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中、高考录取先后尘埃落定,几家欢喜几家忧。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自己录取的结果。不过,也有部分学生在考试、录取结果出来后心理落差较大,从而出现情绪低落、郁郁寡言乃至网瘾加重等现象。青少年心理专家指出:未成年学生之所以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跟其长期在家庭中缺乏真正关爱有关。
在网络游戏中忘记郁闷
中考结果出来后,家在新香洲体育中心附近的考生小肖异常郁闷。平时爱好运动的他很少出去打球了,却突然迷上了网络游戏,甚至到了吃饭时间也不想出来。
“孩子到底怎么啦?”家长肖先生为此还责备过几句。他觉得平时孩子还挺乖巧的,学习成绩也不错,但偏偏这次没考上重点高中。惋惜之余,肖先生抱怨运气不够好。
小肖说,每次自己考试好父母会笑眯眯,考不好就批评。其实自己已经尽力了,这次中考成绩不理想也很难过。在他看来,爸妈关心成绩还超过自己。最近只有在游戏中,自己才能暂时忘记郁闷,享受一下“生活”。
三类学生容易出现心理落差
上述例子,珠海家学教育协会专家组组长潘金凤老师每年都接触不少。潘老师以前在内蒙古教书,对青少年行为和心理方面有近30年研究经验。她经常在当地社区开办公益讲堂,并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潘老师告诉记者,录取结果出来后,三类没考好的学生容易出现较大心理落差。一是平时成绩优秀,但考试发挥不好,产生失望情绪;二是父母期望值很高,但平时疏于管理,考生出现恐惧情绪;三是学习勤奋,但因方法不对成绩总是提不上去,考不好会产生自卑情绪。
出现巨大心理落差后,学生会有沮丧、焦灼甚至郁郁寡欢的表现,平时喜欢上网的孩子,还有可能网瘾进一步加重,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可能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
分析
长期缺乏家庭“真正关爱”
实际上,有些父母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孩子有问题都不告诉他们。对此潘老师分析说,很多学生考得不好,甚至还幻想父母最好什么也不知道。这其实跟长期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归根结底,孩子内心充满了各种“怕”。
“他们最怕什么呢?是失去父母的爱。”潘老师表示,现实中孩子是不可能对抗父母价值标准的,他们往往自觉按照父母期望去努力。实际上,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担心,是因为觉得自己若没有达到父母的期许,父母会不像以前那样爱他(她)。
潘老师表示,父母给孩子造成“爱”成绩错觉,往往是因爱面子、爱攀比所致,这种爱归根结底是爱自己。家长对孩子的内心世界缺乏了解,甚至孩子最爱的明星、最喜欢什么电影、最要好的朋友都不清楚。这也导致了父母对孩子的批评只局限在表面,并没有深入孩子内心。由于孩子长期缺爱,他们会从外面世界甚至网络世界获得满足,这也是导致网瘾的重要原因。
支招
家长批评应言之有物
“真正的关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潘老师告诉记者,父母和孩子应该是“伙伴互助”的关系,家长要知道,是孩子让他们拥有了做父母的资格。
对于批评,潘老师认为要言之有物,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不是笼统说“不要偷懒”“更加勤奋”这类话,具体原因具体分析,不要把火力集中在学习成绩上。
父母关爱是孩子自信和安全感的主要来源,因此父母要给孩子这样一种感觉:无论结果如何,关爱始终不变。那样,所谓的“心理落差”也就不会那么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