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北京中考这样考 近两年考题特点分析_成绩查询-查字典中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网 > 北京市 > 中考报考 > 成绩查询 > 正文

2006年北京中考这样考 近两年考题特点分析

发布时间:2006-05-31 11:59:04来源:查字典-中考网

2004年北京市统一命题的第一年(海淀实验区单独命题),也是一纲多本(人教版、21世纪版、北京版)的第一年。试题严格遵循《考试说明》的要求,具有较好的知识覆盖面;为体现考试稳定性,试题选取了一定量的经典常见好题;为体现考试选拔性,试题增加了一些综合性试题,增大了思维容量,难度较大。

2005年的试题进一步成熟。除继续保持了2004年的特点外,还大胆地尝试了新型探究实验试题,试题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评分标准细致。同时试题进一步加大试题中、低档试题的题量。

附:2005年试卷结构表

2006年北京中考这样考 近两年考题特点分析1

简析2006年《考试说明》

仔细研读《考试说明》不容忽视

具有规范中考命题工作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广大考生和教师了解考试要求,进而增加考试透明度。它不仅是广大师生复习备考的依据,还是命题人员命制试题的依据。《考试说明》为我们描绘了今年中考化学试卷的试题构成蓝图。

《考试说明》中涉及的几个“比例”

试题难易比例

较易试题 约50分

中等试题 约20分

较难试题 约10分

试题题型比例

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35分

非选择题 45分

填空题 约22分

实验题 约15分

计算题 约 8分

试题内容比例

基本概念和原理 约24分

元素及其化合物 约26分

化学实验 约20分

化学计算 约10分

预测2006年考试方向

背景分析:目前北京市义务教育已经分期地、分批地、逐渐地过渡到使用新课标版教材。 使用课标教材的实验区海淀两年来单独命题,今年宣武等区也进入实验区的行列,因此今年北京市中考试卷设置大纲卷和课标卷两种试卷,这种设置是一种过渡性做法。

突出“稳定”

2006年试题应该继续保持近两年的命题风格,试卷中的题型、题量、主干知识、考查能力层次等不会大起大落。

其中课标卷《考试说明》将中等难度试题比例中8分降至容易题,即容易题扩大了8分,保证了及格率。

突出“双基”

应该与2005年相近,注重双基的考查,加强重点、主干知识的考查,兼顾能力考查,在能力的考查中会加大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考查的力度。

突显“变化”

试题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体现新课程理念,渗透过程与方法,研究开放性和探究性的呈现方式。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关注身边的化学现象,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体现中考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正确导向性,这是新课改对中考试题的新要求,因此试题的变化应是我们备考人员意料之中的。

控制“难度”

化学全卷要保持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总体难度应控制在接近2005年平均分较为合适。

试题以求实现良好的区分,让优秀学生也有发挥潜能的空间。整卷要控制难度,但未必只有出难题,其可行地做法还有:常见试题变型,提高中档试题的考查力度,加强学科内知识点的综合程度,提高综合、分析考查力度,加强推断能力,提高化学用语等考查力度。

2006年的科学备考指南

研究《考试说明》的方法

严格按照《考试说明》的考试内容和要求进行复习,考什么复习什么,考多难复习多难。狠抓双基落实,突出复习备考的重点和主干知识,注意化学用语规范、语言表述到位。以便明确复习备考的主攻方向。

研究分析两年试题的特点

笔者研究发现:试题体现了“有利选拔,兼顾水平、平稳过渡、稳中求变”的命题指导思想。

同时,体现出新课程理念,体现学科特点,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对教学改革有较好的导向性。试卷重视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突出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

下面笔者对“示例”进行简单的分析:

选择题第1、2题,体现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选择题第3题,体现对具体问题的分析综合;选择题第4题、填空题2、3题,体现化学与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化学实验的综合;计算题第2题,体现了化学实验与化学计算的结合;填空题第1题,体现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化学计算的有机结合;实验题第2题,渗透了探究性实验试题的考查;探究性实验就是借助实验手段来解决“未知”问题,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获取证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尽管题目本身的探究程度和探究方式还不完全尽如人意,但应意识到为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为展示学生的创新意识,2006年试题一定会有或多或少的探究性、开放性实验试题。

2006年的复习策略

注意回归基础

建议认真阅读课本(特别是几本教材交叉的章节),主攻方向是65~70分中等和容易试题,提高中低档题得分率。

注意网络形成

化学复习应突出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带动其它知识块的复习,或者是将其它知识内容融合在这条主线中。

注意突出重点

在148个考试内容中D级要求层次有32个,重点集中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占16个,是总数的50%。《考试说明》中有明确规定,这里不再一一列出。

注意综合运用

中档以上的选择题中的四个选项一定会涉及四个知识点,非选择题中各知识块的考查会更加融合。加强综合性试题的专题训练,帮助学生进行细致分析。

试题核心:辨别典型的代表物。

解题依据: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实验全过程分析、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手段,最终确认物质。

综合因素:实验过程与实验方案的综合,物质性质与实验现象的综合,实验现象与结果分析的综合,实验数据与定量计算的综合。

注意联系实践

注意联系生活、社会、工农业生产,环境问题(空气、水),资源问题(节约用水、电,合理利用燃料等)、安全问题(防火,防爆,防化学中毒等)。

关注2006年的几个重要的世界日,例如:环境日、气候日、无烟日等。引导学生善于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身边的化学现象。

注意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过程中的环节: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或猜想),收集证据(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建议每一位教师在复习阶段,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个专题,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完整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会探究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作用。

附:2005年试题特点分析

[例题]05年40题

有A、B、C、D、E、F、六种物质的稀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K2CO3、BaCl2、Ca(NO3)2、NaCl、H2SO4、AgNO3 的某一种溶液。下图为常温时上述溶液两两混合的部分实验现象,其中↓ 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成气体↑,―表示无明显现象或是生成微溶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2006年北京中考这样考 近两年考题特点分析2

(1)在下图中的空格内用三种符号表示出对应反应的实验现象。

2006年北京中考这样考 近两年考题特点分析3

(2)F是――――。

[特点]本题是元素化合物与化学实验的综合,通过小资料给出溶解性表的局部,希望学生运用该表提供的信息,推断反应的现象,并由此确定物质。

[解析]解题的突破口是物质B,它与物质C反应生成气体,与物质A反应生成沉淀,首先就能确定B 是H2SO4。由于A可以产生两种沉淀,即可能阴离子和阳离子均是可以生成沉淀的离子,初步确定A是BaCl2。依次推断即可得出C是K2CO3、D是AgNO3、E是NaCl、F是Ca(NO3)2。

[答案]略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全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