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考新规,海珠为啥最纠结?1月24日广州市教育局召开了《2013年广州市中小学考试工作意见》新闻发布会,当天关于中考新规的微博和新闻一出,马上在各Q群各论坛炸开了锅。触动家长神经的是:越秀、海珠、荔湾三个老城区拟不再视为同一招生区域,实行分区招生;全市示范性高中的30%学位指标直接分配到初中学校。
尤其是海珠区的家长,私下一算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吃大亏了,在他们看来官员子弟多集中在越秀区,政策偏向了该区考生。于是少数家长联合起来向上反映意见。为啥会导致这种现象呢?笔者从三方面来分析一下:
从中考和高考情况来看,海珠区的中考成绩与各区比较是非常理想,初中的教育质量挺让人满意的。说到高考成绩,去年该区考入重本线的人数却比较逊色,高中教育质量显然不能满足部分家长的期望值。细看一下,海珠区内只有一所省重点高中,两所区属示范性高中,一直以来老城区都属同一招生共同体,考生可自由跨区,海珠学生历来都有从河南考到河北上高中的惯性,优质生源流失是一个长期的现象,见怪不怪。
从家长方面考虑,孩子从小学千方百计考入优质中学就是为了拼上一个示范性高中,以致有可能考上名牌大学获热门专业。为此全家付出多年的奋斗,还要投入数万的金钱上课外提高班;请私人教师;发展特长;赶场各种竞赛的代价,不可谓不用心良苦。可是,他们发现本来竞争就很激烈的优质学位大都在越秀区,今番政策一调整,原本指望考上省市示范性高中的机会更大大减少了,越秀、荔湾的区属的示范性高中却关上了门,只能留在海珠区分享“指标到校”之后剩余的学位,可选择的路瞬间收窄了。他们真心闹不明白,为什么9年义务教育之后,反倒不可以公平竞争?一切的部署和奋斗换不来收获,甚觉前路迷惘。
从学校层面来看,虽然有报道说:市教育局法规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分区招生的建议,是由海珠区教育局首先提出来的。这个想法本来是为了留住生源,使教育向均衡化发展。其实站在区内学校的角度去看,还是比较担忧的,这样就能留住优质生源?若争不到示范性高中的竞争学位,家长也可捐资助学或考民校来取得理想中的学位,生源岂是你想留就留得住的!相反,可预见到的是,此规定一出,本届小升初的家长马上会提前部署,选择初中时不再考虑本区,一步到位马上选择越秀区的名校就读初中,免除三年后的“指标到校”和分区限考之忧虑。因此海珠区中学有可能提前到初中招生时就流失了生源,甚至民校招生也突现困难!这样连初中教育的质量优势都会倒退。
从上面三方面综合一看,就能理解为什么海珠区对中考新规反应特别强。其实中考新规非但不能达到引导优质生源留在本区,平衡教育的初衷,从全市来看也是可预见到很多有可能发生的问题:禁锢生源流动,却因指标到校名额限制而出现高分“无书读”,稍低分入名校;走后门找人脉争指标;提前增加教育认可度高的区的招生压力;“择校”现象更加火热;小升初大量学生“移民” ;位于某区的学位房更加紧俏……
而其它区的学生家长,也琢磨了新规之后,加上异地中考开放,也觉得对于自主选择学校的可选性窄了,担心有暗箱操作的成分,也加入到反对的行列。其实谁都想出台一个新规能满足多方面的要求,平衡利益。对于公权者的孩子大多在越秀区,这次规定有向官二代倾斜的说法,或有不理性成分,但是却说明不得人心。其实新规得不到多方的认可,是因为有悖于教育公平,自由竞争的基本核心。在大力推进异地高考,呼唤取消户籍的今天,新规似乎没把对脉,开错了药方!
生源流动是正常的,如果要平衡教育资源,首先要教育投入达到合理范围,并且把建实验学校、示范性学校的资金投入到薄弱学校进行硬件和软件的改造中去。况有经验有水平的老师现在似乎都被优质名校私有化了,这才是教育部平衡的根本所在。公立学校的老师,当然是姓“公”的,已经是同工同酬的现在,若老师可以在学校间轮换,才有可能拉近各校之间的差距,逐步达到平衡教育资源的出发点。要不,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学校之间等级差别没变,一切还是老样子,还是别搞什么新意了,谁都不待见。
来源:广州中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