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学校签约的目的是为了提前掐尖。华附、省实这类不需搞,郊县示高多数不带初中也不用搞,培英这种一向不设重点班的示高无法搞(据说也计划搞重点班),玉岩、86这种全区所有人都会填报的学校也不会很积极。所以通过搞签约留人的主要是老三区和天河这些同位竞争激烈、且自带优质初中子弟兵群的学校。
先明白学校签约的游戏规则,学生才好判断自己该不该签。
1、首先得合理设置重点班,才能吸引有上攀之心的同学留下来。
重点班开得过少,成绩好看,但留给签约生机会也少。重点班开得过多,平均成绩上不去,吸引力就少。所以一般学校设置重点班的比例,以超过上一层次学校普通班的水平为界(尤其是超过同区域的学校)。现在一般占班总数的1/4左右。当然各校更多还会结合教育局给的一本率、二本率等指标进行重点班、次重点班的布局,不是为了某个班要超过谁这种赌气。
2、重点班再细分层次,出现重点班、次重点班两档次。
过去由于很多同学担心只是读一年重点班,升高二、高三会被洗牌,因此签约会迟疑。于是学校使出绝招,承诺三年都不会出局,不过内部再分层,好的进重点,不好的留在次重点。至于入高一时的签约,有的是签次重点,有的可以一步到位签重点,大家需多留个心眼(例如1中导师班是可以直签直入的;4中的强锐志班没有直签的,要通过中考成绩排队入;3中精英班也没有直签,而是开学后考试成绩排队入。各种模式都有。)
对于没有承诺永不出局的学校,一些签约生担心被洗牌。其实洗牌是机遇挑战并存的事情,因为签约能保证的绝大部分是次重点,所以洗牌既有退回普通班的危险,也有从次重点冲入重点的机遇作为签约生都是牛人,更应该有后一种积极心态!
3、签约生安排多少比例合适。
签得少意义就不大,签得多又影响外面学生报考积极性,这个比例要和学校的生源环境相结合判断,一般估计是市重点签1/3、招2/3,区重点是签一般招一半吧,像真光这种高中和初中水平非常匹配的学校,估计来自签约的还多过外招的。
4、去初中子弟兵学校撒多大的网合适。
(1)高初中一对一的情况。
高中比初中地位高的学校,那就比签约生放大一点点就行了(提放有人反水或考试失手)。初中比高中地位高的学校,情况就复杂了,最尖部分(例如前10名)多数不肯来,但总不能只把邀请直接发给第11-20名的同学,因此对前10名同学也必须知会一声,看起来收到签约同学就很多,远远超出学校想得到的数字。其实对这个礼貌性通知的前10名,学校不一定迫切指望,如果哪位同学同意签约,学校反而是冷手执个热煎堆的意外收获。(对于育才和育实这种实力严重不对称的,育实平均分都超过育才重点班线!总不能签到育实的中下生那里去,所以签约搞不起来,高中一般只是号召性地建议育实保底志愿,记得报我们高中,学生是否执行全凭感情。)
(2)高初中一对多的情况。
即既带有公办初中部,又办了一两所民校,成绩差距还较大。那么可能会先分配好名额,然后在各校区内排队(例如广附若整个校群排队,名额肯定被本部拿光,金沙洲、广大实验这些就会影响积极性)。所以还要认清自己定位,在弱校区拿到签约资格的就要收敛些。
了解了学校签约的游戏规则,就要搞清楚自己的实力和具体情况,理性的去判断自己该不该签约。
首先,学校签约的目的是为了提前掐尖。华附、省实这类不需搞,郊县示高多数不带初中也不用搞,培英这种一向不设重点班的示高无法搞(据说也计划搞重点班),玉岩、86这种全区所有人都会填报的学校也不会很积极。所以通过搞签约留人的主要是老三区和天河这些同位竞争激烈、且自带优质初中子弟兵群的学校。
先明白学校签约的游戏规则,学生才好判断自己该不该签。
1、首先得合理设置重点班,才能吸引有上攀之心的同学留下来。
重点班开得过少,成绩好看,但留给签约生机会也少。重点班开得过多,平均成绩上不去,吸引力就少。所以一般学校设置重点班的比例,以超过上一层次学校普通班的水平为界(尤其是超过同区域的学校)。现在一般占班总数的1/4左右。当然各校更多还会结合教育局给的一本率、二本率等指标进行重点班、次重点班的布局,不是为了某个班要超过谁这种赌气。
2、重点班再细分层次,出现重点班、次重点班两档次。
过去由于很多同学担心只是读一年重点班,升高二、高三会被洗牌,因此签约会迟疑。于是学校使出绝招,承诺三年都不会出局,不过内部再分层,好的进重点,不好的留在次重点。至于入高一时的签约,有的是签次重点,有的可以一步到位签重点,大家需多留个心眼(例如1中导师班是可以直签直入的;4中的强锐志班没有直签的,要通过中考成绩排队入;3中精英班也没有直签,而是开学后考试成绩排队入。各种模式都有。)
对于没有承诺永不出局的学校,一些签约生担心被洗牌。其实洗牌是机遇挑战并存的事情,因为签约能保证的绝大部分是次重点,所以洗牌既有退回普通班的危险,也有从次重点冲入重点的机遇作为签约生都是牛人,更应该有后一种积极心态!
3、签约生安排多少比例合适。
签得少意义就不大,签得多又影响外面学生报考积极性,这个比例要和学校的生源环境相结合判断,一般估计是市重点签1/3、招2/3,区重点是签一般招一半吧,像真光这种高中和初中水平非常匹配的学校,估计来自签约的还多过外招的。
4、去初中子弟兵学校撒多大的网合适。
(1)高初中一对一的情况。
高中比初中地位高的学校,那就比签约生放大一点点就行了(提放有人反水或考试失手)。初中比高中地位高的学校,情况就复杂了,最尖部分(例如前10名)多数不肯来,但总不能只把邀请直接发给第11-20名的同学,因此对前10名同学也必须知会一声,看起来收到签约同学就很多,远远超出学校想得到的数字。其实对这个礼貌性通知的前10名,学校不一定迫切指望,如果哪位同学同意签约,学校反而是冷手执个热煎堆的意外收获。(对于育才和育实这种实力严重不对称的,育实平均分都超过育才重点班线!总不能签到育实的中下生那里去,所以签约搞不起来,高中一般只是号召性地建议育实保底志愿,记得报我们高中,学生是否执行全凭感情。)
(2)高初中一对多的情况。
即既带有公办初中部,又办了一两所民校,成绩差距还较大。那么可能会先分配好名额,然后在各校区内排队(例如广附若整个校群排队,名额肯定被本部拿光,金沙洲、广大实验这些就会影响积极性)。所以还要认清自己定位,在弱校区拿到签约资格的就要收敛些。
了解了学校签约的游戏规则,就要搞清楚自己的实力和具体情况,理性的去判断自己该不该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