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今年首次在全国13个省份试点,这项备受争议的制度明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昨天,北大招办公布了《北京大学2011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方案》,从即日起开始接收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学校长关于参加实名推荐制的书面申请。
■首次明确推荐生的标准
2010年北大首次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方案中对推荐生的定义是综合素质优秀或学科特长突出的高中毕业生。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新公布的实施方案中对于获得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的高中生提出了明确要求:综合素质全面、学科成绩突出、志向远大、具备发展潜能、社会责任感强。北大招办负责人称,这显示了北大对于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独特标准。
■今年落选中学可继续申请
从即日起,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学校长须以中学和本人名义向北大招办提交关于参加实名推荐制的书面申请。申请2010年推荐资质时落选的学校,可继续申请2011年的推荐资质。
北大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根据中学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因素,对递交申请的中学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中学,将获得参加北大实名推荐的资质。
实施方案规定,获得北大实名推荐制资质的中学校长可按分配名额推荐优秀学生。最终有多少所高中可获推荐资格,总共多少个推荐生名额,以上细节北大暂未公布。
■北大欢迎各界监督
和今年的优惠政策一样,2011年的实名推荐生将免于参加北大自主招生笔试而直接进入面试,面试合格者报考北大可获30分优惠。
为了防止出现猫腻,北大规定,中学须在本校校园网或公告栏显著位置对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信息以及推荐理由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告知全校师生和社会,接受各方监督。具有推荐资质的中学,如存在弄虚作假等情形,一经发现,立即取消中学及校长的推荐资质。
北大招办负责人称,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欢迎社会各界对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继续参与和监督。
实名推荐制争议不断
2010年,北大首次在全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从方案公布、学校甄选、公布推荐生名单再到推荐生面试,这项制度一路下来争议不断,激起了社会对于我国教育方方面面的思考。
首先是方案本身,公众质疑这项制度赋予中学校长太大权力,可能会出现招生猫腻。为了避嫌,有校长最终根据成绩排名确定推荐人选,也有学校选择采用集体投票确定名额。
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9所中学获推荐资质,优质教育资源高度集中的北京仅4所中学入选,北京部分落选中学质疑北大选择中学的标准。北大招办负责人曾解释,选拔过程中没有办法用一个量化的标准来衡量学校,由于试点学校数量非常有限,没入选也不代表中学办得不好。还有两种对立的观点,激辩实名推荐制是否有违教育公平。
推荐生名单公示后,舆论再起波澜。社会期望实名推荐制能给偏才、怪才一个机会,但90名学生在各自中学的成绩均数一数二,虽然部分推荐生特长突出,但有质疑声认为实名推荐制已经变味,成了掐尖儿行为。对此,北大教务部负责人曾撰文回应:受推荐的学生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比单纯的智力更重要,北大掐的此尖儿非彼尖儿。
今年2月,首批90名实名推荐生直接参加北大自主招生面试,并毫无悬念地全部通过面试,获高考30分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