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学讲台上站了近二十年。每次课间休息,我会经常游走在学生的课桌旁,拿起学生甲的笔记看看,再翻翻学生乙的练习本,有时就坐在他们中间和他们聊天。我知道,要考进我所在的大学,至少要过一本线40分才可以报。所以考进来的学生,应该是中学的尖子生,至少也是年级排名较靠前的学生。不得不承认,学生们的笔记无可挑剔,作业完成的也让我赞叹不止,真是一群好孩子。当然,让我更高兴的是,近两年,真的是近两年(不是我偏爱90后),学生们的课堂气氛比过去活跃多了。这点真的让人很欣慰。这是希望,是妈妈们的希望,是教育的希望,也是我们国家的希望。
北京中小学挑选新校长玄机在哪?
赞歌唱得太早了,文章好像还没开始就该结束了。
其实这些年,我考虑更多的是,在学习知识上这么优秀的孩子,为什么很少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为什么沟通能力普遍不强。尤其是和学校里的一些博士生打交道,感觉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更不要谈他们的人生视野有多宽了。问题出在哪里?顺着他们的人生轨迹往回看,看到了什么......
高中,我们的高中教育是这样的。老师要做的,讲课本知识,归纳总结知识要点,做练习,大量的做练习。最好把世界上所有的题都做到;把所有的细节都考虑到;把所有的作文类型都背到。考试是重复我们做过的题;高考也是。我们的学生,成了被训练的、精雕细琢的熟练工。当然,这是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可怕的是,这也是唯一重要的素质!
记得儿子的班主任,是一位极负责的数学老师。一次家长会后,她对我讲起了这次数学考试中的一道题,需要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她认为学习最好的一位男同学,年级排名第二,也没做出来。孩子们学的太死。这句话我印象深刻。
想想吧,我们的老师要研究各种题型,要归纳总结历届高考题,要出试卷、作业题;大考、小考、排名,忙的不亦乐呼。唯独没有时间研究受教育者,分析受教育者;我们的教育体系,没有从人生的角度去研究教育;普遍缺失对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关爱和尊重。
再看看我们的家长,包括我自己,都忙些什么。要么找个好学校,放手不管。我的好友告诉我,我把儿子送进了重点中学,一只脚就已经踏进了大学校门。上心的家长们忙啥?忙着把自己变成语文专家、数学专家、教育专家;帮孩子分析语文问题、数学问题;找家教、上辅导班;其实这都没有错。但是,仅仅做这些,你只是做了中学老师的助教工作。你没有大大的意识到,孩子的人生怎么办?于是,我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考了高分的孩子,不知道学什么专业适合自己。因为他们几乎没有时间用心问自己,我喜欢的专业,我的长处在哪里。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兴趣才能产生激情,有了激情才会有创造。孩子们和家长在选专业上,要么用排除法;要么从众随大流。这就是苦读了12年的结局吗?我们无法期望教育在短时间里发生巨变,一个有13亿人口的国家,教育的改进需要时间。但是我们的家长可以从自身做起,因为孩子的人生,考上大学不是终点;孩子的自身素质,他今后一生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不能等到上了大学后才开始。想清楚这点不难,想想我们是如何生活的,就知道孩子身上缺什么了。真的,考上大学不是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