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新政”考验政府执政能力
广州拟推行的中考新政,由于遭到相当部分学生家长的强烈反对,现在职能部门颇有点骑虎难下之势。推还是不推?推,如何安抚家长?不推,如何对省教育厅等交代?如何“缓解初中择校”?
可以讲,从来没有一项教育政策还未出台就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弹。除了媒体和坊间铺天盖地的议论,仅仅上访和表达诉求,家长们就分别去到了市教育局、省教育厅、市政府和省政府。
其实,这个中考新政并非一无是处。就教育资源重新分配而言,甚至可以肯定其改革的大方向。官方的说法更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但又为何被指责“拍脑袋、不负责任、人为制造不公平”呢?
根据我收集到的意见,家长们也并非一概反对考试制度的改革。有意见的一方,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例如30%指标到校,这种被网友称之为“打土豪、分田地”的措施,从长远来看,的确可以缩小过大的校际差距。依我看,如果实施的时间恰到好处,30%还是少了,改革的步伐还可以再大一些,有些城市不是已经70%指标到校了么?但问题是政府没有提前告知。众所周知,为了应对过往的中考政策,广州无数的家庭仿效“孟母三迁”,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一路择校,无非就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读一所好的高中和好的大学。现在中考政策突然变脸,30%指标直接分配到每一所学校并降低30分录取,这就意味着许多已经择校的初中生失去了“择优录取”的竞争优势。一旦高中读不成名校,将来又能上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呢?家长们一再向我投诉的是:措手不及!
其次是三个老区分区招生。起码就目前来看,指标到校再叠加分区招生,恐怕是雪上加霜,一些努力学习的孩子可能成为牺牲品。教育部门回应我的质疑称:此举是为了调动各区办学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把一些优质生源留在本区。试问,广州都准备放开异地中考了,没有户籍的外来工子女或都可以入读广州的高中,但同时政府又画地为牢,限制广州人报读广州的高中,这公平、合理、真有必要吗?
放开异地中考,同样受到学生家长的强烈反对。当然,广州是一个包容的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包容成就了今天的广州。但政府准备好了吗?投入足够了吗?现在就有那么多的学位提供给许许多多的外来工子女了吗?我看,也都有些仓促。
中考变脸,牵涉到广州十几万个家庭,也算是涉及重大民生的决策了吧,本来就应该开个听证会,广泛听取市民的意见。当然,市教育局也给过10天征求意见。遗憾的是,征求意见尚未结束,就放言“不影响实施的时间”。忽悠谁呢?
年前,我就开始关注这个中考新政。太多的电话、太多的信件,太多的投诉了!与此同时,省政协常委孟浩没过完年,也被人、被这事叫回了广州。这就是近日媒体报道的孟浩和韩志鹏联合以政协委员名义向市教育局提交意见书的缘由。难得的是屈哨兵局长当天就有了回应,表示拟专门召开座谈会,邀请我们俩“同至”。
屈哨兵明确向我们表示:“这次推行中考新政几项征求意见的措施虽然事出有因,现在看来在行之有愿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不能贸然作断。”我想,他的诚意已经说明了中考新政必定会有所调整,但如何调整,就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水平,考验官员们的政治智慧了。听说,他们也是两难啊。
至于我,或者说孟浩和我给出的基本意见是:重新评估中考新政的利与弊,给新政一个缓冲期,给学生及家长一个知情权和选择权。通过召开座谈会,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再决策,再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