细的调研,起草初稿并先后修改15次后,才向社会征求意见,既然如此,为何不公开相关数据和调研资料?

第七,从整个政策的导向看,把示范高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当作猪肉分给各个初中,这是在消解还是在强化名校情结?现在舆论呼吁中考新政要有三年预告期,请问广州市教育局,是否三年之后,分区招生和指标到校就变得合理起来,上面的问题就全部自行消失了?

教育公平对社会的公平正义影响深远,所以中考政策历来都极受社会各界的重视。优质的教育资源总是稀缺的,对稀缺资源的分配如何找到最优化方案,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智慧。一项重要的政策出台之前,多听取相关利益方的诉求,才能更好的形成共识。如此追问并不是要为难广州市教育局,而是想代表公众把一些焦点问题搞清楚。多一点沟通和对话,就少一点误解和分歧。毕竟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为了孩子。【完】(作者为报纸评论员)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全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