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查字典中考网:2013年中考语文在考试过程中,很多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比较差,却不知道问题出在了那里?下面来看看黄老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一)孩子理解能力弱,问题出在哪?
1.从一个初三中考学生讲起
我们认为孩子理解能力弱,主要来源于两个最直观的判断:一、这孩子理解不到点儿上;二、孩子遇到阅读理解题便犯难。
在与我接触过的家长中,70%以上的家长都会反映孩子理解能力弱,然而事实是,一个人在答语文阅读理解题时,不管对错,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他(她)自身理解能力的高低。孩子在做阅读题的时候表现不好,问题往往是出在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弱上。
记得2006年春节前,应《合肥晚报》社的邀请,去合肥做一个有关中高考语文的讲座。临走时一位郭姓同学的家长想办法找到我的住处,说她的孩子小学时很调皮,语文没学好,现在要中考了,其它科都不错,就语文阅读每次扣分特别多,问我怎样快速提高。
当时她也带了孩子几次考试的试卷来,试卷上凡是有关中心思想、人物情感、某事物所代表的象征意义一类的题,基本以全军覆没的情形表示着它们存在。因为当天晚上就要回北京,所以给他提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特殊作业--要求孩子在春节期 间每天拿一篇千字左右的叙事或抒情性散文,只做划分层次和概括大意的练习,其他复杂的事都先不用做。
这个孩子看上去非常的瘦干精神,给人的印象是那种调皮得怎么闲也闲不下来的学生,心想这份作业他不一定会去用心完成。等到过完年后有个《江淮晨报》的讲座活动。她母亲知道我又到了合肥,便带着他来见我。
令我出乎意料的是,他在这十几天中,不但作完了十多篇文章,还每天自己增加了一篇,总共近三十篇文章的题,被他工工整整地写在一个新的笔记本上。
我当时被这个学生的认真给打动了,答应家长利用后面的时间给他上课,家长立即攒了个五人的小班。于是我住的宾馆成了我们的临时小教室。给他们上了三个半天的课。回来后我专门给这五个孩子开了个网站,每周五我在网站上上传阅读和作文试题,他们每周二交作业。虽然隔着千里,但这五个孩子每次作业都交得非常及时。我把每一讲作业的讲评录成音频,由他们下载。半年后,他们五孩子中,只有一个孩子没能进入省重点中学。
当时敢收那个孩子,还有一个原因是,他那段时间的强化训练,使得原本偏弱的概括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提升,余下的表述能力的提高,后面的时间是足够了的,只要他的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得到了加强,理解能力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2.理解能力弱是个伪命题
除了赏析能力以外,学生最头疼的是理解能力题,我以前在讲座的时候做过,没有一个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问题的,如果孩子的理解不到位,往往是两个能力出了问题,第一个是概括能力,概括的时候没有抓住主干。
(1)概括能力弱的缘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想正确理解一个人说话的意图,首先要能简洁、准确、完整地概括出他都说了什么,很多题看上去是一道理解题,其实要答对题,考的是学生的概括能力。
比如有次我跟学生讲了一个例子,吉鸿昌被国民党抓起来之后,一顿毒打,要他招供,他怎么都没招供,到最后把他押到刑场上去,杀掉他的,临死之前他就说了一句话,杀掉我一个,还有四万万中国人。
然后我问,这能表现吉鸿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果有孩子说,他说他是一个大结巴。因为他把四万,说成四万万了。
当她把概括的重点放在四万万上时,他得出来的理解结果--他是一个大结巴。
但是我们再换一个理解,有的孩子是这样概括:敌人对他进行了严刑拷打,他仍然没有说,他把这部分概括出来了,表现的他什么样的特点?答案是宁死不屈。
也有同学是这么概括的:文章中他临死之前说杀掉我一个,还有四万万中国人,表现了他的乐观精神。
同样一道题,因为概括重点的不同,最后的理解结果完全不同,所以说如果发现孩子理解能力弱,往往是概括能力的问题,没有概括到重点上,或者是概括重点时有所偏失。
(2)表述能力弱的缘故
有的学生概括能力没有问题,但是表述能力偏弱,所以我把理解和表述能力放在一起来讲。
表述能力有问题,能常体现在他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去概括某人或某物特点。
另外,理解能力好不好,还要通过表述能力来体现。如果你组织的语言不能准确、有条理地表达你的思想,即使是你心里明白,在老师看到,这道题你还是没能理解正确。
3.阅读理解能力弱怎么办?
综上所述,理解能力题虽然考得多,但在语文阅读考试中,严格意义说上他不是一种单独的能力,而是介于概括以能力和表述能力之间的一种思维推理活动,因此,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