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_中考复习-查字典中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网 > 上海市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正文

中考数学: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09-03-24 11:38:45来源:查字典-中考网

(1)边角边公理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SAS).

(2)角边角公理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ASA).

推论 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AAS).

(3)边边边公理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SSS).

(4)斜边、直角边公理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HL).

例1 如图2-1所示.1=2,ABC=DCB.求证:AB=DC.

分析 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或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探究所求证的线段(或角)分别在一对可证的全等三角形之中.本题的AB,DC分别属于两对三角形△ABE和△CDE及△ABC和△DBC.经分析可证明△ABE≌△CDE.

中考数学: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1

证 由已知,1=2,

ABC=DCB,而

EBC=ABC-1,

ECB=DCB-2,

所以EBC=ECB.在

△ABC及△BCD中,

ABC=BCD,

EBC=ECB,BC=BC,

所以 △ABC≌△DCB(ASA),

所以 AB=CD

说明 线段AB,CD也属于两个(事实上)全等的△ABE和△DCE,因此也可直接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2 如图2-2所示.△ABC是等腰三角形,D,E分别是腰AB及A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D=CE,连接DE交底BC于G.求证:GD=GE.

中考数学: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2

分析 从图形看,GE,GD分别属于两个显然不全等的三角形:△GEC和△GBD.此时就要利用这两个三角形中已有的等量条件,结合已知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方法不止一种,下面证法是其中之一.

证 过E作EF∥AB且交BC延长线于F.在△GBD及△GEF中, BGD=EGF(对顶角), ①

B=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②

又B=ACB=ECF=F,所以,△ECF是等腰三角形,从而EC=EF.又因为EC=BD,所以

BD=EF. ③

△GBD≌△GEF(AAS),

所以 GD=GE.

说明 适当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可以不止一种,本题至少还有以下两种方法:

(1)过D作DF∥AC,交BC于F.可用同样方法证明△GFD≌△GCE(图2-3).

(2)过D作DFBC于F;过E作EHBC于BC延长线于H,可证明△GFD≌△GEH(图2-4).

中考数学: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3 中考数学: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4

例3 如图2-5所示.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E=CD,AD,BE交于P点,BQAD于Q.求证:BP=2PQ.

分析 首先看到BP,PQ在Rt△BPQ之中,只要证明BPQ=60(或PBQ=30).然而,BPQ是△ABP的一个外角,所以BPQ=PAB+PBA.但A=PAB+PAC=60,若能证明PBA=PAC,问题即能解决,这两个角分别在△ABE与△CAD中,可以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中考数学: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5

证 在△ABE与△CAD中,

EAB=DCA=60,AB=CA,AE=CD,

△ABE≌△CAD(SAS),

所以 ABE=CAD.

由于BPQ是△ABP的外角,所以

BPQ=PAB+PBA=PAB+CAD=60.

在Rt△BQP中,BPQ=60,PBQ=30,所以BP=2PQ(在Rt△BPQ中30角的对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说明 发现或构造全等三角形是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题目的关键,为此,我们常从发现两个三角形中对应元素相等入手,逐步发现或经推理凑齐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如本题在分析到欲证ABP=CAD后,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ABE与△CAD中,这里,可适当利用几何直观感觉,启发我们寻找有希望全等的三角形,例如虽然△ABP与△APE都含欲证的角,但只需观察即可知,这两个三角形无望全等.

例4 如图2-6所示.A=90,AB=AC,M是AC边的中点,ADBM交BC于D,交BM于E.求证:

中考数学: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6

AMB=DMC.

分析1 从图形观察AME与DMC所在的两个三角形△AME与△DMC显然不全等,但是这两个三角形中有其他相等元素:AM=MC.若能利用已知条件在现有的三角形中构造出新的对应相等的元素,形成全等三角形,这是理想不过的事.由于C=45,A=90,若作A的平分线AG,则在△AGM中,GAM=45=C.结合求证中的AMB=DMC(这当然不能作为已知,但在分析中可以当作已知来考虑,以便寻找思路),我们可以断言△AGM应该与△CDM全等!为此,只要在这两个三角形中求得一组边相等即可.图形及条件启发我们可考虑去证明△AGB≌△CDA.

证法1 作BAC的平分线AG,交BM于G.在△AGB与△CDA中,因为

AB=CA,BAG=ACD=45,

ABG=90-AMB, ①

MAD=90-EAB. ②

由于,在Rt△MAB中,AEBM,所以AMB=EAB.由①,②,ABG=MAD,所以

△AGB≌△ADC(ASA),

于是 AG=CD.

在△AMG与△CMD中,还有

AM=MC,GAM=DCM=45,

所以 △AMG≌△CMD,

从而 AMB=DMC.

中考数学: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7

分析2 如图2-7所示.注意到在Rt△ABM中,由AEBM得到MAE=MBA,若延长AE,过C作CFAC交AE延长线于F,可构成Rt△ABM≌Rt△ACF,从而有AMB=F.设法证明DMC=F,则问题获解.

证法2 引辅助线如分析2所述.在Rt△ABM与Rt△CAF中,ABM=CAF,AB=AC,及

BAM=ACF=90,

Rt△ABM≌Rt△CAF(ASA),

AMB=F,AM=CF. ①

在△MCD与△FCD中,FC=AM=MC(因为M是AC中点).由于ACF=90,ACB=45,所以

FCD=MCD=45,CD=CD,

所以 △FCD≌△MCD(SAS),

所以 F=DMC. ②

由①,② AMB=DMC.

说明 这两个证法的思路较为复杂.添加辅助线的结果造出两对全等三角形,第一对全等三角形产生一些对应相等的元素,为第二对全等三角形做了铺垫;第一对全等三角形将欲证的一个角转移到第二对全等三角形中,从而最后使问题获解.对一些较复杂的问题采用迂回的办法,因势利导地创造全等三角形,产生更多的相等条件,使欲证的角(或边)转移位置,走出死角,最终使问题获解.

中考数学: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8

例5 如图2-8所示.正方形ABCD中,在边CD上任取一点Q,连AQ,过D作DPAQ,交AQ于R,交BC于P,正方形对角线交点为O,连OP,OQ.求证:OPOQ.

分析 欲证OPOQ,即证明COP+COQ=90.然而,COQ+QOD=90,因此只需证明COP=DOQ即可.这归结为证明△COP≌△DOQ,又归结为证明CP=DQ,最后,再归结为证明△ADQ≌△DCP的问题.

证 在正方形ABCD中,因为AQDP,所以,在Rt△ADQ与Rt△RDQ中有RDQ=QAD.所以,在Rt△ADQ与Rt△DCP中有

AD=DC,ADQ=DCP=90,

QAD=PDC,

△ADQ≌△DCP(ASA),DQ=CP.

又在△DOQ与△COP中,

DO=CO,ODQ=OCP=45,

△DOQ≌△COP(SAS),DOQ=COP.

POQ=COP+COQ=DOQ+COQ

=COD=90,

即OPOQ.

说明 (1)利用特殊图形的特殊性质,常可发现有用的条件,如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对角线与边成45角,及OA=OB=OC=OD等均在推证全等三角形中被用到.

(2)两个三角形的全等与对应元素相等,这两者互为因果,这是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问题的基本技巧.

中考数学: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9

例6 如图2-9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中,M为CD的中点,E为MC上一点,且BAE=2DAM.求证:AE=BC+CE.

分析 证明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和的基本方法有两种:

(1)通过添辅助线构造一条线段使其为求证中的两条线段之和(BC+CE),再证所构造的线段与求证中那一条线段相等.

(2)通过添辅助线先在求证中长线段(AE)上截取与线段中的某一段(如BC)相等的线段,再证明截剩的部分与线段中的另一段(CE)相等.我们用(1)法来证明.

证 延长AB到F,使BF=CE,则由正方形性质知

AF=AB+BF=BC+CE.

下面我们利用全等三角形来证明AE=AF.为此,连接EF交边BC于G.由于对顶角BGF=CGE,所以

Rt△BGF≌Rt△CGE(AAS),

Rt△ABG≌Rt△ADM(SAS),

过G引GHAE于H.因为AG是EAF的平分线,所以GB=GH,从而Rt△GBF≌Rt△GHE(HL),所以

F=HEG,

则 AF=AE(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即 AE=BC+CE.

说明 我们也可以按分析(2)的方法来证明结论,为此可先作BAE的平分线AG交边BC于G,再作GHAE于H,通过证明△ABG≌△AHG知AB=AH=BC.下面设法证明HE=CE即可,请同学们自证.

1.如图2-10所示.AD,EF,BC相交于O点,且AO=OD,BO=OC,EO=OF.求证:△AEB≌△DFC.

2.如图2-11所示.正三角形ABC中,P,Q,R分别为AB,AC,BC的中点,M为BC上任意一点(不同于R),且△PMS为正三角形.求证:RM=QS.

3.如图2-12所示.P为正方形ABCD对角线BD上任一点,PFDC,PEBC.求证:APEF.

4.如图2-13所示.△ABC的高AD与BE相交于H,且BH=AC.求证:BCH=ABC.

5.如图2-14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P,Q分别为BC,CD边上的点,PAQ=45.求证:PQ=PB+DQ.

6.如图2-15所示.过△ABC的顶点A分别作两底角B和C的角平分线的垂线,ADBD于D,AECE于E.求证:ED∥BC.

中考数学: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10

中考数学: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11

中考数学: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12

中考数学: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13

中考数学: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14

中考数学: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15

练 习 十

所以

中考数学: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16

从而

中考数学: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17

于是

从而

所以

所以

所以

所以

所以

做完一道题后,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证明方法,比较一下哪种证法更好,这对于发展思考、锻炼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由①,②,③

利用全等三角形,我们可以得到有关角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许多重要性质,在本讲中将直接利用这些性质.

借助于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我们可以研究很多关于角和线段相等及不等问题、关于直线平行与垂直问题.

关于直角三角形有:

分析 证明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和的基本方法有两种:

(1)通过添辅助线构造一条线段使其为求证中的两条线段之和(BC+CE),再证所构造的线段与求证中那一条线段相等.

(2)通过添辅助线先在求证中长线段(AE)上截取与线段中的某一段(如BC)相等的线段,再证明截剩的部分与线段中的另一段(CE)相等.我们用(1)法来证明.

证 延长AB到F,使BF=CE,则由正方形性质知

AF=AB+BF=BC+CE.

下面我们利用全等三角形来证明AE=AF.为此,连接EF交边BC于G.由于对顶角BGF=CGE,所以

Rt△BGF≌Rt△CGE(AAS),

Rt△ABG≌Rt△ADM(SAS),

过G引GHAE于H.因为AG是EAF的平分线,所以GB=GH,从而Rt△GBF≌Rt△GHE(HL),所以

F=HEG,

则 AF=AE(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即 AE=BC+CE.

说明 我们也可以按分析(2)的方法来证明结论,为此可先作BAE的平分线AG交边BC于G,再作GHAE于H,通过证明△ABG≌△AHG知AB=AH=BC.下面设法证明HE=CE即可,请同学们自证.

1.如图2-10所示.AD,EF,BC相交于O点,且AO=OD,BO=OC,EO=OF.求证:△AEB≌△DFC.

2.如图2-11所示.正三角形ABC中,P,Q,R分别为AB,AC,BC的中点,M为BC上任意一点(不同于R),且△PMS为正三角形.求证:RM=QS.

3.如图2-12所示.P为正方形ABCD对角线BD上任一点,PFDC,PEBC.求证:APEF.

4.如图2-13所示.△ABC的高AD与BE相交于H,且BH=AC.求证:BCH=ABC.

5.如图2-14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P,Q分别为BC,CD边上的点,PAQ=45.求证:PQ=PB+DQ.

6.如图2-15所示.过△ABC的顶点A分别作两底角B和C的角平分线的垂线,ADBD于D,AECE于E.求证:ED∥BC.

中考数学: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10

中考数学: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11

中考数学: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12

中考数学: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13

中考数学: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14

中考数学: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15

练 习 十

所以

中考数学: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16

从而

中考数学: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17

于是

从而

所以

所以

所以

所以

所以

做完一道题后,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证明方法,比较一下哪种证法更好,这对于发展思考、锻炼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由①,②,③

利用全等三角形,我们可以得到有关角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许多重要性质,在本讲中将直接利用这些性质.

借助于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我们可以研究很多关于角和线段相等及不等问题、关于直线平行与垂直问题.

关于直角三角形有: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全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