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疑惑:给孩子的自由选择越多越好吗?_中考资讯-查字典中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网 > 江苏省 > 苏州市 > 中考备考 > 中考资讯 > 正文

家长疑惑:给孩子的自由选择越多越好吗?

发布时间:2012-11-09 09:40:29来源:查字典-中考网

深圳查字典中考网11月9日 给了孩子充分的自由,但孩子确没有一点主见,问题出在哪里呢?看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罗秀珍老师怎么说。

一位母亲的疑惑

一位在上市公司工作的母亲对我说:我是受过高等教育的70后家长,深知从小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很重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凡是涉及到他的事,我都给他充分的自由选择的权利,比如要带什么零食去上学,去哪个同学家玩,上哪种兴趣班,周末去哪里玩等等。大事小事我都充分尊重了孩子的意见,但孩子还是缺少主见。有时,他反而会因为我们让他自己做决定,犹豫不决甚至因此非常沮丧,大发脾气。真是气死我了!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我们尊重孩子自主和自由的做法不对吗?

反思:给孩子的自由越多越好吗?

案例中这位家长的困惑,反映了许多家长的心声:我们按照育儿书里专家教导的方法,给了孩子充分的自由,但孩子还是没一点主见,甚至孩子还会因为选择太多而犹豫不决,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热门搜索:

《2013年深圳中考指南》

现在,许多70后、80后当爸爸妈妈了,他们童年时接受的是比较传统的家庭教育,而这种教育往往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或管教过于严厉,让他们在几十年后仍耿耿于怀;或管教过于简单,让他们感觉父母不甚重视自己。近年来,随着图书出版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国外的亲子教育图书被翻译到中国。而这些70后、 80后的父母,潜意识里想避免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不完美的家庭教育,因而在管教孩子的问题上,格外推崇国外的育儿方式尊重孩子,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我仔细搜索了几个著名的图书销售网,发现关键词是给孩子爱、尊重、发展孩子的天性与自由等字眼的书籍,往往名列育儿类图书销售榜的前列。

诚然,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这些理论都是对的。古今中外,无数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等都推崇孩子的人格应独立于父母。精神分析理论也认为,越是在人生的早期,如婴幼儿期,越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和无条件的爱。但这是不是意味着让孩子的自由选择越多越好呢?或者说,给孩子越多的选择机会,就越能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吗?还有,在教育的过程中,是不是给孩子爱与自由,就意味着要减少规则和限制呢?自由与规则限制相冲突吗?限制孩子就传递不了父母的爱吗?

警示:过多的选择,会导致孩子焦虑和缺乏安全感,不利于青少年完成自我认同。

美国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约翰汤森德博士认为,成年之前,个体的意志还没有完全独立,需要外界对其进行引导。没有成人的引导,没有明确的规则,孩子在面临选择时就会感到焦虑、无所适从和无安全感,甚至因此感到沮丧和挫败感。在这种情况下,成人给予他们的指导和明确的规则限制,会带来一种边界感,这种边界感,会让孩子感觉更安全。明确的规则和更少的选择,有利于青少年更好地整合自己的人格,以形成更完整的主体感和自我感,这样的青少年自我认同感更强,心理更健康。

此外,如果我们给孩子提供很多选择的机会,就会向他们传达这样的信息:他们有资格过完美的生活,他并不需要为克服面前的困难去努力因为只要他们感觉不爽,父母就会同意他们重新进行选择。父母用丰富的选择造就了焦虑而又有优越感的孩子,美国心理学家莫格尔将这些孩子称作残废的皇族。当今的中国,很多娇生惯养的小孩子任性、狂妄,实际上正是所谓的残废的皇族。

分析:更少的选择会让孩子更专注,且更容易坚持。

哈佛心理学家施瓦兹曾经进行过一项研究。他将一群孩子随机分成两组,完成的画画的任务。第一组孩子可以从3支油性笔中选1支,第二组则可以从24支中选1 支。完成后,他将孩子们的作品打乱,让一名不知情的绘画老师进行评价,结果被列为最糟的,大多是第二组孩子的作品。然后,研究者将笔作为礼物送给孩子,让孩子们自己挑选一支。孩子选完后,再试着说服他们归还这支笔,换取另一个礼物。结果,第二组孩子放弃起来容易得多。由此,施瓦兹认为,选择更少的孩子,不仅会更专注于绘画,而且更容易坚持他们的选择。

施瓦兹通过研究,得出了结论:专注于某项工作,会给人更大的满足感。而那些总是需要进行选择,并且有很多退路的人,常常被甩在后面。很多父母告诉孩子,你可以做想做的事,可以随时退出,如果不是非常感兴趣,可以重新选择。难怪他们长大后会以同样的方式面对生活随意、不能坚持、经常放弃。 较少的选择机会,有助于他们专注于某事,这正是将来他们在生活中所需要的习惯。

正确的做法:在给予孩子自由选择权利的同时,也要温和而坚定地给予指导、明确规则。

我们给孩子爱与自由,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不去指导孩子,不给他们订立行为的边界,把孩子的成长完全寄托于孩子自由的选择。相反,我们需要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给他们相应的指导,明确此阶段的各种规则,当好孩子的人生导师。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各种规则意识,使孩子更好地社会化,顺利地融入集体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育任务对学校、对家庭,都是如此。当然,我们在给予孩子指导的时候,应该注意我们的方式和技巧,尽量让孩子保有自尊心和自主性。

怎样才能让孩子保有自尊心和自主性呢?心理学的说法是温和而坚定地,也就是说,我们在指导孩子时,应以温和的方式坚持你的边界和原则,不要把管教过程变成对孩子的控制、威胁。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意识到他的行为有一个清楚的不容逾越的边界,才能健康地成长。

文/罗秀珍(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全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