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呼吁】高保线应回归以考生为主体来考虑制定_中考资讯-查字典中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网 > 广东省 > 广州市 > 中考备考 > 中考资讯 > 正文

【强烈呼吁】高保线应回归以考生为主体来考虑制定

发布时间:2015-07-14 17:27:33来源:查字典-中考网

广州查字典中考网 我们常说的高分保护线,也就是高分优先投档线。官方文件是这样表述的普通高中提前批和第一批分别设高分优先投档线。这条投档线是在投档录取前 产生的,按当前批的招生计划数,根据该批次的有志愿的考生人数,再按一定比例划定高分优先投档线,对达到高分优先投档线的考生,市招考办在高分 优先投档线上按其志愿优先投档。

2003年,市招考办首设高分优先投档线,在设立时,宣称此举旨在保护高分的学生,让他们即使在报志愿不理想的情况下也不至于出现高分低录的现象。

对高保线是如何制定的,一直想弄个明白,也追踪近几年的数据,并写了些分析文章,试图解开谜底,也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

下表是近四年提前批高分保护线的情况

【强烈呼吁】高保线应回归以考生为主体来考虑制定 1

从表里可以看到,近四年提前批高保线保护的比例在总考生的8.47%-11.64%,每年保护考生的比例都不一样,从中也找不到任何规律。下面是每年各校达到高保线的情况

12年,华附、省实、执信、广雅、二中、六中超高保线690,铁一本部贴高保录到第二志愿的698,广附两个校区都是688;

13年,华附、省实、执信、广雅、二中超高保线702,广附大学城校区贴高保线录到第二志愿的708,铁一本部701,广附黄华路校区700,六中 695首次跌至高保线下,13年以前,六中从未跌出高保线外,公费第二志愿报六中是凤毛麟角的,所以六中也只能跌到高保线下。若保六中贴高保线,将高保线 调至695,那么当年至少有4所学校可以贴高保(六中、广附两个校区、铁一本部);

14年,华附、省实、执信、广雅、二中、六中、广附大学城校区超高保线698;铁一亚运城校区贴高保录到第二志愿的708,铁一本部690、广附黄华路校区689;

15年,华附、省实、执信、广雅、二中、广附超高保线702,贴高保线的分别有六中录到第二志愿的716、铁一本部录到第二志愿的714、七中录到第三志愿的704,铁一亚运城校区701。

(注:12、13年提前批可报三个公费志愿一个择校志愿,14、15年可报最多可报4个公费志愿。)

通过上面分析,我恍然大悟!提前批高保线的制定,是根据市属排名稍靠后的学校来制定的,以保护市属学校可以招到更多的尖子生。纵观每年的录取情况,市 属的铁一和广附两个校区,通常是贴高保或者是稍低高保一两分,这样就可以保证他们尽可能多录取高保线上的学生,从而提高学校的平均录取分。

15年,区属学校七中贴高保,可以说是一个意外,因为15年广雅和执信大热,录取线高达727、726分,而报广雅和执信的考生,很多是将七中和十六中作为保底的,这必然导致七中和十六中捡到大量702-725之间的学生。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招考办不明确并公开高保线的制定原则,明显是根据考生报考市属学校的情况来制定的。正式录取前,招考办进行模拟录取,结 合考生报考市属学校的情况制定高保线,这种人为定线的规则是否合理?只从保护市属学校可以招到更多尖子的角度考虑高保线的制定,而不是将考生作为主体来考 虑,合适吗?对区属学校更是缺乏公平,凭什么市属学校在制定高保线时就应该得到关照?

划定高保线比例的随意性,我认为对部分学生也是不公平的,13年高保线只保护9590人,但15年却保护12851人,若按15年的保护标准,13年 起码有三千多人被排除在保护之列!这三千多的学生肯定有为数不少因为达不到高保线去不了提前批学校而转到第一批录取。公平吗?凡此种种,难道不是有违三 公原则?既然高保线制定的主体是考生而不是学校,为什么不事前统一划定一个保护线,保证一个固定比例(如10%或者11%等)的考生进入提前批高保线行 列?

每年在接受中考志愿填报指导咨询时,总有不少家长让我预测高保线是多少,正是因为招考办对高保线制定原则的从不公开,导致大家对高保线心里没底。假如 招考办设立高保线的初衷是保护市属学校可以招到更多的尖子生,那对目前的现状让人无可指责。然而,市招考办在2003年设立高保线时,明确高保线的宗旨是 保护高分学生,不至于高分低录,也就是说,设立高保线的主体是考生而不是学校!

所以,个人认为,目前高保线的制定已经与初衷相违背,必须回归以考生为主体来考虑制定,录取前就明确并且公开高保线的制定标准并严格执行,这无论对考生或者学校来说,都更能体现公平,也更好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广州查字典中考网 我们常说的高分保护线,也就是高分优先投档线。官方文件是这样表述的普通高中提前批和第一批分别设高分优先投档线。这条投档线是在投档录取前 产生的,按当前批的招生计划数,根据该批次的有志愿的考生人数,再按一定比例划定高分优先投档线,对达到高分优先投档线的考生,市招考办在高分 优先投档线上按其志愿优先投档。

2003年,市招考办首设高分优先投档线,在设立时,宣称此举旨在保护高分的学生,让他们即使在报志愿不理想的情况下也不至于出现高分低录的现象。

对高保线是如何制定的,一直想弄个明白,也追踪近几年的数据,并写了些分析文章,试图解开谜底,也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

下表是近四年提前批高分保护线的情况

【强烈呼吁】高保线应回归以考生为主体来考虑制定 1

从表里可以看到,近四年提前批高保线保护的比例在总考生的8.47%-11.64%,每年保护考生的比例都不一样,从中也找不到任何规律。下面是每年各校达到高保线的情况

12年,华附、省实、执信、广雅、二中、六中超高保线690,铁一本部贴高保录到第二志愿的698,广附两个校区都是688;

13年,华附、省实、执信、广雅、二中超高保线702,广附大学城校区贴高保线录到第二志愿的708,铁一本部701,广附黄华路校区700,六中 695首次跌至高保线下,13年以前,六中从未跌出高保线外,公费第二志愿报六中是凤毛麟角的,所以六中也只能跌到高保线下。若保六中贴高保线,将高保线 调至695,那么当年至少有4所学校可以贴高保(六中、广附两个校区、铁一本部);

14年,华附、省实、执信、广雅、二中、六中、广附大学城校区超高保线698;铁一亚运城校区贴高保录到第二志愿的708,铁一本部690、广附黄华路校区689;

15年,华附、省实、执信、广雅、二中、广附超高保线702,贴高保线的分别有六中录到第二志愿的716、铁一本部录到第二志愿的714、七中录到第三志愿的704,铁一亚运城校区701。

(注:12、13年提前批可报三个公费志愿一个择校志愿,14、15年可报最多可报4个公费志愿。)

通过上面分析,我恍然大悟!提前批高保线的制定,是根据市属排名稍靠后的学校来制定的,以保护市属学校可以招到更多的尖子生。纵观每年的录取情况,市 属的铁一和广附两个校区,通常是贴高保或者是稍低高保一两分,这样就可以保证他们尽可能多录取高保线上的学生,从而提高学校的平均录取分。

15年,区属学校七中贴高保,可以说是一个意外,因为15年广雅和执信大热,录取线高达727、726分,而报广雅和执信的考生,很多是将七中和十六中作为保底的,这必然导致七中和十六中捡到大量702-725之间的学生。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招考办不明确并公开高保线的制定原则,明显是根据考生报考市属学校的情况来制定的。正式录取前,招考办进行模拟录取,结 合考生报考市属学校的情况制定高保线,这种人为定线的规则是否合理?只从保护市属学校可以招到更多尖子的角度考虑高保线的制定,而不是将考生作为主体来考 虑,合适吗?对区属学校更是缺乏公平,凭什么市属学校在制定高保线时就应该得到关照?

划定高保线比例的随意性,我认为对部分学生也是不公平的,13年高保线只保护9590人,但15年却保护12851人,若按15年的保护标准,13年 起码有三千多人被排除在保护之列!这三千多的学生肯定有为数不少因为达不到高保线去不了提前批学校而转到第一批录取。公平吗?凡此种种,难道不是有违三 公原则?既然高保线制定的主体是考生而不是学校,为什么不事前统一划定一个保护线,保证一个固定比例(如10%或者11%等)的考生进入提前批高保线行 列?

每年在接受中考志愿填报指导咨询时,总有不少家长让我预测高保线是多少,正是因为招考办对高保线制定原则的从不公开,导致大家对高保线心里没底。假如 招考办设立高保线的初衷是保护市属学校可以招到更多的尖子生,那对目前的现状让人无可指责。然而,市招考办在2003年设立高保线时,明确高保线的宗旨是 保护高分学生,不至于高分低录,也就是说,设立高保线的主体是考生而不是学校!

所以,个人认为,目前高保线的制定已经与初衷相违背,必须回归以考生为主体来考虑制定,录取前就明确并且公开高保线的制定标准并严格执行,这无论对考生或者学校来说,都更能体现公平,也更好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全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