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语文古文复习资料集(一)_中考复习-查字典中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网 > 上海市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正文

上海中考语文古文复习资料集(一)

发布时间:2012-03-22 16:02:47来源:查字典-中考网

一.天时不如地利

1.常识:

①.选自《孟子o公孙丑下》。孟子,名轲,战国思想家。《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弟子所着。

②.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孟子》中的文章有《王顾左右而言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中心:

强调了战争中人和的作用,提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

段意:

①.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突出天时不如地利。

③.突出地利不如人和。

④.紧接前面的人和,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了得道的作用。

3.句译: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时机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形重要,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又)不如得人心,上下团结重要。

②.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敌人既然来)包围并攻打它,一定是得到了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

③.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不能用兵器和盔甲的锐利坚固来在天下建立威信。

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施行仁政,得到民心(的人),帮着他的人就多;没有施行仁政,没有得到民心(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二.橘逾淮为枳

1.常识:

选自《晏子春秋o内篇杂下》。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

2.中心:

本文记述晏子出使楚国,凭着机智善辩,挫败了楚王的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尊严的故事。

人物形象:晏子:爱国、机智善辩、善于辞令。

楚王:平庸愚昧。

段意:

①-②.写晏子使楚前夕,楚王与其左右策划侮辱晏子的办法。

③-⑥.写晏子智搓楚王,使其自取其辱。

3.句译: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两个官吏捆绑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

②.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它们)仅仅是叶子相似,(但)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一样。

③.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淮南淮北的)水土不一样啊。

④.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莫非是出国的水土让老百姓变得善于偷盗了吗?

⑤.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

三.伤仲永

1.常识:

节选自《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2.中心: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事例,来说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启示:提醒人们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段意:

①.写仲永年幼时显露异才。

②.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3.句译: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父亲对此感到诧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仲永)马上写了四句诗,并且在诗后署上自己的名字。

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有人)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传闻相称了。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就)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

四.周处

1.常识:

《世说新语》为刘义庆编撰、刘义庆,南北朝人,文学家。

2.中心:表现了一个人只要有弃恶从善的决心和行动,就一定能有所成就。

启示: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段意:

①.课文写的是晋人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

3.句译:

①.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三横,而处尤剧。

(两者)一起侵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而(这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②.或说处杀虎斩蛟,实翼三横唯余其一。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

③.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互相庆贺,才知道自己也被世情当作了一大祸害。

④.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

而且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如果有了志向),又何必担忧美好的名声不能传扬呢?

⑤.正见清河,具以告之。

只见到了陆云,(周处就)把(义兴人恨他的)情况全部告诉陆云。

五.小石潭记

1.常识:

①.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人,文学家。

②.在教材中我们还学过他的一篇寓言是《黔之驴》。

2.中心:

作者思想感情随景而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段意:

①.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

②.写潭中游鱼。

③.写小石潭曲折的岸势。

④.写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

⑤.交代同游者。

3.句译:

①.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就)听到了水流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那样清脆悦耳),(对此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岸上)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④.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流的岸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也不知道它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⑤.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开了。

⑥.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头(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五.小石潭记

1.常识:

①.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人,文学家。

②.在教材中我们还学过他的一篇寓言是《黔之驴》。

2.中心:

作者思想感情随景而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段意:

①.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

②.写潭中游鱼。

③.写小石潭曲折的岸势。

④.写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

⑤.交代同游者。

3.句译:

①.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就)听到了水流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那样清脆悦耳),(对此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岸上)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④.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流的岸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也不知道它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⑤.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开了。

⑥.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头(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全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