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障碍多 一半赴美留学生难完成学业_中考资讯-查字典中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网 > 上海市 > 中考备考 > 中考资讯 > 正文

语言文化障碍多 一半赴美留学生难完成学业

发布时间:2013-09-05 09:53:02来源:查字典-中考网

上海查字典中考网9月5日:相关数据显示,每年数十万的海外中国留学大军中,只有极少数能进入世界一流名校,而那些二三四流的非名校对生源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在留学大众化时代,随着留学信息越来越透明,中国留学生的选择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把握主动权,留学行业正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出国人数剧增

进名校比例不足一成

时至9月开学季,又有一大批中国学子正远渡重洋,去海外国家留学深造。伴随着近几年留学大军的崛起,我国留学行业创造出了一串串惊人的数字,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最新数据显示,从2008年起连续四年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超20%;2012年,留学人数近40万,预计今年突破45万;全世界国际学生中,中国生源占比1/6;归国留学生中,超过8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然而,光鲜的数字背后却掩盖不了一系列尴尬的现实。以中国留学生第一大目的国美国为例,据美国权威媒体最新报道,去年在美的19.4万留学生中,有超过七成的中国留学生由于无法立足而不得不回国。在TOP50一流名校中,以每所高校招收200-400名中国学生计算,超过90%的中国留学生与美国名校无缘。

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进入美国非名校,这种现象一点儿也不奇怪,就所有的留学国家范围而言,能进入名校的也是极少数。事实上,中国留学生的整体水平在世界上处于中下等,甚至要逊于印度学生。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会长桑澎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了一个数据,以美国为例,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的中国留学生比例要超过50%。

不能按时完成学业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语言障碍、文化障碍、思维障碍等,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中国留学生人数增长太快,太多不适合留学的学生盲目出国,拉低中国留学生的整体素质。桑澎说。

生源竞争激烈

二三流院校主动求变

尽管中国留学生的整体数量在急速上升,尽管绝大多数留学生最后只能进二三四流国外高校,但巨大的人口红利并未让这些二三四流学校在招生方面变得轻松,相反生源竞争却越来越激烈。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中国留学生普遍都有名校情结,都想尽量往名校挤,没有名气的学校往往看不上;第二,即使是二三流高校,也会有自己的一套招生标准,它们在招生的时候也希望在匹配标准的情况下尽可能招到优质生源。留学专家胡本未分析称。

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那些综合实力较弱的院校则开始主动求变。这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与国内的留学中介机构合作,由留学中介为其输送生源。以嘉华世达为例,与上百所美国高校合作,其中前100名中有爱荷华大学、特拉华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等少数高校,但大多数是100名以后的。嘉华世达在行业内相对来说走的还是高端路线,而有些低端中介与不知名院校合作后,直接走批量生产方式。嘉华世达美国部副总监衣艳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另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在中国设立办事处或者办公室。北京商报记者采访英国考文垂大学中国办公室王老师得知,办公室主要起联络作用,处理学生的咨询并受理相关申请材料。另一家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上海办事处区域经理葛继飞则表示,办事处不仅要做相关市场推广,还需要协助招生,少数专业甚至可以直接在中国办事处出offer。除此之外,这些高校还有其他一些主动求变的方式,例如参加国际教育巡展、进行招生宣讲、与国内高校合作办学等。

留学选择增多

主动权渐向买方转移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如果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算起,我国海外留学正由精英化时代向大众化时代转变。在电影《中国合伙人》里你可以看到,20年前只要你足够优秀,你就可以去留学,有没有钱不是问题;现在只要你有钱,留学不是问题,总有能适合你的学校。

一方面,留学信息越来越透明;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海外院校更重视中国留学市场,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好事,学生的选择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把握主动权。胡本未称,如果把出国留学比做一项交易的话,学生把钱交到校方手上购买服务则完成了一种市场行为,留学生为买方,学校为买方,主动权正渐向买方转移。

据业内人士分析,留学行业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这是必然趋势,但是从另一方面讲,把握着极少数优质资源的名校依然属于强势一方,仍旧把握着最重要的话语权。但这并不代表名校永远高高在上,从近几年的变化来看,一些名校也开始在中国开设办公室、形象展示等,但并不仅仅是为了招生,更多的是体现一种综合软实力。

记者走访各大留学服务机构得知,许多学生在申请国外高校时,一般会把申请院校分为三个档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理想院校、目标院校、保底院校,同时会把时间和精力重点放在前两类高校上。这或许表明,在日渐激烈的留学市场中,买方的选择正变得日益规范化和多元化。

机遇暗含挑战

卖方职能亟待改变

留学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无论是对于买方的学生来说,还是对于卖方的高校来说,都是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胡本未认为,首先面临挑战的将会是留学中介,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留学中介充当了部分卖方的角色,留学中介以前主要做的是两件事,即贩卖留学信息和包办留学手续,但是随着信息的逐渐透明,这种方式肯定走不远,留学中介应寻求职能转变,向咨询和服务职能转变。

桑澎则认为,靠在国外设置办事处或者办公室这种模式,同样并非长久之计。一直以来,所谓的大学办事处一直处于监管盲区和灰色地带,如果仔细追究会发现,国内这些数量繁多的办事处没有几个是真正由国外大学亲自设立的,大多数是由个人代理的,或者以大学命名的公司出现。这其中会滋生很多乱象,各种案例不胜枚举。

据资深留学专家介绍,对于那些二三流高校来说,采取何种手段招生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强调自己的竞争优势。美国有4000多所高校,经常出现在各种排名榜上的不到1/20。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在选择留学时需要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并根据多种因素来综合选择适合自己的,而不仅仅是参照排名。

上海查字典中考网9月5日:相关数据显示,每年数十万的海外中国留学大军中,只有极少数能进入世界一流名校,而那些二三四流的非名校对生源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在留学大众化时代,随着留学信息越来越透明,中国留学生的选择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把握主动权,留学行业正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出国人数剧增

进名校比例不足一成

时至9月开学季,又有一大批中国学子正远渡重洋,去海外国家留学深造。伴随着近几年留学大军的崛起,我国留学行业创造出了一串串惊人的数字,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最新数据显示,从2008年起连续四年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超20%;2012年,留学人数近40万,预计今年突破45万;全世界国际学生中,中国生源占比1/6;归国留学生中,超过8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然而,光鲜的数字背后却掩盖不了一系列尴尬的现实。以中国留学生第一大目的国美国为例,据美国权威媒体最新报道,去年在美的19.4万留学生中,有超过七成的中国留学生由于无法立足而不得不回国。在TOP50一流名校中,以每所高校招收200-400名中国学生计算,超过90%的中国留学生与美国名校无缘。

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进入美国非名校,这种现象一点儿也不奇怪,就所有的留学国家范围而言,能进入名校的也是极少数。事实上,中国留学生的整体水平在世界上处于中下等,甚至要逊于印度学生。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会长桑澎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了一个数据,以美国为例,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的中国留学生比例要超过50%。

不能按时完成学业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语言障碍、文化障碍、思维障碍等,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中国留学生人数增长太快,太多不适合留学的学生盲目出国,拉低中国留学生的整体素质。桑澎说。

生源竞争激烈

二三流院校主动求变

尽管中国留学生的整体数量在急速上升,尽管绝大多数留学生最后只能进二三四流国外高校,但巨大的人口红利并未让这些二三四流学校在招生方面变得轻松,相反生源竞争却越来越激烈。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中国留学生普遍都有名校情结,都想尽量往名校挤,没有名气的学校往往看不上;第二,即使是二三流高校,也会有自己的一套招生标准,它们在招生的时候也希望在匹配标准的情况下尽可能招到优质生源。留学专家胡本未分析称。

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那些综合实力较弱的院校则开始主动求变。这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与国内的留学中介机构合作,由留学中介为其输送生源。以嘉华世达为例,与上百所美国高校合作,其中前100名中有爱荷华大学、特拉华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等少数高校,但大多数是100名以后的。嘉华世达在行业内相对来说走的还是高端路线,而有些低端中介与不知名院校合作后,直接走批量生产方式。嘉华世达美国部副总监衣艳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另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在中国设立办事处或者办公室。北京商报记者采访英国考文垂大学中国办公室王老师得知,办公室主要起联络作用,处理学生的咨询并受理相关申请材料。另一家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上海办事处区域经理葛继飞则表示,办事处不仅要做相关市场推广,还需要协助招生,少数专业甚至可以直接在中国办事处出offer。除此之外,这些高校还有其他一些主动求变的方式,例如参加国际教育巡展、进行招生宣讲、与国内高校合作办学等。

留学选择增多

主动权渐向买方转移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如果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算起,我国海外留学正由精英化时代向大众化时代转变。在电影《中国合伙人》里你可以看到,20年前只要你足够优秀,你就可以去留学,有没有钱不是问题;现在只要你有钱,留学不是问题,总有能适合你的学校。

一方面,留学信息越来越透明;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海外院校更重视中国留学市场,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好事,学生的选择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把握主动权。胡本未称,如果把出国留学比做一项交易的话,学生把钱交到校方手上购买服务则完成了一种市场行为,留学生为买方,学校为买方,主动权正渐向买方转移。

据业内人士分析,留学行业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这是必然趋势,但是从另一方面讲,把握着极少数优质资源的名校依然属于强势一方,仍旧把握着最重要的话语权。但这并不代表名校永远高高在上,从近几年的变化来看,一些名校也开始在中国开设办公室、形象展示等,但并不仅仅是为了招生,更多的是体现一种综合软实力。

记者走访各大留学服务机构得知,许多学生在申请国外高校时,一般会把申请院校分为三个档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理想院校、目标院校、保底院校,同时会把时间和精力重点放在前两类高校上。这或许表明,在日渐激烈的留学市场中,买方的选择正变得日益规范化和多元化。

机遇暗含挑战

卖方职能亟待改变

留学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无论是对于买方的学生来说,还是对于卖方的高校来说,都是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胡本未认为,首先面临挑战的将会是留学中介,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留学中介充当了部分卖方的角色,留学中介以前主要做的是两件事,即贩卖留学信息和包办留学手续,但是随着信息的逐渐透明,这种方式肯定走不远,留学中介应寻求职能转变,向咨询和服务职能转变。

桑澎则认为,靠在国外设置办事处或者办公室这种模式,同样并非长久之计。一直以来,所谓的大学办事处一直处于监管盲区和灰色地带,如果仔细追究会发现,国内这些数量繁多的办事处没有几个是真正由国外大学亲自设立的,大多数是由个人代理的,或者以大学命名的公司出现。这其中会滋生很多乱象,各种案例不胜枚举。

据资深留学专家介绍,对于那些二三流高校来说,采取何种手段招生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强调自己的竞争优势。美国有4000多所高校,经常出现在各种排名榜上的不到1/20。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在选择留学时需要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并根据多种因素来综合选择适合自己的,而不仅仅是参照排名。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全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