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楼上的一户人家打儿子好狠,我们在楼下都听到了。小孩一边哭一边说‘知错了’,不过他老爸还是推他到阳台‘思过’,不让进客厅。不过听说那小孩在幼儿园时就会无缘无故打其他小孩,属于多手多脚那类,还看到他在小区里打拳打脚踢打自己的奶奶。唉,这小孩哭得很可怜,不过不打又不听话。”
近日,一则《这家长打孩子好狠!!!》的帖子再次引起网友对家庭教育的关注。跟帖网友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有的认为现在的小孩从小娇惯,确实要用“棍打”方式来教育,但有的网友则主张讲道理引导孩子。对此,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副教授张万英认为,打不打孩子,主要看家庭观念和孩子的性格特点,不能“一刀切”。
支持:小孩被娇惯不打不成材
记者联系上网友“简单点”,据其称,帖子里提到的小孩今年7岁,被打这么狠已不是第一次了,三天两头就被他爸爸打,每次都哭得很大声,老叫着“我错了,我错了”,“估计每次都是知错不改,而且特别皮,所以他爸爸才这么狠心。”
“简单点”听邻居说,这小孩的父母已经离异,孩子跟着父亲生活,平时读书就靠奶奶接送。小孩很皮,在学校常跟同学打架,而且在家里老是打骂奶奶。“我们几乎每天都听到老人家‘呜呜’叫痛的声音,怪可怜的,但就是不舍得打骂孩子。”
网友“魅影骑士”一方面觉得“父亲的做法欠妥当,小孩的性格和行为的形成都是受到家庭影响”,另一方面又认为,“如果这么小的孩子在外面都横行霸道,不好好‘整理’一番难免长大会杀人放火。”所以也能理解父亲的做法。也有网友怀疑这位小孩是领养的,父亲才舍得用这种体罚方式。
其实,民间一直有“不打不成材”之类的说法,而“公务员打父亲”、“父亲不买‘爱疯’就遭受亲生儿子毒打”等事件被媒体曝光后,也引发不少网友的探讨:到底教育小孩应不应该“狠心”一点,要不要动用体罚?“子不教,父之过,养而不教,生来做什么?独生又如何?不生又如何?我还不是一样被打大的……”网友“漂移”发帖称,现在中国的家庭,独生小孩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长不舍得打骂,这样容易让孩子失去自立自强的能力,他建议中国的家长学学外国:“想要零用?行,帮做家务,想要有自己的钱,想办法挣。十八岁了,一脚扫出门,让他自力更生。”
“我家女儿,天天苦口婆心叫她爱护文具,打骂罚奖十八武艺全用上了,我下手也很重的,打得印子要一周后才消失。边打边说,打完又说,说完让她反省,她依旧是我行我素。我小时候父母打一次就怕了,哪敢犯第二次呀?”字里行间,网友“幽谷蔷薇”也略显无奈。
反对:体罚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与支持“棍打”教育不同的是,网上也有另一派的声音,他们坚持“以柔制刚”,用讲道理、互相尊重的方式来教育和引导孩子。
“不知道动物会不会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体罚?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打骂之类的体罚不属于教育范畴内的东西,可以包含在教育范畴内的应该是惩罚。至于惩罚与体罚的区别,比如小孩打破了花瓶,在之前的约定规则内,可以取消他今晚看动画片的时间,也可以打他一顿,但两者赋予的教育意义是不可能一样的。”一名自称老师的网友这样说道。
网友“清新一片”也“顶”起了老师的帖子:“楼上正解,体罚只是身体痛疼的反应,可是要改变和引导TA头脑里的想法,还得顺着那条筋,让TA知道错在哪里。”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不同年龄阶段的家长,他们一致认为“适当的体罚是必要的”。市民黄先生的儿子目前在市一中读高三,回想起教育儿子的经历,他称是“打罚讲道理并存”,而且“惩罚孩子要注意年龄阶段。初中以前,儿子做错事会打一下小屁股和小手,告诫他这样做是错误的。但初中以后,孩子的自尊心和认知能力不断增强,就要改变教育的方式,尽量跟他讲道理。否则他容易有叛逆的心理。”
“家长要爱与严、奖与罚掌握有度,”网友“得瑟妞儿”以过来人的经验发帖称,“我女儿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但从小就非常优秀,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双学位)都是在重点学校,现在已去澳洲重点大学读研究生(双学位)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引导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一味的体罚和一味的溺爱都是不可取的,对孩子要讲道理、体罚、关怀,缺一不可。”
专家建议:教育孩子应因材施教
对于体罚的教育方式,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副教授张万英认为,打不打孩子,不能一概而论,主要看家庭观念和孩子的性格特点。有的孩子自尊心强、性格内敛、较好面子,这样就不太适合用打的方式;有的孩子特别皮,屡教不改,可以适当用“打”来强化教育,“抑其过者,抚其弱者”。
现代社会工作和家庭的压力让一些家长深感疲惫,心情不好的时候往往会把怒火发泄在处于调皮、不懂事阶段的孩子身上,轻则打屁股,重则掴巴掌,甚至把孩子捆绑起来打,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往往适得其反,如给小孩留下心理阴影,甚至出现长期压抑,导致“变态”举动。“所以,在体罚孩子之前,家长们也要自我反省,孩子犯错,是不是自己也有原因?在平时的预防教育上有没有出现误区?除了要求孩子改正错误,自己有没有需要改正的地方……”
其实,张老师也接触到不少因为家长随意体罚而造成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案例,最明显的是自残,“遇到外界刺激时,问题小孩会情不自禁咬自己的皮肤、扯头发、狂叫、割手、上串下跳,而一旦出现这个情况,想把小孩心中的‘阴影’抹掉就很难了,有的会影响一生。”因此,张万英并不同意用体罚来教育孩子。
如果迫不得已用体罚,那也要讲究“度”和技巧,张万英提醒家长,孩子被打,肯定有负面情绪,因此被打后的心理安抚很重要。如适当体罚后,让他知道你是对他的行为生气,而不是对他本人感到生气。另外,在平时的预防教育中,要跟孩子有约在先,让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孩子第一次犯错时,应该给予一定的惩罚,态度要坚决,不要心软。孩子改正错误后,要及时表扬。
国外家庭如何
惩罚犯错的孩子
他山之石
在新西兰,打孩子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父母一般都不会体罚孩子。当地人认为,孩子一出生就有自己的思想,察言观色学着大人的一举一动。而孩子并非我们想像的那么不懂事,只是控制能力差一点。因此,新西兰人主张父母把孩子当成人看,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就教他学会承担责任,学着约束自己。
在日本,如果孩子犯错,日本父母会采取各种措施惩罚孩子。比如取消孩子外出玩的计划,甚至让孩子饿上一顿,或者进行适度的体罚等等。但是,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犯错,父母一般不会当众处罚孩子。因为他们觉得孩子有自己的尊严。
在韩国,对于任性不听话的孩子,父母一般不使用体罚,而是没收孩子们的手机。如果失去手机,青少年会感到孤独无助。没收他们的手机,是一种很有效的惩罚。
在美国的家庭及幼儿园中,父母和老师常常用一种叫做“计时隔离”的方式来“惩罚”一时不守规矩的孩子。如当孩子在家不听话瞎胡闹,或和别的小朋友打架时,父母就会把他抱进他自己的卧室,让他独自呆上3分钟。3分钟后,父母会准时把他抱出来,并借机对他进行说服教育,督促其改正缺点。让淘气的孩子暂时离开,可以缓解大人和孩子的紧张气氛,使孩子能够冷静地反思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