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国学教材”入沪引发论争_中考资讯-查字典中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网 > 上海市 > 中考备考 > 中考资讯 > 正文

“台湾国学教材”入沪引发论争

发布时间:2013-10-12 15:00:38来源:查字典-中考网

上海查字典中考网10月12日:台湾地区使用了60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教材,经改编后登陆沪上高中课堂。《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经典,以全新的面貌和方式进入上海高中学生的视野。

国学究竟要不要学怎么学学什么等问题再次被广泛询问。关于国学的论争又一次在全社会范围内甚嚣尘上。在上海复旦附属中学举行的两岸高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交流研讨会上,各方面专家针对国学学习展开讨论。

尽管国学热由来已久,但对其的评价却褒贬不一。民间自发的国学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从各所学校的情况来看,内地的国学教育依然处于一种自发零散的状态,不够系统,也不成体系。在中华书局经典教育推广中心主任祝安顺看来,这不仅仅体现在学校的国学教育多由各所学校的语文教师或德育教师自行选择经文篇章,自行标注字词含义,自行设定课时、教法以及评估方式外,还体现在语文教师对教授中华传统文化目的的理解上各行其是。

祝安顺说:有些教师在长期的研究中自己也会生成疑问,究竟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是为了文学上的怡情,还是为了文化传统的熏陶?在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该侧重于哪些内涵的选择?遇到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情况,又将如何将它们与现实联系起来?祝安顺表示,正是这些疑问,时刻困扰着教师。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提到,中华传统教育在当今社会中究竟有没有现实意义?一旦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同时传给学生,是否会产生弊大于利的问题?

当然,对于国学热的质疑声也不仅仅只是来自于学校内部。社会上各种纷繁杂乱的读经班也让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打着传统教育的旗号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层出不穷,这成为社会各界质疑国学热的另一大原因。

国学能否适应时代?

必须解读经典提炼现实意义

浦东教发院高级教师、华东师大中文系语文所副所长张广录表示,尽管目前社会对于国学热有着重重疑虑,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越是经典的东西,就越代表了常态的、关乎人性的价值,总能和人的心灵相契合。看到如今社会上层出不穷的恶性事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时代有着戾气横行的一面,这也迫使我们反思,这些几千年前写成的经典,尽管有着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习惯、经济基础,但并不表示我们就不能从中领会到一些传统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进而提炼出对自己有所裨益的东西。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表示,现在有不少人把儒家经典看成是现代文明病症的先知者和药方,也有人把它当作都市困顿人士的心灵鸡汤,这种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今天我们要继续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并对它感兴趣,就必须找到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新价值。我们要做的是接续传统而不是将传统与现代对立。

国学课应该怎么教?

去语文化融入新观点新思维

在由谁教怎么教这些属于操作范畴内的问题上,不同的学校也会采取不同的举措,如有些学校让语文教师放在语文课中作为拓展阅读资料,有些学校则由德育教师或心理教师放在班会课上教,还有些学校专门开辟出校本教材,由专职教师来教。不同的人和不同的课时,必然会导致不同的教法。其中绝大多数学校就更侧重于字词含义的理解,而非生命的感化。在祝安顺看来,这让国学教育变成了语文教学的扩展版,学生自然不会买账。

这种传统文化教育语文化的倾向,尤其表现在对字词、语法的过度关注上。张广录就认为,在长期的教育习惯的驱使下,很多语文教师会形成这样一种观念上的误区,以为字词语法必然是意义理解的前提,即语文理解是基于语言认知的基础上的,其实并非如此。过去我们在语文课本的文言文教育中常常会提到主谓倒置宾语前置等语法重点,这些往往是最让学生感到厌烦的。张广录坦言,中国古代文化中有音韵学,并没有语法学,原因就在于中国的文字不同于西方单词,并不需要语法,古汉字放在一起,只要是识字的人都能看懂意思;而现代教育却是在用西方的语法体系来分析文言文,目的只是为了符合考试的法则而已。这使得国内目前的传统文化教育本末倒置,学生并不在意其文化内涵和价值是什么,而只是为了考试而学。张广录表示。

学国学的目的是什么?

触类旁通感悟生命融入生活

台湾地区《中华文化基本教材》的编写者董金裕在提及台湾六十多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时就强调,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逐渐体悟内化,于生活中实践,由能知转而能行。通其训诂,掌握精义,触类旁通,融入生活才能帮助学生感化生命,这才是教师教学的目的。

祝安顺谈到了传统文化教育未来的三大使命,即课程化、体验化、常识化,更为确切地说,就是课程化建设的系统性体验化教学的常规性以及常识化普及的紧迫性,而这也正是中华书局以台湾地区《中华文化基本教材》为蓝本,出版《中华文化基础教材》的原因所在。应该说,这套教材的出版只走出了课程化建设的第一步,而体验化和常识化目前在做的学校非常零星。在祝安顺看来,体验化教学不仅需要教师的智慧,更需要学生的参与,课堂实验课堂辩论或许都是很好的学习方式。至于常识化,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看《十万个为什么》,其实这只是科学常识,另一部分家长会给孩子看《中华上下五千年》,但这只是历史常识,我们目前的社会当中最缺的生活、文化常识,却是家长最不关注的,只能由中华传统文化的教与学来填补这个空白。祝安顺坦言。

[相关链接]

国学热已延续了近20年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尽管这是首次经由大陆出版社将台版中华传统文化教材进行系统化地改编修订后,引入大陆高中课堂,但大陆在课堂内外的国学热却早已不是一两天。

祝安顺介绍,早在1995年,赵朴初、冰心、曹禺等文化名人就提出要建立幼年古典学校,这成为近年来民间国学热的源头;而老舍之子舒乙创立圣陶古典学校成为这一倡议的首个实践。

随后,国学热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开来,2000年前后,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幼儿园,都开始自发将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诗词、经史子集的学习引入课堂:在晨读和早晚自习的诵读声中,多了《三字经》《弟子规》的清亮韵脚;在校本选修课程中,中华经典美文古典传统文化等牢牢地占据着每一学期的课程表。或作为语文选读的辅助材料,或作为校本课程的组成部分,或作为道德教育的载体,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支撑,似乎每所学校都开始为学生开设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识记、诵读,或者仅仅是不求甚解的体悟,都让很多家长和学生深受启发,展开了亲子共同学习的历程。

除了学校对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之外,民间的国学热也在逐渐升温、升格。读经班层出不穷,各街道居委会也将国学课开进了公益暑期班中,经典诵读、诗词创作、夏令营、教育论坛等把国学教育的形式不断扩大,甚至还曾出现了16名上海学生休学投奔山村学国学的新闻。

2000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举行了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2006年,教育部、国家语委等又进一步举行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也都吸引了大量对古代经典文化抱有热情和兴趣的学生。

截至2008年,我们发现全国至少有80%的小学、幼儿园都开设了和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程和活动。祝安顺强调。

学国学的目的是什么?

触类旁通感悟生命融入生活

台湾地区《中华文化基本教材》的编写者董金裕在提及台湾六十多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时就强调,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逐渐体悟内化,于生活中实践,由能知转而能行。通其训诂,掌握精义,触类旁通,融入生活才能帮助学生感化生命,这才是教师教学的目的。

祝安顺谈到了传统文化教育未来的三大使命,即课程化、体验化、常识化,更为确切地说,就是课程化建设的系统性体验化教学的常规性以及常识化普及的紧迫性,而这也正是中华书局以台湾地区《中华文化基本教材》为蓝本,出版《中华文化基础教材》的原因所在。应该说,这套教材的出版只走出了课程化建设的第一步,而体验化和常识化目前在做的学校非常零星。在祝安顺看来,体验化教学不仅需要教师的智慧,更需要学生的参与,课堂实验课堂辩论或许都是很好的学习方式。至于常识化,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看《十万个为什么》,其实这只是科学常识,另一部分家长会给孩子看《中华上下五千年》,但这只是历史常识,我们目前的社会当中最缺的生活、文化常识,却是家长最不关注的,只能由中华传统文化的教与学来填补这个空白。祝安顺坦言。

[相关链接]

国学热已延续了近20年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尽管这是首次经由大陆出版社将台版中华传统文化教材进行系统化地改编修订后,引入大陆高中课堂,但大陆在课堂内外的国学热却早已不是一两天。

祝安顺介绍,早在1995年,赵朴初、冰心、曹禺等文化名人就提出要建立幼年古典学校,这成为近年来民间国学热的源头;而老舍之子舒乙创立圣陶古典学校成为这一倡议的首个实践。

随后,国学热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开来,2000年前后,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幼儿园,都开始自发将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诗词、经史子集的学习引入课堂:在晨读和早晚自习的诵读声中,多了《三字经》《弟子规》的清亮韵脚;在校本选修课程中,中华经典美文古典传统文化等牢牢地占据着每一学期的课程表。或作为语文选读的辅助材料,或作为校本课程的组成部分,或作为道德教育的载体,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支撑,似乎每所学校都开始为学生开设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识记、诵读,或者仅仅是不求甚解的体悟,都让很多家长和学生深受启发,展开了亲子共同学习的历程。

除了学校对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之外,民间的国学热也在逐渐升温、升格。读经班层出不穷,各街道居委会也将国学课开进了公益暑期班中,经典诵读、诗词创作、夏令营、教育论坛等把国学教育的形式不断扩大,甚至还曾出现了16名上海学生休学投奔山村学国学的新闻。

2000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举行了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2006年,教育部、国家语委等又进一步举行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也都吸引了大量对古代经典文化抱有热情和兴趣的学生。

截至2008年,我们发现全国至少有80%的小学、幼儿园都开设了和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程和活动。祝安顺强调。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全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