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
秦岭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睡眠认知中心的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对大脑的认知科学和睡眠医学有着深入的研究。
核心提示
为鼓舞初三、高三学生备战中考、高考,近日,全国各地不少中学举行了迎战中考高考百日誓师大会。现在离中考高考不到百天时间,对于考生来说十分关键,在这备考的日子,由于压力太大,每年都有不少考生失眠,睡不好觉,以致学不进;面对这种情况,不少孩子陷入恐慌,大部分家长束手无策。
怎么办呢?今日来听听睡眠医学专家对于这个问题是怎么说。
探因
为何失眠
专家带你了解大脑
自治区人民医院睡眠认知中心秦岭主任说,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简要了解一下大脑。大脑的唯一功能就是处理信息,在清醒状态下孩子们的大脑主要处理学习信息,而在睡眠状态下大脑主要处理机体修复信息指挥身体恢复,同时也分门别类地整理清醒状态下大脑处理的学习信息。
孩子睡眠不好甚至失眠,就会导致孩子的身体修复不彻底,学习的信息没能够完整地进行整理。大脑的状态稳定,孩子才有良好的睡眠,反之,孩子睡眠不好,说明大脑工作状态不稳定,孩子的表现就会白天感觉疲劳,学习效率低下。
秦岭主任说,孩子的大脑工作状态是否稳定,取决于大脑中一个叫“边缘系统”的组织结构,这个系统会根据过去学习到的知识,自动形成处理外界传入大脑信息的方案。
如果外界传入大脑信息是在原来的备用处理方案之中,大脑的状态就十分稳定;如果大脑接收到的信息没有预备方案,大脑会处于紧张状态,加速形成新的处理方案和策略,能够形成新方案的人,大脑就会恢复平稳状态,但是一些人形成不了新策略与方案,就会进入焦虑之中,大脑陷入了不稳定状态,失眠和睡眠质量下降就发生了。
那么,哪些外界的信息会让大脑无法处理呢?
秦岭主任认为,大脑无法处理的信息有两种,一种是数量过多的信息,一种是没有备选处理方案且强度和难度过大的信息。这两种信息互相交叉会使大脑处理信息功能过载,就形成我们通俗称谓的“压力”。
支招
减缓压力
要制定可行目标计划
中考、高考,对考生来说,是一次重要的人生考试,那么,如何预防由于压力大而失眠?秦岭主任结合认知科学和睡眠医学给出了父母们距离考试100天如何管理孩子睡眠的方案。
一、父母和孩子坐下来,一起讨论孩子可能实现的考试目标。让孩子客观评估学习能力和已经掌握的知识,根据自己长期的学习情况,制定一个具体能够实现、符合自己定位的目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设置过高的目标只会带来对大脑而言过载的信息,让大脑处于“焦虑”状态;帮助孩子设置稍微偏低的目标,通过父母肯定这个目标,可以保持孩子们大脑相对稳定的状态,避免“目标太高,能力不足”带来的“焦虑”,避免失眠和睡眠障碍。
二、系统学习中学知识的阶段已经结束,剩下100天的时间里,考生在学习上应该要做的事情是,针对基础知识进行查漏补缺,避免花太多时间挑战难题和偏题。翻出这几年来所做的各科试题,找出曾经做错过的题目,归纳总结,查找错因,整理知识点。
这里讲的做错的试题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知道错误发生的原因,自己能够解决的;另一类,克服不了的试题,怎么做都做不好的试题,就要考虑忽略过,建议放弃,转而将会做的题目记牢,保证这种题目不会出错。
100天不长,我们强调父母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可执行的查漏补漏计划(或者带上孩子与老师一起制定这个个性化的计划)。可执行的计划等同于大脑处理信息的备选方案,可以帮助孩子大脑陷入无助的“焦虑”状态。
三、加班加点学习是可以理解的,老师每天布置的试题也要做。除了学习外,建议每天考生慢跑20—30分钟,让自己得到适当的体育煅练,增强体质。同时,在睡眠方面,要保证自己每天能睡够6.5个小时,午睡至少要保证40分钟。有条件的话,应该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用空调将睡眠环境的温度控制在20℃-24℃,噪音分贝低于45分贝,较低的睡眠环境温度有利于睡眠。
总结起来就是:适当目标、计划可行、动静结合、保证休息。
提醒
出现失眠
考生应尽快就医
讲这么多,万一真的失眠,咋办?
秦主任说,如果孩子出现了失眠,还是要尽早就医。
这是因为睡眠障碍和伴有的“焦虑”情绪状态会导致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急剧下降,表现出来就是孩子的记忆功能、注意力功能和逻辑推理功能下降;在目前的医学上,是有条件提供非药物治疗的,即使需要药物治疗,也要早些求助医生,给医生一个足够的时间,让医生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这样既能保持足够的睡眠,又能帮助考生不会因为药物过量导致第二天大脑认知加工障碍,降低学习效率。所以,敬请家长们一旦发现孩子睡眠障碍,要马上就医,对于失眠的孩子而言,越接近考试失眠会越严重。
最后,秦岭主任医师还想对准备参加考试的孩子们说,“就像数学试卷中我们无法解析的最后一道题、最后一问一样,人生当中永远都会有最后一道题、最后一问,那不是你的困难,那是你的机会。在这100天要你放弃困难,并不是让你在人生中放弃面对困难。而是留给100天之后去面对;毕竟,你们仅仅是15岁或1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