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查字典中考网讯:华附入学起点领先2中6中二、三十分,甚至比广雅都领先十来分,再科学的模型,也不能作合理的评判。就像两个登山运动员攀登珠峰,甲从海拔5000米到6000米用了2小时,乙从海拔6000米到7000米用了3小时,登山速度肯定是甲快,但能力谁强就不好说。
其次,即使平均分相同,也要生源结构相同才好评判,例如A组10名同学,全部是入学650分的,B组也10名同学,包括700分5名、600分5名。两个组的平均分都是650,但如果要拼一本率,肯定对B组有信心。要拼三本率,肯定对A组有信心。二本率就不好说了。这是一个普通人都有的基本常识。
过去我们一向拿入学录取分数线、毕业的一本率来说事,其实有诸多不合理之处,下面我们就把我所掌握的、起点相近、结构相近的学校,分成6个组作一一比较。
(特别说明,这里用的分母全部是学籍人数,而不是实际考试人数。隔壁那个高三一模一本率排名的表,用的是实际考试人数,很多学校缺考比例太太。由于这里的平均分是学籍人数的平均分,一旦拿掉缺考那些人,平均分就不一样了,我不可能甄别出来。而且凭印象缺考的都是成绩不怎么样的,塞入来作分母更合理。)
第1组
学校平均(-体育)
2011录取
学籍数
一本指标
一本指标率
三本指标
三本指标率
一模一本数
一模一本率
一模三本数
一模三本率
7中
649
692
538
253
47.03%
527
97.96%
203
37.73%
504
93.68%
16中
643
683
550
206
37.45%
521
94.73%
198
36.00%
513
93.27%
47中
639
670
605
207
34.21%
576
95.21%
214
35.37%
546
90.25%
观察:7中的录取线太过土豪,给人造成一种恶霸的形象,但如果结合平均分来看,其实绝大部分收生也就是接近692多一点那种,倒是16中、47中,分段数拉的更开,越是塔尖的比例,越缩小了与7中的差距。16中对47中的对比同理(录取线高13分,平均分才高4分)。教育局给出7中47.03%的一本指标任务,是打死也不能完成了(估计是一大堆700-710左右的被列入指标,但是中榜的概率看人品)。幸好,这次一模考出来的名次还是7、16、47的顺序,没有出现逆袭,否则7中跳落黄河都洗不清。
评价:这三家的加工能力大致一样。其中7中的形象略打了折扣(主要是以平均高出6分入学起点,三本率居然和16中一样)。
第2组
学校平均(-体育)
2011录取
学籍数
一本指标
一本指标率
三本指标
三本指标率
一模一本数
一模一本率
一模三本数
一模三本率
培正
628
664
538
105
19.52%
493
91.64%
100
18.59%
464
86.25%
真光
625
655
806
153
18.98%
707
87.72%
137
17.00%
682
84.62%
4中
622
641
564
113
20.04%
476
84.40%
114
20.21%
451
79.96%
观察:培正入学比真光高9分,但平均只高3分,说明真光的尖子比例不比培正少。再往下,真光比4中入学高13分,但平均也只高3分,说明4中的尖子比例不比真光少。(估计和初中的签约生高分有关,培正没有民校,4中、真光都有,而聚贤签约的又强于真光实验,故造成这种情况)。教育局对入学平均分最低的4中下达最高的一本率任务,是有道理的。同样由于平均分的级差,这个三本率级差也是正常的。从一模结果看,格局与教育局的预判完全一样。
点评:这三家的加工能力完全一个层次。
第3组
学校平均(-体育)
2011录取
学籍数
一本指标
一本指标率
三本指标
三本指标率
一模一本数
一模一本率
一模三本数
一模三本率
西外
618
627/623
283
63
22.26%
229
80.92%
65
22.97%
214
75.62%
3中
617
641
568
85
14.96%
464
81.69%
67
11.80%
432
76.06%
5中
617
640
701
100
14.27%
563
80.31%
96
13.69%
538
76.75%
观察:终于找到3家入学平均分一模一样的了!不过西外以620+的录取线,拉出不含体育618的平均分,说明尖子较多(西外初中签约造成),教育局给出22%的一本任务,不必大惊小怪,和3、5中的一本率不好横向判断的(隔壁一个中学排名的帖,把西外列作出/入口很靓丽的学校,是没有看到内里乾坤)。至于三本率,西外后面20%的考生成绩较低的,在临界线上危乎乎的人较多,实际他们要完成三本的难度要大于另外两家。
3中和5中的起点相同、平均分相同,教育局下达的任务也相同,反映出结构也具有一致性,足以作刺刀见红的一次PK!
点评:西外无论上段还是下段,和3、5中都不具可比性。5中这次考得好于3中,尤其是5中的规模要比3中大得多,若高考也这样,5中一本里面的名牌大学应该比3中更优。
第4组
学校平均(-体育)
2011录取
学籍数
一本指标
一本指标率
三本指标
三本指标率
一模一本数
一模一本率
一模三本数
一模三本率
天中
615
640
491
66
13.44%
405
82.48%
70
14.26%
360
73.32%
育才
613
640
534
58
10.86%
430
80.52%
35
6.55%
352
65.92%
1中
612
640
757
82
10.83%
603
79.66%
75
9.91%
537
70.94%
观察:这三家入学分数一样,但天中的平均分略高,估计尖子生略多(这是正常现象,天河47中漏出来的全在天中,老三区7、16漏出来的,还有很多争抢),教育局的一本任务反映出这一点。
点评:天中和1中的发挥大致相当,这一对和上面3中对5中的结果相反,天中规模小、实际一本人数少,所以里面的名牌大学不见得比1中多。育才三条线都弱爆了(二本率没有贴出来,但同样的弱),但愿下月的正式大考育才迎头赶上!
第5组
学校平均(-体育)
2011录取
学籍数
一本指标
一本指标率
三本指标
三本指标率
一模一本数
一模一本率
一模三本数
一模三本率
南武
598
634
507
15
2.96%
337
66.47%
16
3.16%
300
59.17%
75中
595
610
383
38
9.92%
240
62.66%
30
7.83%
242
63.19%
观察:这两家生源结构迥然不同,南武入学高出75中足足24分,平均才高3分,可知道75中的尖子生有多强、两极分化多厉害。按道理,一本率是75中强,三本率是南武强,教育局这是这样编排的。虽然从一本指标看,南武完成了,75中没有完成,不过分子太少,偶然性大;75中的尖子生可能不少事临界点,要完成也是有难度的。595的平均分不算高,只能确保是个专A苗子,实际他们的所谓的尖子,更多在二、三本体现了。
点评:毕竟三本率与平均分、教育局三本指标发生逆袭,75中的加工能力强于南武。
第6组
学校平均(-体育)
2011录取
学籍数
一本指标
一本指标率
三本指标
三本指标率
一模三本数
一模一本率
一模三本数
一模三本率
南海
580
615
371
8
2.16%
192
51.75%
14
3.77%
232
62.53%
89中
579
598
372
15
4.03%
175
47.04%
18
4.84%
183
49.19%
观察:这一对的结构和第5组那一对的结构相象,南海生源均衡、89中两极分化,一本率89中高、三本率南海高属于正常分布。论考试成绩89中中规中矩(其实两条线都完成指标任务了,进步是可见的)。南海非常靓丽,三本率不仅比89中强,还超过了上一组的南武,和75中相当。
点评:南海不仅完爆本组同平均分的对手,还逆袭了上一组平均高出15+分、教育局下达指标高出10+%的两个对手,或许真有传说中的加工能力这回事。希望正式高考再接再厉!
综合:加工能力这东西,和校风、师资、校领导、甚至区教育局教研室的战略部署都有一定关系。单个老师的水平,或许只影响某个班、某一科的加工能力,如果是整校有明显差异,那就可能是校风或者校领导的能力有关了。从上面几组PK结果来看,7中、3中、育才都在几组对位竞争中处于劣势,这和我们对越秀区的习惯印象是有些出入的,倒觉得这些学校的校风都是相当好的(肯定不是校风差、学生无心向学导致的。若说郊县的乡镇学校,我就相信校风问题),校领导的能力我不了解。当一个区的学校大面积疲软的时候,我就不会只盯住某一学校,甚至怀疑起区教育局教研室的抓题能力。
【查看原帖:数据贴:只有起点、生源结构相同,才更好比较学校所谓的加工】
综合:加工能力这东西,和校风、师资、校领导、甚至区教育局教研室的战略部署都有一定关系。单个老师的水平,或许只影响某个班、某一科的加工能力,如果是整校有明显差异,那就可能是校风或者校领导的能力有关了。从上面几组PK结果来看,7中、3中、育才都在几组对位竞争中处于劣势,这和我们对越秀区的习惯印象是有些出入的,倒觉得这些学校的校风都是相当好的(肯定不是校风差、学生无心向学导致的。若说郊县的乡镇学校,我就相信校风问题),校领导的能力我不了解。当一个区的学校大面积疲软的时候,我就不会只盯住某一学校,甚至怀疑起区教育局教研室的抓题能力。
【查看原帖:数据贴:只有起点、生源结构相同,才更好比较学校所谓的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