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丁孟福持有的是上海C类居住证,积分较低,根据昨晚出台的上海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方案,丁玲无缘上海中考。
奔波并希望着
丁孟福老家在六安市霍邱县夏店镇农村,他19岁就到了上海。没有学历,也没有背景,但凭借自己的努力,他最终在上海成家立业,并在松江购置了一套90多平方米的房子。
自己吃了半辈子苦,丁孟福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身上。让他欣慰的是,从小学至今,丁玲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眼看着女儿就要中考,像许许多多的随迁子女家长一样,为了女儿能在上海参加中考,他开始奔波起来。
大沽路约辩
通过网络,丁孟福结识了很多和他面临同样境遇的外地家长。一年多来,只要有空,丁孟福就和这些家长们,一起前往位于大沽路100号的上海市教委表达意愿。
今年10月25日上午,上海市发生了影响较大的“大沽路约辩”事件。当天,丁孟福等外地家长前往上海市教委表达意愿。
那天,很多戴口罩、手拿对讲机的上海本地人,也有组织地出现在上海市教委门口,大声骂丁孟福等家长为“蝗虫”,这让丁孟福非常难过。不过,对于女儿能在上海参加中考,他依旧心存一些希望。因为此前,国务院要求各地年底前出台异地中高考具体政策。“方案应该能照顾到我们。”
下一站,老家
然而,这一希望在昨晚最终宣告破灭。
“几乎没有什么改变,等于‘换汤不换药’。”昨晚,丁孟福告诉记者,上海早就允许持A类居住证外来人员的子女参加中高考,而持A类居住证的门槛很高,普通外来务工人员很难企及。而“丁孟福们”所期望的异地中高考方案,应当是以完整学籍和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主要依据,而不能将全部的条件都依附在父母身上,让孩子们“拼爹”。
电话那头,丁孟福用略显低沉的声音说,实在不行,他只能让丁玲回到霍邱的乡镇中学,重新适应安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而他和妻子,也只有放弃在上海的工作,回到家乡,陪着女儿,确保她能有一个好的未来。